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0月18日 · 反對明白大嶼填海計劃的人士主要有數個不滿的地方: 費用過高: 香港官員透露,整個項目的造價高達5000億港元(約638億美元),而香港政府預計2018至2019年的政府總開支為約5500億港元。 民主派立法會議員范國威形容,林鄭月娥的計劃是「燃燒」香港的儲備。 有意見認為,人工島建成後,政府可以透過出售島上的土地給發展商,取回一些建造成本。...

  2. 填海一詞其實不是很恰當更準確的說法應是開闢土地」,因為過程中需開山闢洞把挖出的泥石堆進海裡藉此擴張海岸線或建造人工島。 香港大部分地方都是藉這種方式得來,對不少香港人來說,年少時所看到的城市面貌跟現在已完全不同。 記者陳婉瑩憶述:「小時候,我會到一位朋友家中觀看龍舟比賽。 房子位於灣仔告士打道,當時屬海傍地帶。 」這已是1950年代的往事,現時這一帶有會展中心、中環廣場,以及多幢摩天大廈,同一地點已無法再見到海景。 住在油麻地渡船角的梁煥松說:「我懷念大海。 」這個地方當時是一片伸出維多利亞港的土地,於1970年代開始發展。 其後香港進行歷來最大規模的填海計劃,將海岸線往西推進接近600米,令這裡面目全非。 「那時我從家裡走到樓下,只需走幾步就來到海邊,如今卻幾乎看不見海了。

    • 計劃為何引起爭議?
    • 填海爭議
    • 支持者:填海是「最直接方案」
    • 香港鄰近的地區怎樣看待填海?

    費用過高:香港官員透露,整個項目的造價高達5000億港元(約638億美元),而香港政府預計2018至2019年的政府總開支為約5500億港元。民主派立法會議員范國威形容,林鄭月娥的計劃是「燃燒」香港的儲備。 有意見認為,人工島建成後,政府可以透過出售島上的土地給發展商,取回一些建造成本。但香港前立法會議員姚松炎形容,這是一個「基建旋轉門」。他接受BBC中文訪問時指出,人工島的成本這樣高,島上土地的售價會水漲船高,最後建成的樓宇售價自然也會貴,受影響的始終是想買房子的人。 尚有其他選項:香港政府早前發表《香港2030+》報告,指當地長遠需要增加約4,800公頃的土地供應,而現在的發展計劃只能提供約3,600公頃土地,仍差約1,200公頃。香港民間組織本土研究社今年5月發表的一份報告指,香港各處...

    填海在香港並不是新事物。早在1842年中國把香港島割讓給英國後,港英政府就開始填海造地計劃。至今許多住宅區、以至赤鱲角機場等的用地,都是透過填海得來。 香港目前面積約1100平方公里,當中有40%都被劃作郊野公園範圍,已發展的面積少於25%,而截止2017年末的數字,香港現時有6%的土地來自填海。 隨著香港的環境保護意識抬頭,填海開始成為香港社會內具爭議的一個爭題。香港主權移交前,當時的立法局通過《保護海港條例》,限制在分隔九龍和香港島的維多利亞港填海。 此後,香港的民間組織多次成功阻止香港政府在維港兩岸填海。其中民間組織「保護海港協會」成功引用《保護海港條例》,迫使香港政府縮減在灣仔的填海計劃。香港終審法院在2004年頒下判詞,指香港政府只能在有「凌駕性的公眾利益」下,才能推翻《保護海港條...

    前任香港特首董建華牽頭成立的香港智庫「團結香港基金」早前提出一個跟林鄭月娥的建議十分類似的計劃,建議在大嶼大和香港島之間的水域填海2,200公頃。林鄭月娥提出填海的計劃後,「團結香港基金」表示十分樂見林鄭月娥也認為填海是一個「比較有效的土地供應來源」。 基金的高級研究員葉文祺接受BBC中文訪問時指出,「團結香港基金」並不反對棕地、農地等其他任何可以提供土地的方案,但他認為徵用棕地或其他已出租的政府土地需時與對方討論搬遷和賠償等問題,不會是一個快的程序。即使成功徵地發展,政府也需要為那個區域擴建現時的交通設施,反而填海造地的話沒有徵地的問題,填海的同時也會建造一套新的交通基建,「不會加重現時交通系統的負擔」。 葉文祺又說,「團結香港基金」提出填海計劃時已經委托顧問公司作環境評估,發現建議的填海...

    香港社會在討論填海的議題時,最多引述的是新加坡的例子。新加坡1965年獨立至今透過填海,成功令國家土地面積增加20%。 當地政府2013年發表人口白皮書,預期當地人口到2030年將增長至690萬,建議透過填海、發展自然保留用地和增加發展密度等增加土地供應,預計可以提供約70萬個住宅單位。 但新加坡的填海工程並非一帆風順,馬來西亞、柬埔寨和和印尼先後停止向新加坡出售填海用的砂石。其中柬埔寨去年宣佈停止向新加坡出售砂石時,柬埔寨官員指從當地河牀挖掘沙石時對當地環境造成長久破壞,因此決定全面永久停止出口砂石。 環保人士也指出,填海工程對當地的環境造成破壞,更演化成國際糾紛。馬來西亞認為新加坡東部大士區的填海工程侵犯領土,也破壞柔佛海峽的海洋環境,影響當地漁民收入。兩國最後在2005年和解,新加坡現...

  3. 2017年10月30日 · 在戰後至1980年間填海土地總共增加了四千公頃維港兩岸的距離愈來愈窄令維多利亞港的面積減少海港變得風高浪急增加船隻停泊的困難多個碼頭亦因填海而需要遷移甚至拆卸例如紅磡碼頭便由紅磡火車站附近遷至黃埔花園變相遠離 ...

  4. 2021年7月16日 · Jul 16, 2021. 5 min read. 香港最重要的資產 - 維多利亞港 (填海篇) 今日開始講維港兩岸較為複雜的建築,在講皇后天星之前先要講一講填海, 這亦是我首次以都市規劃的角度來講建築,希望大家喜歡. 記起2004年保護維港協會向高等法院申請司法覆核, 反對中環、灣仔的填海工程因而鬧至滿城風雨. 之後, 在2007年, “本土行動”再次為皇后、天星的保育問題而與政府對薄公堂. 最後, 雖然只有保護維港協會在灣仔的填海工程是成功爭取政府改變原有計劃, 其他的訴訟都敗訴,但已足夠影響香港人對都市規劃的態度。 講回頭,我先從第一點開始剖析維港填海是對與錯,究竟是政府漠視民意, 還是有些人多此一舉? 到底從歷史以來維港填了多少? 維港在過往100年來,填海工程是不絕的.

  5. 其他人也問了

  6. 2023年3月22日 · 香港/建造工程. 為發展再削市民參與 港府擬豁免部分填海工程公眾需要測試 團體憂維港終將消失. 繼修訂城市規畫條例減少公眾諮詢時間和機會後港府再擬修訂另一條例令在維多利亞海港兩岸海濱的工程更易展開毋須像現時般證明工程須具凌駕性公眾需要」,並由政府第二高權力的司長級官員審批。...

  7. 2021年9月27日 · 社會新聞. 麥美娟擬修訂保護海港條例廢港人權利 團體只保護維港中間. 撰文:黃穎津. 出版: 2021-09-27 16:08 更新:2021-09-27 16:08. 3.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麥美娟日前表示提出私人條例草案建議修訂保護海港條例》。 保護海港協會主席陸恭正回應指有關修正案違背香港社會利益強調條例並非反對填海而是對填海作出規管確保填海是為公眾利益批評擬議修正案沒有必要」。 麥美娟日前表示提出私人條例草案,建議修訂《保護海港條例》。 保護海港協會認為有關修正案違背香港社會利益。 (黃穎津攝) 保護海港協會:填海需為凌駕性公眾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