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紅磡 [註 1] (英語: Hung Hom ),古有 赤磡 、 赤砍 、 紅碪 之名,位於 香港 九龍半島 東南部一窄岬地,橫跨 九龍城區 及 油尖旺區 。 若以 紅磡三約 作廣義範圍則包括 紅磡灣 、 黃埔 、 大環 、 鶴園 ,及 老龍坑 ,行政上隸屬九龍城區,而紅磡灣西南部份地方屬油尖旺區。 向東以 啟德郵輪碼頭 隔海對望,南面以 維多利亞港 與 銅鑼灣 對望,西接 尖沙咀 ,西北接 京士柏 ,北連接 何文田 及 土瓜灣 。 地理位置 [ 編輯] 早期的紅磡位於 大環 與 紅磡灣 之間的一窄岬地,最初只有大環是陸地,而現今紅磡灣核心區域(即 港鐵 紅磡站 一帶)都是海洋。 紅磡本身的範圍西至 漆咸道北 及 蕪湖街 ,北至 差館里 ,南邊界限由安靜道、暢通道、紅磡南道組成。

  2. 蕪湖街(英語: Wuhu Street )是香港 九龍 九龍城區 紅磡的一條主要道路,西起紅磡 漆咸道北,東至紅磡 德民街,與船澳街接連。 1909年3月命名 [1] ,道路命名來自 中國大陸 安徽省 的 蕪湖市 。

    • 地理位置
    • 名称由来
    • 历史
    • 重大事件
    • 社区环境
    • 交通

    早期的红磡位于大环与红磡湾之间的一窄岬地,最初只有大环是陆地,而现今红磡湾核心区域(即港铁红磡站一带)都是海洋。 红磡本身的范围西至漆咸道北及芜湖街,北至差馆里,南边界限由安静道、畅通道、红磡南道组成。随着红磡的发展向南北两面扩展,其名气盖过周边的少用地名,现时老龙坑、鹤园、大环、黄埔及红磡湾填海区也常被当作红磡的一部分。 然而,位于何文田区内的红磡警署,虽以红磡命名,但因时届香港警务处于2000年12月宣布将红磡警署与原来的何文田警署合并,何文田警署被改为红磡警署,因此其实际位置在何文田区内,并不隶属于红磡区。

    1884年开始,香港政府便开始于红磡湾填海,当时陆地部分并未有红磡的名称。对于“红磡”一名的来历,其中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1909年,有建筑工人打一口井时,发现涌出来的井水是朱红色的,有风水专家归咎于动土伤了龙脉,流出的是龙血,而因为红色的井水,该区便得了红磡之名。” 不过此说可信程度甚低,因早于1819年清代嘉庆年间编写的《新安县志》已记载当地有一赤磡村,而同一时期的《中国海岸图》则有赤坎的记载,故当地名称早于清代中叶便与红色有关。 红磡的“红”色多指地理特色,而“磡”是形容一块突出的小岩崖。在1827年《印度名录之东印度群岛和中国等地的航道》的航海记录中,一艘从鲤鱼门驶往汲水门的记录中描述:“在西北方,土地形成一个深湾,那里坐落着“九龙”的城镇(the town of Cow-loo...

    1880年代红磡区只是一个突出在海湾畔的一个尖尖的小半岛西南岸的岬地,其后陆续填出来的地方作为船坞用途,那对出的海湾叫“红磡湾”。19世纪末期该处设有九龙船坞,后来由黄埔船坞收购。 根据《九龙城区风物志》文章描述,早年红磡除造船及船只维修业外,还有制造英泥的工业。这家公司叫青洲英泥公司(Green Island Cement Company),于1890年澳门的青洲开业,于区内发展业务;而中华电力发电厂的旧厂址亦在海逸豪园位置;旁边青州英泥厂就发展成工厂大厦。1991至1994年政府继续发展红磡湾填海计划连接尖沙咀东,把昔日红磡湾那剩余凹入的湾角都填平,海岸线都拉直了,变成了今日之“半岛豪庭”、“海滨南岸”等。红磡湾这个海湾在地图上消失了。

    大型轰炸

    1944年10月16日下午约3时30分,盟军出动28架B-24轰炸机在21架P-40及29架P-51战斗机的护航下轰炸红磡黄埔船坞造船厂,期间误炸位于观音街的红磡街坊会小学、防空洞及大批民房,其中被误炸的防空洞存有大量煤油,大火共燃烧数日。被误炸的小学则报称约200名师生丧生,区内三分之二房屋被炸,约100名居民罹难。另8架B-25轰炸机及8架P-40机飞到维港成功击沉10只日军船舰,日军则报称击落14架盟军飞机,多名盟军机师被活捉。灾难造成共约300人死300人受伤。

    新楼倒塌

    13死21伤,发生于1953年9月8日。

    木屋区大火

    4死10伤,发生于1961年1月16日。

    现时区内大多是住宅楼宇,以私人屋苑为主,另建有少数公共屋邨,而鹤园街、民乐街一帯仍保留作工业区(中电集团把该地一带命名为红磡工业邨),过去一个综合发展的区域如黄埔船坞及中电鹤园发电厂。随着旧区(已拆卸的山谷道邨)重建,以及红磡湾的大面积填海,红磡码头都已搬迁,现在新填海土地有私人屋苑半岛豪庭、维港星岸、香港理工大学学生宿舍、嘉里酒店及写字楼One HarbourGate等。 红磡机利士南路以西及芜湖街以南一带乃有名的售卖殡仪物品及提供殡仪服务的范围,单是畅行道一带已经有三间殡仪馆。 红磡必嘉街与黄埔街一带为饮食小店的集中地,除著名的时新快餐店外,亦包括中日韩台美食,吸引不少年轻人。红磡崇洁街是一条食肆林立的美食街,吸引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又被称为崇洁美食街。 该区有红磡海滨长堤可徒步由海逸豪园...

    主要交通干道

    1. 机利士南路 2. 漆咸道 3. 红磡道 4. 红磡绕道 5. 马头围道 6. 东九龙走廊 7. 芜湖街 8. 戴亚街 9. 红磡海底隧道

  3. 紅磡廣場 (英語: Hung Hom Square )位於 九龍 九龍城區 紅磡 馬頭圍道 37-39號 [1] ,發展商為 長江實業 ,管理公司為佳定物業管理,興業建築師樓設計,於1982年落成,是區內歷史悠久的 商場 之一,商場共有4層,包括一層位於地庫。. 商店 、 食肆 共300餘 ...

  4. 九龍巴士 15線 是 香港 九龍 的一條巴士路線,來往 藍田 平田邨 和 紅磡紅鸞道 (粵語:紅鸞道) ),途經藍田、 觀塘 、 牛頭角 、 九龍灣 、 新蒲崗 、 九龍城 、 馬頭圍 、 土瓜灣 及 紅磡 。 歷史 [ 編輯] 1968年2月24日,投入服務,與 13D 及 14 線同被稱為「 半直通路線 」。 在 紅磡 與 馬頭角 , 牛頭角 勵業街 至 藍田 設置車站。 1982年8月8日,本線取消「半直通路線」,在勵業街至 九龍城迴旋處 之間加設車站。 1991年3月17日,配合 紅磡碼頭 搬遷, 紅磡碼頭巴士總站 遷往 黃埔花園 第9期對出(由於行車里數剛好超過「最高准許收費」的12公里界線,提高全程票價,當時由$2加至$2.1)。

  5. 紅磡 [註 1] (英語: Hung Hom ),古有 赤磡 、 赤砍 、 紅碪 之名,位於 香港 九龍半島 東南部一窄岬地,橫跨 九龍城區 及 油尖旺區 。 若以 紅磡三約 作廣義範圍則包括 紅磡灣 、 黃埔 、 大環 、 鶴園 ,及 老龍坑 ,行政上隸屬九龍城區,而紅磡灣西南部份地方屬油尖旺區。 向東以 啟德郵輪碼頭 隔海對望,南面以 維多利亞港 與 銅鑼灣 對望,西接 尖沙咀 ,西北接 京士柏 ,北連接 何文田 及 土瓜灣 。 地理位置 [ 编辑] 早期的紅磡位於 大環 與 紅磡灣 之間的一窄岬地,最初只有大環是陸地,而現今紅磡灣核心區域(即 港鐵 紅磡站 一帶)都是海洋。 紅磡本身的範圍西至 漆咸道北 及 蕪湖街 ,北至 差館里 ,南邊界限由安靜道、暢通道、紅磡南道組成。

  6. 4 天前 · 紅磡站 [註 1] (英語: Hung Hom Station ), 城際直通車 則稱之為 香港紅磡站 (英語: Hong Kong Hung Hom Station ),前稱 九龍車站 (英語: Kowloon Station ),是一個位於 香港 九龍 油尖旺區 紅磡灣 暢運道,屬於 港鐵 東鐵綫 與 屯馬綫 的 鐵路 轉乘站 ,同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