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7月1日 · - 2020 年 7 月 1 日. 0. 1044. 六月一日上午十一點新北市發生一起死亡車禍一對情侶因水泥攪拌車違規左轉而遭擦撞當場不治身亡諷刺的是死亡的22歲男大生前一天才因看了車禍新聞而在臉書發文呼籲親友要重視行車安全根據內政部警政署統計 一九年臺灣車禍共計發生34萬1,972次其中1,814起車禍造成當場或二十四小時內死亡總死亡數為1,849人45萬6,378人受傷。 然而我們卻無法從數據中看出傷害的嚴重程度,不知道有多少人身受重傷,甚至留下了一輩子的疤痕或後遺症。

  2. 2023年9月1日 · 2022年近7,000人因事故傷害死亡,為近5年來最高. 文 倪偉晟.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3 年 9 月 1 日. 650. 0. 7月下旬,一起冷氣機意外掉落砸中在路邊等公車女子的事件,引起民眾譁然。 重達約30公斤的冷氣機從17樓高的地方掉落,一條年輕寶貴的生命就此殞落。 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像這樣的意外事故離自己很遙遠,然而事實上,根據最新的統計資料顯示,2022年10大死因排行當中,事故傷害位居第8,共計有6,953人死亡,為近5年來最高,與2021年相比,死亡人數年增率增加2.6個百分點。

  3. 2023年8月1日 · 根據交通部道路交通安全督導委員會(簡稱道安會)的道安資訊查詢網所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在2013~2022年的10年之間,交通事故總件數就有7年為向上增加,與此同時,所造成的死傷人數亦有6年是向上增加;從數字來看,這10年間幾乎是連年增加,從2013年計有的37萬5,517人,到2022年竟增加到50增1,972人。 若再將因交通事故造成死亡人數拉出來與鄰近的日本及南韓對比,先從日本警察廳的統計資料得知,令和4年也就是2022年的死亡人數為2,610人;再看南韓警察廳所公布的資訊則是2,735人,對比同年臺灣的死亡人數為3,085人。

  4. 2019年6月1日 · 2019 年 6 月 1 日. 0. 2930. 在臺灣各年齡層事故傷害、死亡主要原因中,交通事故占最大宗。 根據衛生福利部二 一八年統計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有肇事事件共30萬4,821件,其中死亡人數1,493人,受傷人數40萬5,147人。 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報告,二 一六年交通事故傷害造成140萬人死亡,排名全球十大死因第8名,預計二 三 年交通事故傷害排名將超過肺癌、糖尿病、高血壓性心臟病、胃癌及愛滋病,上升至第5名。 平均每天有3,000多人死亡,且其中半數以上不是交通駕駛人員。 世界衛生組織亦指出,弱勢道路使用者(行人、騎自行車者、兩輪和三輪機動車及乘坐者)占全球道路交通死亡人數的一半,且低收入國家的弱勢道路使用者死亡比例高於高收入國家。

  5. 2022年7月1日 · 根據道安資訊查詢網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臺灣總共發生35萬8,190件交通事故相較2020年減少4,203件不過死亡人數卻來到2,990人創下7年來的新高對此交通委員會指出疫情雖然減少了交通事故但是駕駛人的不良習慣仍未改善A1類造成人員當場或24小時內死亡交通事故多為疏失所致除了臺灣之外美國在2021年的車禍死亡人數和前一年度2020年相比同樣有所增加據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統計2021年僅前9個月就有超過3萬人死亡對比2020年同期增加12%;此外世界衛生組織更是指出每一年約有130萬人因交通事故死亡當中有超過一半的比例為行人騎乘自行車、摩托車的道路使用者。

  6. 2022年6月1日 ·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資料2020年臺灣未滿70歲的人口中事故傷害的AYLL最高為23.3年也就是說因車禍事故死亡的民眾平均少活了23.3年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排名次之為16.5年心臟疾病高血壓慢性疾病除外則排名第3達13.3年

  7. 2022年4月1日 ·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資料,2020年臺灣事故傷害死亡人數為6,767人,位居主要死因排名第6名,相較2019年增加127人。 再以按性別排序的10大死因來看,事故傷害位居男性死因排名第6;女性死因排名第8,而事故傷害男性的死亡率高於女性,為女性的2.4倍。 事故傷害死因又劃分為6類,分別為「運輸事故」、「跌倒(落)」、「意外中毒」、「意外溺死或淹沒」、「暴露於煙霧、火災與火焰」及「其他」。 其中運輸事故3,117人為死因最大宗;跌倒(落)致死1,484人次之。 而以年齡層區分,各年齡層的事故傷害主要死因排名第1均為運輸事故;排名第2則分別為0~14歲的意外溺死或淹沒;15~24歲及25~44歲的意外中毒;45~64歲及65歲以上高齡者的跌倒(落)。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