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18日 · 百老匯劇院區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藝術中心承載著無數精彩的音樂劇和戲劇演出這篇文是專門為沒來過紐約百老匯的初學者設計的包含各方面必了解的知識與注意事項也整理了超過10+部在百老匯最熱門的劇目給大家歡迎要去百老匯旅遊的觀眾 ...

  2. 百老匯音樂劇發展史上的十件大事 |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Academy of Music的遺像」,如今製成銅面浮雕鑲嵌於原址附近的聯合廣場由此不難臆測原建築之宏偉氣派。 (陳煒智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歌舞上線Musical on line. 百老匯音樂劇發展史上的十件大事. 今日縱橫全球的音樂劇竟是源於一把無名火? 紐約會成為戲劇之都,跟地鐵通車有莫大關係? 十件歷史大事,讓讀者迅速一窺百老匯音樂劇百多年的流變發展,讓你知道,音樂劇如何變成今朝今貌。 文字 | 陳煒智. 攝影 | 陳煒智. 第139期 / 2004年07月號. 收藏. 今日縱橫全球的音樂劇,竟是源於一把無名火? 紐約會成為戲劇之都,跟地鐵通車有莫大關係?

  3. 2020年5月3日 · 如今百老匯一詞彙已成為美國戲劇活動的代名詞同時它也代表了美國現代歌舞藝術美國娛樂業百老匯特點百老匯上演的是比較高雅的音樂劇歌劇表演內容多以經典劇目為主演員的表演服從劇情需要以群體的肢體語言和出色的 ...

  4. 其他人也問了

  5. 著名的美國文化藝術中心紐約百老匯依舊是熙熙攘攘人頭攢動百老匯藝術對於推動美國戲劇歌舞表演藝術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許多好萊塢的明星大腕都是從百老匯的舞台藝術表演起家後走上電影明星的道路

    • 概觀
    • 基本介紹
    • 發展歷程
    • 內容特點
    • 著名人物
    • 著名劇目
    • 極限震撼
    • 營業範圍
    • 相關獎項
    • 影響及借鑑

    百老匯指的是百老匯大道(Broadway)為紐約市重要的南北向道路,南起巴特里公園(Battery Park),由南向北縱貫曼哈頓島。由於此路兩旁分布著為數眾多的劇院,是美國戲劇和音樂劇的重要發揚地,“百老匯”因此成為了音樂劇的代名詞。

    百老匯(Broadway),原意為“寬闊的街”,但另一種說法認為這個名字是從荷蘭文Brede weg翻譯過來的,這和把Wall Street翻成華爾街是相同的道理。

    •中文名稱:百老匯

    •外文名稱:Broadway

    •別名:白色大道

    •所屬地區:紐約州紐約市曼哈頓

    •政府駐地:美國紐約市政府

    •著名景點:麥哲劇院(The Majestic Theatre)

    百老匯的歷史可追溯至公元19 世紀初。當時的百老匯大道就已經成為美國戲劇藝術的活動中心。建立於公元1810 年的Park Theater是現今紐約百老匯劇院的始祖, 第二間劇院The Broadway在1821年才出現於百老匯大道 (Broadway) 上。百老匯在這期間的戲劇風格受到當時歐洲維多利亞風格(Victorian Style) 的影響極大。 伴隨著移民潮及多樣文化的衝擊,屬於美國本土的劇作家及演員才在這種意識刺激下出現。由於大部分的劇目都是改編自小說或文學作品,著作翻印再版或改編劇目的紛爭不斷,第一條關於著作權法的條文直至 1856 年才出現。

    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的結束,百老匯劇院文化於二十世紀20年代開始迅速蓬勃發展,20年代末,是百老匯藝術的鼎盛時期,1925年這裡的劇院達到80家之多,但這種好景卻被1930年代初的經濟危機而劃上句號。

    隨著歷史文化再次演進變遷,現今的 Broadway 不僅是一條貫穿紐約曼哈頓島(Manhattan) 南北向的馬路,更是劇院或是欣賞戲劇的代名詞。

    “百老匯區”是指延著百老匯大道 (Broadway) 從位在曼哈頓西41街(West 41st Street) 的 Nederlander Theater 劇院往北至西53 街(West 53rd Street) 的 Broadway Theater 劇院,而真正位在百老匯大道上的劇院只有Marquis、Palace、Winter Garden 跟 Broadway 這4 家劇院。其實沿著百老匯區周圍林立的劇院也都歸在百老匯區。

    現狀

    百老匯大道是美國紐約市南北縱貫曼哈頓島,全長25公里的一條長街。關於百老匯大道的長度,說法不一。有些人認為只有曼哈頓島內25公里的路段才可算是真正的百老匯大道,但有人認為應該把位於布朗克斯區(Bronx)內的6公里也算進去。

    “百老匯”上演的是比較高雅的音樂劇、歌劇,百老匯的表演內容多以經典劇目為主,演員的表演服從劇情需要,以群體的肢體語言和出色的音樂吟唱來表現晚會主題。百老匯表演的基調為黑色,誇張、幽默、風趣、自然、輕鬆、活潑是百老匯的一貫表演風格。

    20世紀初,紐約人在百老匯大街兩旁建起戲院,豐富多彩的舞台演出很快就成為這座迅速成型的大都會吸引人的亮點。今天,百老匯演出已經成為紐約主要舞台表演的代名詞,它們不再局限在百老匯大街上,有的甚至巡迴世界。”紐約之所以能成為世界藝術中心、娛樂的先鋒, “百老匯功不可沒”。百老匯的特點很像電影圈的好萊塢,具有極強的商業色彩和娛樂性,數百萬美元的製作費、豪華炫目的舞台、功力非凡的超級明星,通俗易懂的劇情,構築起了其音樂劇長盛不衰的骨架。

    百老匯里的每個工種都有自己的演職員協會,只有成為其中一員才能取得在百老匯工作的資格。哪怕只是一個燈光師,也得爭取加入燈光工作者協會。因此,在百老匯求生存的演員,經過多番打磨,即便不是主演,出去之後也會是很厲害的角色,這裡的競爭實在太激烈了。”正是這種競爭,使得百老匯幾代藝術家始終堅持探索,保持了百老匯優雅而健康的發展,並使音樂劇這門古老藝術萌發新活力。

    百老匯歌舞藝術的特點是通俗易懂、娛樂性強;舞台布景富麗堂皇,加上各種現代化的科技手段,配合聲響、燈光,使得舞台表演變幻莫測。台上演員載歌載舞,台下觀眾如醉如痴;氣氛熱烈,使演員和觀眾的交流融為一體。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和娛樂性。演員們身著繽紛絢麗的服裝在優美動聽的音樂中熱情奔放、酣暢淋漓的舞蹈,使觀眾親身感受到美國的文化和音樂。

    百老匯沒有任何藝術上的框框,也不介意這台戲是否在別的地方已搞過,它只信奉一個準則,那就是任何藝術中只要能讓觀眾視覺得到新的挑戰的東西,毫不拘泥,拿來就用。像《貓》、《歌劇魅影》等著名舞台劇,先是在倫敦西區原創,而後在百老匯方才走紅。這是因為百老匯的製作人把它們買過來,加以精細再製作的結果,體現出一種絕不拒絕複製的精神。

    如今,百老匯歌劇已經成為紐約市文化產業中的支柱之一。它的表演形式融舞蹈、音樂、戲劇於一體,有些劇目更是融藝術與大眾品味於一體,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和娛樂性;觀賞百老匯歌劇成為每一個來紐約市參觀、訪問、旅遊的人不可或缺的節目。從觀眾的比例來看,慕名前來的外國人要超過美國人。觀眾人數以每年3%的比例上漲,觀眾當中,60%的人來自紐約以外地區;許多來紐約的人的目的之一就是來欣賞百老匯歌劇,否則就是“無功而返”。

    百老匯藝術對於推動美國戲劇、歌舞表演藝術起到了不可估量的貢獻。許多好萊塢的明星大腕都是從百老匯的舞台藝術表演起家後走上電影明星的道路。著名的好萊塢音樂故事片《音樂之聲》(Sound of music)的女主角朱莉.安德魯絲就是從百老匯的同名音樂劇中的表演開始,被導演發現後走上銀幕,成為美國60年代的銀幕偶像。安德魯絲雖已年過60,但仍在音樂劇《維克多與維克多利亞》里擔任女主角。娜塔莎·理察森出生於英國著名的演藝世家,是活躍在英國電影,電視和美國百老匯的三棲明星。早年在英國中央戲劇學校學習,以後出演過多部有影響的戲劇,電影和電視劇例如《曼哈頓的女傭》《人質》《仲夏夜之夢》等。曾因在經典舞台劇Cabaret(舞廳)中的精彩表演而獲得百老匯最高獎項TONY(東尼)獎。另外,好萊塢的明星也以能在百老匯的舞台一展歌喉而感到榮幸,這樣的例子有著名好萊塢明星克露絲·格蓮、波姬·小斯。

    與百老匯同樣出名的還有許多偉大的音樂家,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安德魯·勞埃德·韋伯。安德魯出生在英國倫敦,從小喜歡音樂。他創作的百老匯音樂劇許多都是傳世之作,其中以“貓”(Cats)、“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最為著名。韋伯除了給音樂劇創作音樂,還給許多著名的電影配樂、寫曲;如前幾年風行的由麥當娜主演的描寫阿根廷總統庇隆的夫人一生的影片“艾維塔”的音樂就是由韋伯創作的。韋伯不僅創作了大量音樂傑作,還成就了許多偉大的歌唱家。其中就有韋伯的前妻莎拉·布萊曼。據說“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就是韋伯為他的第二任妻子薩拉量身定做的。薩拉由於在百老匯的表演躋身於世界一流歌唱家行列,她是跨越古典與現代流行音樂的最佳歌唱演員。韋伯歷時10年創作的“歌劇魅影”再續“真愛不死”(Love Never Dies)也將於2010年抵百老匯演出。

    百老匯上演的劇目有幾十種,其中以“悲慘世界”、“美女與野獸”、“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西貢小姐”、“國王與我”等等劇目最為出色。那裡上演的劇目,往往是一演就是7~8年,有的甚至10幾年。拿“貓”劇來說,從1982年10月開始上演到2000年6月落幕,上演時間長達18年之久。以1997年的統計數字顯示,“貓”劇以“從現在乃至永遠”(From now to ever)為廣告語,為紐約市帶來滾滾財源。“貓”劇上演了7397場,售出劇票3000萬張,票房收入約3.8億美元,並帶動附近社區相關行業(餐館業、酒吧業、禮品業等等)的經濟成長達30億美元。而整個百老匯地區,每年的票房總收入為12億美元左右。每一張劇票的價錢,按照美國的人的收入標準來衡量,並不貴。如果到位於時報廣場的售票處(TKTS)購買當日的余票,價格還會更便宜。

    近年在百老匯演出的著名劇目有《獅子王》(1998年東尼獎最佳音樂劇得主)、《歌劇魅影》、《貓》、《悲慘世界》、《西貢小姐》等,《鐵達尼號》(1997年東尼獎最佳音樂劇得主)因為同名電影的推波助瀾而蔚成一股風潮。

    《極限震撼》2005年首次是在阿根廷上演,之後又去了英國和西班牙,2007年登入紐約百老匯,一炮走紅,並被打上“前衛藝術”的標籤。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賈斯汀·汀布萊克、麥當娜、裘·德洛、卡梅隆·迪亞茲、碧昂斯、舒淇、姚晨夫婦、劉嘉玲、崔健等都曾慕名觀看,亞瑟小子的單曲《SCREAM》MV也取景於該秀的紐約現場,亞瑟小子還親自扮演了《極限震撼》中奔跑的演員。“這是一次奇妙的狂歡之旅,我的每個細胞都會為之震撼,我感覺我的心臟都快跳出來了。”美國好萊塢著名影星裘。德洛在看完極限震撼秀曾驚訝地表示。

    百老匯的公司和企業主要分為三種:第一是劇院經營商,第二是製作商,第三是節目經紀商。劇院經營商一般擁有或者長期租用劇院,並負責劇院的日常工作等技術方面的要素。製作商指的是開發並創作百老匯節目的公司。他們一方面要負責獲取所有的創作作品的法律權利包括智慧財產權等,另一方面要負責籌集資金,還要監督節目的開發過程以保證節目的成功。節目經紀商是製作商和劇院經營商之間的中間人。

    百老匯是世界上最出名的大街之一,全長24公里,也是最長的一條街。百老匯最出名的一段叫做“白色大道”,這一段路雖然只有1000米長,卻是紐約市大劇院的集中地。“白色大道”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在沒有霓虹燈以前,這些大放光芒的燈光全部是白色的,把夜晚照得跟白天一樣。

    美國劇聯於1946年以美國著名女演員兼導演安托尼特·佩雷的名字設立了托尼獎,相當於電影界的奧斯卡獎,每年頒發19項給百老匯戲劇,有最佳戲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女演員獎、最佳男女配角獎、最佳音樂劇本獎、最佳音樂劇導演獎、最佳音樂劇總譜獎、最佳音樂劇歌詞獎、最佳音樂劇舞蹈編導獎、最佳音樂劇男女演員獎、最佳舞美設計獎、最佳燈光設計獎、最佳音樂劇男女配角獎、最佳重演劇目獎和特別獎。

    當前,此獎在美國劇院和演出人聯盟以及美國劇聯的領導下,由12位劇評家和學者組成的提名委員會提名,最後由戲劇藝術家組織的600多名成員投票表決得出,獲獎者只領取金質獎章,無獎金。

    “百老匯”這個詞的含義在今天已經不僅限於這條街或劇院集中地,人們用這個詞來指美國戲劇藝術的精粹。作為一個演員真正獲得成功的標誌,就是使自己的名字出現在百老匯大街一家劇院的霓虹燈廣告上。百老匯同樣創造了很多辭彙,如“站在聚光燈下”,意思是成為公眾注意的中心、成為名人。如果你的名字上了報,或者你成為人們談論的對象,人家就說你“站在聚光燈下”。“百老匯”這個充滿磨礪的地方,每天都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歡笑、淚水、驕傲、頹廢在這裡更是隨處可見。你可能一夜成名,也可能一夜由“百萬富翁”變成“窮光蛋”。也許,這就是百老匯的神奇之處,只有置身於那裡才會有充分體會。

    位於紐約曼哈頓百老匯大街中段兩旁的劇院是美國戲劇演出的中心,因而百老匯也就成了美國戲劇的代名詞。任何一齣戲只要在百老匯的某一劇場有了成功的演出,它就會名揚全美國和整個英語世界,甚至整個西方世界,於是該劇院就會在各地被演出。出自同樣的道理,大多數在美國各地演出成功的戲也會搬到百老匯演出,然後再通過百老匯的名氣向其它地方推進。

    音樂劇作為上個世紀發展最快的一 項藝術成果,它的創作理念、製作方式以及市場行銷策略,確實有許多經驗值得我們重 視、學習和借鑑。音樂劇,顧名思義,應為“音樂的戲劇”。但實際上它還融入了大量其他藝術的元素 。就音樂而言,既有美聲又有通俗,既有傳統的管弦樂隊,又有電聲、爵士以及各類混編樂隊;舞蹈語彙也是如此,芭蕾、踢踏、迪斯科、現代舞都可融入其中。音樂劇《獅子王》是美國迪斯尼公司在1994年推出的一部卡通片,該劇獲得巨大成功後,1997年迪 斯尼又製作了同名百老匯音樂劇。這部戲從形象造型到藝術手段的綜合運用,可謂匠心 獨運。皮影、木偶、雜技、高蹺等一切藝術形式,只要是有利於表現《獅》劇戲劇情景 的,什麼形式都可為我所用。因此,在舞台上展現出的非洲大草原雄渾的氣勢,野獸受 驚後狂奔亂跑驚心動魄的場面,與電影相比也毫不遜色。除了融會多種藝術形式外,音樂劇中音樂、舞蹈、戲劇表演、舞台美術、燈光、音響等舞台藝術的各個綜合環節,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藝術整體。在我們觀看的幾部音樂劇中,幾乎所有的劇目都給我們留了這種印象。不僅演員的表演、演唱將你深深吸引,而且每個環節都綻放出耀眼的光芒。音樂劇比傳統的舞台劇更具有一種綜合美感,它在視覺和聽覺上給予觀眾的衝擊力、震撼力和感染力,讓人們感受到了音樂劇的無窮魅力。

    如果拿早期的音樂劇作品和當代作品相比較,就會發現,從題材到內容,以及運用的藝術形式,都體現了一種與時俱進,求新求變的現代意識。這種現代意識一是創作觀念上的,二是技術手段上的。

    百老匯音樂劇常常讓你感到它是一戲一法,沒有統一的模式。每個劇目都由題材來決定風格和樣式,而且總能找到最佳的結合點。將藝術性、觀賞性、娛樂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是創作音樂劇遵循的原則。《現代米麗》是一部現代都市題材的音樂劇,創作者巧妙地將劇中人敲擊電腦鍵盤的動作,非常貼切地演化成了一段精彩的踢踏舞。《MAMMA MIA》是發生在希臘小島上的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與之相應的,它的音樂和舞 蹈也是熱情奔放,充滿了浪漫情懷和現代感。這種內容貼近當代生活,形式貼近廣大觀眾的意識,是中國傳統藝術最缺乏的。

    百老匯音樂劇還善於運用聲、光、電等現代技術手段,創造出色彩斑斕的舞台效果。音樂劇的樂隊都不大,多則三十多人,少則十餘人,但它比傳統的管弦樂隊更具有表現力 和感染力,因為它把現代錄音棚的音響處理技術帶入了劇場。由於現代技術的運用,百 老匯音樂劇時常讓你感到是一個規模龐大的樂隊在伴奏。為了達到某種藝術效果,現代 舞台科技在音樂劇中也被大量運用。例如在《MAMMA MIA》的舞台上有一部隱藏的液壓 平台,劇終時,平台慢慢升起,向天幕的大海延伸,一對戀人站在這個平台上走向海邊 。明月、大海、戀人,創造出了如詩如畫的舞台美感。在《阿伊達》中也有神奇的舞台 視覺效果,游泳池的那一幕里,演員們看起來好像是浮在池子裡,而實際上他們是被吊在空中。

  6. 2007年8月23日 · 百老匯藝術對於推動美國戲劇歌舞表演藝術起到了不可估量的貢獻許多好萊塢的明星大腕都是從百老匯的舞台藝術表演起家後走上電影明星的 ...

  7. 2023年4月18日 · 1.挑選音樂劇. 每齣音樂劇舞台劇的類型都不一樣大家可以依據自己的英文程度音樂喜好舞台呈現來選擇如果不知從何挑選也可以事先到百老匯官網查看相關劇情介紹或是利用 Disney +、線上影音平台初步理解劇情及故事背景這樣才能樂在其中的欣賞舞台呦! 2.前往購票. 百老匯訂票方式主要分為三種小編最推薦的購票方式當然就是國內的購票平台啦雖然只能指定區域但座位通常都還不錯~ 3.挑選座位. 百老匯座位區分主要分為四種,預算足夠的朋友,小編推薦大家直接購買ORCHESTRA的座位,無論是舞台效果、聲音傳播還是演員表情都是最好的;如果預算中等,那FRONT MEZZANINE二樓的中間靠前也是不錯的選擇! 注意事項. 1.服裝儀容合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