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三叉神經 (Trigeminal nerve)是一條位於面部的混合神經,屬於人體第五對腦神經,支配臉部、口腔、鼻腔和咀嚼肌運作。 三叉神經痛部份成因是血管擠壓引發神經短路、多發性硬化症、腦幹腫瘤、帶狀皰疹(俗稱「生蛇」)、牙痛1,也有可能是原因不明。 一旦患上三叉神經痛,患者一邊面會間歇性出現觸電或刀割般的劇痛,或者當三叉神經遇到外來接觸、冷熱刺激,甚至咀嚼和說話時,都會感到痛楚。 三叉神經痛自癒可以嗎? 香港每年約有800宗三叉神經痛新症,由於三叉神經痛原因繁多,而且容易與牙痛、上下頷神經痛等痛症混淆,令許多患者以為三叉神經痛會自癒。 其實這是極大的誤解,延遲治理會引發長期痛楚,影響刷牙、飲食和說話等日常生活,或會引起患者情緒問題! 如何診斷、治療和舒緩三叉神經痛.

  2. 2024年2月1日 · 口棗是賀年食品熱量之最,平均值達577千卡 - 以一碗白飯 (230卡路里)計算,每食100g口棗已等於吃了2.5碗飯。 糖份方面,年糕平均值22.8克 - 以每日建議糖份攝取量少於50克計算,食100g年糕已接近一半攝取量。 蘿蔔糕有多少卡路里? 平均100g含117卡路里,但鈉含量更值得注意。 蘿蔔糕和芋頭糕鈉含量平均值為373毫克,跑贏其他新年糕點。 世衛建議每日鈉攝取量少於2,000毫克,食100g蘿蔔糕/芋頭糕已接近每日攝取量1/4。 賀年食品怕三高? 4招預防心血管疾病. 賀年食品如年糕和蘿蔔糕卡路里、糖份和鈉含量都不容小覷,多吃而缺乏消耗會引起多種健康問題,例如肥胖、三高 (血脂、血糖和血壓)和尿頻,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

  3. 2021年11月25日 · 類風濕性關節炎似是風濕、關節炎之類的老人病,香港風濕基金會卻指出,30歲起便是類風濕關節炎高峰期!到底類風濕關節炎成因和症狀是什麼?如何診斷患上此病?類風濕關節炎戒口能否預防及紓緩病情?即本文為大家一一拆解。

  4. 2021年10月18日 · 抑鬱症 (又稱憂鬱症)是常見的情緒病,單以香港為例,便有超過30萬名抑鬱症患者;世界衛生組織更估計,全球約有2.8億人患有憂鬱症! 到底情緒病成因是什麼? 哪些抑鬱症測試有助評估情緒問題? 最後再建議大家抑鬱症自救貼士,助你走出情緒困擾。 抑鬱症成因 9種情緒病症狀. 香港人生活壓力大,尤其是在疫情之下,社交及經濟都受到重大影響,以至抑鬱病問題日益嚴重。 此外,失業、失去摯親、生病、濫藥、酗酒及治療藥物 (如類固醇及降血壓藥物),都是引致抑鬱症的導火線。 但「唔開心」、「有壓力」或「好down」這些負面情緒,是否代表患有抑鬱病? 還是否有以下抑鬱症症狀: 返回目錄. 抑鬱症測試 如何診斷憂鬱症?

  5. 2021年11月25日 · 抽血是全面身體檢查及長者驗身常見的項目,檢驗血液中類風濕因子、尿酸指數、炎症指數 (如紅血球沉降度及C-反應蛋白)和抗環瓜氨酸抗體 (Anti-CCP)等水平。 如你懷疑自己有風濕症狀,趕快預約以下體檢診斷! 返回目錄. 風濕發作吃什麼? 保健品/風濕食療推介. 如上文提及,風濕患者需要有良好的生活管理,以下幾點都有助改善風濕痛問題:

  6. 2022年5月3日 · #健康專題. 分享. 年糕、蘿蔔糕和口棗等賀年食品,雖然賣相吸引又惹味,但是吃得太多仍有三高風險! 想品嚐賀年糕點,又想保持健康飲食? 不妨選用 氣炸鍋 煮食,再加一杯 消滯茶 去除油膩感,有助降膽固醇。 做埋 血脂檢測身體檢查 ,時刻留意健康情況,過年便可吃得放心。 高糖、多油 賀年食品的三高危機. 新年期間,坊間有琳瑯滿目的賀年食品,而且每款都寓意十足,總要吃一些才有節日氣氛。 拆解這些榚點的材料和製作過程,其實充滿三高 (高血壓、高膽固醇及高血糖)的風險,如你毫無節制地吃,只能新年流流贈你一句:出事㗎嘛! 看看賀年糕點裡的邪惡之處吧: 年糕、椰汁糕和馬蹄糕都加入大量糖分,才能做得香甜,吃得太多會令血糖飇升。

  7. 2022年8月4日 · 蕁麻疹又稱風疹俗稱生風癩是一種常見的皮膚過敏疾病患者皮膚突然長起一塊塊大小形狀不一的腫塊而且會痕癢發紅雖然蕁麻疹一般在一兩天之間消退但有機會復發甚至反覆發作變成慢性蕁麻疹。 到底風疹成因是什麼? 能否診斷和治療? 最後再介紹風癩急救法和風癩戒口貼士,助你遠離蕁麻疹的煩惱! 蕁麻疹是什麼? 解構生風癩成因. 蕁麻疹即是坊間常叫的「生風癩」,其實是一種皮膚過敏症狀,不但痕癢難當,更不能騷癢,否則會令皮膚受損發炎。 蕁麻疹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蕁麻疹發作24小時內會消退,而且不留疤痕;慢性蕁麻疹則會反覆發作,病情會持續超過6星期。 為什麼會出風癩? 風疹成因包括: 過敏反應 – 天氣轉變、食物、藥物、蚊叮蟲咬、毛髮和乳膠等外來致敏原,都會引發急性蕁麻疹.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