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3月24日 · 本報訊本港新冠疫情反覆不斷平均每56個月會有新一波疫情本港至今染疫數字已累計超過100萬人有不少確診者均認為於康復後效果就形同接種了強力疫苗」,身體會製造自然抗體有專家指出自然感染後抗體水平可維持3至6個月惟確診Omicron的康復者仍可受二次感染雖然機會較低但並不是絕對沒有機會而過往曾染上其他變種病毒的患者亦有機會再次感染Omicron。 政府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Omicron變種病毒在去年11月南非首先出現,目前的資料顯示,Omicron患者有機會可再受感染,但不常見,即使再受感染,病情亦相對輕微;但過往曾經感染變種病毒的患者,就仍有機會感染Omicron,全球就有約一成感染過其他變種病毒的患者,再感染Omicron。

  2. 2023年5月28日 · 政府專家顧問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講座教授劉宇隆表示新一波確診數字已見頂並於高位橫行病毒即時繁殖率維持約1即每名患者會傳染一人每日呈報確診個案約480至550宗日均新增約10宗死亡病例住院的嚴重新冠個案佔約7%

  3. 2021年10月27日 · 港府昨公布收緊新冠肺炎確診者的出院安排新規定要求所有康復者在出院後以閉環式管理及點對點方式獲安排前往指定地點進行14天隔離和健康狀況監測以確保不帶病毒進入社區現階段政府會以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作為隔離地點有關安排今日起實施。 冀減復陽個案. 港府表示,為將確診病人早期康復後仍可能帶病毒並在社區傳播的風險減至最低,規定出院後要隔離14日,以減低復陽個案,即再度感染的播毒風險。 確診病人其他出院條件亦有微調,有病徵的病人方面,體溫要恢復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狀明顯好轉;肺部影像學顯示急性滲出性病變明顯改善;兩次相隔24小時的檢測沒驗出病毒,以及自發病後已逾10天。 至於從未出現新冠肺炎相關病徵的病人,需要兩次相隔24小時的檢測沒驗出病毒,及相隔首次驗出確診已逾10天。

  4. 2022年9月29日 · 醫管局聯同多間大學及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跟進中醫對染疫者檢測陰性後仍出現病徵的治療成效研究顯示約三成人在治療後分別於咳嗽氣喘及乏力等主要症狀均可斷尾」,惟數據亦揭僅一成康復者經半年中醫治療後可於6分鐘步行測試中達到同齡標準即多達逾八成人士仍不達標。 醫管局自2020年4月起推出「中醫門診特別診療服務」計劃,為新冠康復者提供最多10次免費中醫內科門診服務。 局方聯同3間大學包括浸會大學、中文大學及香港大學,和7間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於2020年9月在2021年12月期間,在約1,300名於「中醫門診特別診療服務」接受治療的新冠康復者中,招募150人成為研究對象,患者主要年齡為51至70歲群組。 他們確診時均出現多種病徵,最常見是發燒、疲倦及乾咳。

  5. 2022年7月13日 · 為了解本港的長新冠患者情況中大醫學院在醫管局支持下昨日開展全港首個大型研究以問卷形式調查康復者出現後遺症情況填寫網上問卷需時約兩分鐘有中英兩種語言供選擇歡迎所有年齡層的新冠康復者參加包括長者及兒童中大 ...

  6. 2022年3月28日 · 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的研究團隊於前年2月至12月期間為過去一至3個月內曾確診的228名新冠康復者以及109名健康人士做全面眼科評估及檢查調查發現新冠康復者容易出現乾眼相關的眼表症狀例如在出現任何角膜螢光素染色試驗陽性的比例中新冠康復者達48.9%健康人士則為38.6%相差逾10%反映新冠康復者眼睛較易乾。 對於出現乾眼相關的症狀,例如流淚或分泌物、畏光、眼澀、疼痛或燒灼感、瘙癢、眼瞼腫脹、眼紅等,有21.5%新冠康復者會出現至少一種症狀,最常見的為視力模糊,佔9%。 研究亦指出,在治療新冠期間需要接受任何形式氧氣補充的康復者,他們的淚液破裂時間,即淚液蒸發率,比沒有接受氧氣補充治療的康復者縮短了約1.6秒。

  7. 本港新冠肺炎新增確診宗數仍處高位當局向院舍病人出招」,要求來自院舍的病人出院前須接受核酸檢測而本港昨日新增2,995宗確診個案雖然昨未有新增死亡個案但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綜合臨床服務李立業表示由即日起加強院舍病人出院條件若有打兩針病人除進行快速測試外亦需接受核酸檢測確保無傳染性才可出院。 昨日新增的確診個案分別有204宗輸入病例及2,791宗本地感染,在2,995宗新增確診個案中,有43宗疑BA.2.12.1變種個案,16宗疑BA.4及BA.5變種個案,第5波疫情個案累計1,255,431宗。 未齊兩針者需隔離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