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8日 · 食物中毒案中的致命元兇一直被認為大可能是米酵菌酸昨日台灣衛福部召開專家會議邀請多名權威醫生及6名毒物學專家列席初步認為米酵菌酸的機率高引起的症狀較為相似但台灣過去未曾發生香港食安中心於2019年曾表示內地及印尼發生的相關食物中毒個案涉事食物包括黑木耳及一些發酵椰子或粟米產品原材料及產品均有可能在不當的製作過程及貯存情況下受到污染。 中心指出米酵菌酸的最佳生長溫度為攝氏37度,這種細菌耐熱且沖洗不走,中毒的病人可能會出現腹痛及嘔吐等病徵,情況嚴重者可引致肝功能異常,甚至死亡。 另外,經長時間浸泡及發酵的產品包括米類製品,例如今次事件的粿條,以及河粉、年糕,還有紅薯粉和木耳、銀耳等等。

  2. 2024年5月22日 · 米酵菌酸 | GOtrip.hk. 台北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 增至14例 2死5人危殆 炒粿條製作過程全曝光! Mar 28 2024. 即睇GOtrip米酵菌酸文章提供最快最新米酵菌酸內容GOtrip緊貼最新香港好去處旅遊資訊讓你安在家中都可以放眼世界

  3. 2022年2月16日 · 消委會製麵食|香港人常吃的米粉、米線、河粉,但這些製麵食健康嗎?最近消委會測試了市面上30款製麵食樣本,當中逾8成半檢出金屬污染物,更有產品的鈉檢出量比營養素標示值高逾40倍。

  4. 2020年11月16日 · 是次測試項目涵蓋糠氨酸輕質異物霉菌毒素以及除害劑共測試35款預先包裝的乾意粉包括9款螺絲粉15款通心粉及11款長條形意粉樣本。 消委會乾意粉測試|價格最低的樣本,與3款價格最高的嬰幼兒食物樣本,總評同獲最高5分,再次反映價格與產品質素沒有必然關係。 參考美國食品及藥品管理局標準,通心粉和麵食當中,平均每225克中含225或以上的昆蟲碎片,即代表該食品含有雜質。 消委會採用同樣標準作檢測,發現全部35款均檢出4至548昆蟲碎片不等,比對美國標準分別高達144%。 消委會於另外6成半(23款)樣本亦檢出其他異物,包括粉蟎、毛髮、金屬碎片、天然纖維、塑膠碎片、囓齒動物毛髮及毛髮碎片、石屑及合成纖維等等。

  5. 2022年6月20日 · 不過,原來不所有飯餸都可以隔夜,尚營坊營養師游詩韻指出,以下6種食品更留不得,最好還是一餐吃清光。. 閱讀全文. 隔夜餸不能留:1. 葉菜亞硝酸鹽危機. 葉菜含有硝酸鹽,煮熟後放置過久細菌分解下,硝酸鹽會轉化成亞硝酸鹽。. 據衛生署食安中心 ...

  6. 2020年10月15日 · 黃曲霉毒素常見於炎熱潮濕地方主要分B1B2G1和G2四類會污染食用植物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列為第1組物質即會令人類致癌當中以B1毒性最高黃曲霉毒素與人類肝癌有關特別是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人士亦可能會影響丙型肝炎病毒帶菌者。 黃曲霉毒素亦可透過胎盤而影響胎兒,導致幼兒發育不健全。 黃曲霉毒素的化學結構相對穩定,難以在一般煮食過程和烹調溫度中去除。 5款乾香料驗出赭曲霉毒素A,攝入過量可致癌. 另外,有5款樣本驗出赭曲霉毒素A,包括2款白胡椒粉和薑粉、咖喱粉,及蒜粉各1款,含量介乎每公斤2.0微克至7.4微克,最多相差2.7倍。

  7. 2018年4月27日 · 現今食品的成分愈來愈複雜,雖然香港出售的預先包裝食物規定應詳細列明所用的食物添加劑,但有幾多人真的會認真仔細研究呢?食物添加劑編號花多眼亂,只看名稱,大家都未必知道是甚麼。以下5種常見的食物,裡面的 恐怖食物成分 隨時會嚇你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