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女人和男人的 體毛 分佈。. 脫毛 ,又稱 除毛 、 剃毛 ,也稱為 去除體毛 。. 脫毛是將 體毛 連根拔起,效果比 剃毛 持久,但直接拔毛會刺激神經細胞,非常疼痛。. [來源請求] 一般脫毛後在一到兩個星期毛就回重新長出來。. 有些 ...

  2. 香港男士協會(Hong Kong Men's Association,簡稱:協)為香港性別平等服務及倡議組織,成立於2010年。協會關注在社會轉型後,男性被歧視及不平等待遇問題[1]。組織認為推動性別平等,不能僅以婦女的角度講如何改善,而是、女就需要互相配合才能被推動 ...

  3. 世界各地男士侍產假 [ 編輯] 肯雅 :14日、支取全薪。. 瑞士 :10日、支取全薪。. 中華人民共和國 (護理假):日數視乎各省區的《計劃生育條例》而定,3日至14日不等。. 廣東省 及 深圳市 :10日、支取全薪。. 阿富汗 :10日、無薪。. 新加坡 :7日、以2,500 ...

    • 釋義、語源
    • 生物學與性別
    • 性和性別
    • 性別角色
    • 男性髮式

    在漢語中,男解作 1. 陽性的人,與「女」相對。 2. 指兒子,如長男。 3. 古代爵位的第五等。 《商務字典》中「男」字有以下解釋: 1. 古稱能在田中出力勞動的壯年男子, 2. 男性、男人, 3. 兒子,亦為對父母的自稱 4. 古爵位名。公、侯、伯、子、男五等爵的第五位等。直至清代仍沿用。 「男」字是從中國商朝晚期的甲骨文及金文演變而來,亦可追溯至更遠古時代的陶文,屬象形文字。 中文不常區分年齡,所有男性都通稱為「男性」。要強調年齡時,剛出生的稱為「男嬰」,少於12歲的稱為男童或男孩,12~18歲的青春期男性稱為少男或少年,或泛指十至二十幾歲男性,過了青春期的成年男性或在法律上定義為成年的男性(通常是18歲)稱為「男人」。

    人類的性別在受精時就已由精子細胞帶的染色體所確定。若由X染色體的精子細胞和卵細胞受精,受精卵之後形成的個體即為女性(XX)。若由Y染色體的精子細胞和卵細胞受精,受精卵之後形成的個體即為男性(XY)。若受精卵的染色體出現其他的情形,則稱為是雙性人。 男性的基因組會從母親遺傳到X染色體,由父親遺傳到Y染色體。男的胎兒所分泌雄激素比女性胎兒多,而雌激素比女性胎兒少。這些性類固醇的相對差異是男性和女性身體差異的主要原因。 人類在不斷發育的過程中,會逐漸顯示出兩性異型,在懷孕期性腺形成後開始。兩性異型呈現在許多方面,有些和生育能力沒有直接關係。不過有些就和性吸引力有關。大部份的兩性異型會表達在身高、體重、身體結構。當進入青春期和性荷爾蒙程度上升,差異更明顯。不過這些也常常會出現例外。例如男性一般而言會...

    男性的性行為以及性吸引力呈現的方面因人而異,性行為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例如演化心理學、人格、養育方方式及文化。大部份的男性是異性戀,而其中也有些是同性戀或雙性戀。有些男性會認為自己「絕對是異性戀」。 有少數的人在出生時性別指定為女性,但其性別認同為男性(這種稱為跨性別男性)。相反的,也有些人出生時性別指定為男性,但其性別認同為女性(這種稱為跨性別女性)。有些出生時性別指定為男性,而自我性別認同為非二元性別。也有些人的性別認同是雙性人。

    近代大型社會大多為父系社會,男性的權力較大,社會認為男性應守護自己身邊的人、家園及族人。在市場經濟的社會中,男性普遍負責外出工作或下田耕作供養家庭食宿、負擔家庭生活中大部分的開支,女性在懷孕生產的時間以外,負責做家事,有時做簡單的工作增加收入。自1960年代女權運動以來,社會正慢慢趨向性別平等,男女平等在《聯合國憲章》序言中與基本人權、人格尊嚴與價值、大小各國平等被並列重申。現代都市社會傾向雙薪,二人都需工作賺錢,共同維繫家庭。也有夫婦實行財政獨立,兩人的收入各自保管。

    中國

    在100至幾千年前的古中國,扎髻或留髮梳齊為普遍男子的髮式。商代男子髮式,以梳辮髮為主;春秋戰國時流行垂髻,分髮而挽成髻為鬈;秦漢時期已演變至梳辮、挽髻的階段,髮梢散垂於後。梳在兩旁的髻稱為髽髻,髮式的妝飾品也開始出現,朱鬕是繞在髮髻上作為裝飾的帶子。民國以後大多男性為短髮,有些職業如軍人、警察規定男性不能留長髮。 靺鞨男子普遍梳後束成多條辮,或者剃去四側的頭髮,僅留頭頂一束髮,會以細繩紮起,見於宋代時的金國武士。滿清於1644年10月30日入關,多爾袞認為大局已定,於六月再次下剃髮令。七月,又下令「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規定清軍所到之處,成年男子無論官民,限十日內盡行剃頭,削髮垂辮,不從者斬,以恫嚇抵抗軍民。

  4. 男性中心主義(androcentrism、希臘文:andro即男性,centre即中心)意指完全建立於男性經驗為基礎上的理論和實踐,成為不容置疑的準則。 許多學術研究都是以男性為主要觀察對象,女性的經驗和女性關心的問題則往往被忽視,在日常生活中的醫療、政治、宗教、家庭、職場、學校等等,不只如此 ...

  5. 男性乳腺發育 [1] (英語: Gynecomastia )又稱 男性乳房發育症 、 男性乳腺增生 、 男性女乳症 [2] ,是指男性胸部因為 乳腺 不正常發育,以導管和間葉成分增生為特點,造成的男性乳腺非腫瘤性增大狀況。 這種疾病的英文名稱 gynecomastia 的兩個詞根:gyne- (γυνή) 和 -mastos (μαστός),在 古希臘語 中分別指代「女性」和「 乳房 」。 好發族群及成因 [ 編輯] 這種狀況可能會發生在初生嬰兒、 青春期 和成年男性身上: 新生兒 的症狀可能是因為體內仍留有母親的一部分 雌性 荷爾蒙 而引起的;青春期男性的症狀在患者沒有過度 肥胖症 的情況下,通常會在幾年內逐漸自愈 [3] 。

  6. 大男子主義(英語:male chauvinism),又稱男性沙文主義、男性至上主義、男性優越主義或者大男人主義,是一種認為男尊女卑、男性必定優於女性,因此男性更應統治女性的意識形態。 沙文主義本指極端民族主義,在1960年代被婦女解放運動( 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 )用作形容認為男性優於女性的思想。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