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老三陽上海粽 相關

    廣告
  2. 現在預訂上海酒店可享二折優惠。 先預訂,後付款,趕快預訂吧!

    • 高雄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折扣優惠

      計劃緊下次旅程?

      我們為你提供最抵優惠!

搜尋結果

  1. 粽子的诞生可能是咱们的老祖宗们缺乏有效的烹饪手段,什么锅碗瓢盆全没有,所以用树叶包裹住食物后放在火中烧烤,这样能够保证食物洁净避免被污染。

    • 概览
    • 历史渊源
    • 工艺特征
    • 工艺流程
    • 传承保护
    • 社会影响

    浙江省嘉兴市地方传统技艺

    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浙江省嘉兴市的地方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五芳斋粽子的传统制作技艺,主要分为选料、浸米、煮叶、制馅、打壳、包裹、扎线、烧煮等36道工序,最终制作成五芳斋粽子。

    2011年5月23日,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207。

    粽子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节日食品之一。一万多年前,人类用植物叶子包裹食物原料通过“石烹法”煨煮成熟,这就是粽子的雏形。到了夏商周时,人们用植物叶子包裹黍米成牛角状替代黄牛作为祭品,最早的粽子——“角黍”应运而生。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粽子的品种逐渐丰富,制作技艺也日益成熟,成为江南民众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造就了中国传统点心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民国初年,浙江商人张锦泉在嘉兴北大街孩儿桥堍设摊卖粽子,因粽子外形和口味独特而深受欢迎。1921年,张锦泉在城区张家弄口开了首家“五芳斋”粽子店,并凭借着精湛的制作技艺逐渐驰名江南,被誉为“粽子大王”。在经历了艰难的战争年代和文化大革命时期之后,改革开放使五芳斋粽子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通过五芳斋粽子的传统制作技艺制作的五芳斋粽子,最终形成了五芳斋特有绝活和独门秘方,造就了五芳斋粽子“糯而不糊、肥而不腻、肉嫩味香、咸甜适中”的显著特征,成为江南粽子的典型代表。

    风味

    五芳斋粽子有南味粽,花色多、分甜咸味;北味粽,纯米或加小枣、红豆,甜口或蘸糖吃;西北粽,纯米,浇蜂蜜凉吃。

    用料

    五芳斋在粽子的包裹扎线工艺上仍然保留传统手工技艺,按照初步造型、加部分料米、加馅、加料米、称量、定型、裹扎的程序进行裹粽操作,要求料米分两次投放,投放量正确,内馅投放位置取中间,造型规范,四角端正,两端大小均匀,扎线按标准裹绕,松紧适当,成形的粽子无破损。

    具体做法为:选用香糯米,用温水浸泡糯米2、3个小时(期间挠1至2次,以便米更好浸透),用个小簸箕或过滤篮滤干水分。 取瘦猪后腿肉把肉切成块状,接下来放入调料并拌匀待用。 把粽子叶放水里煮,水开10分钟后即可取出冷水洗净剪两端多余后滤干。 把棉线剪若干条,每条长约20cm。腿上(膝盖处)放一条毛巾以备弄湿衣物。 取两张(均为反面)粽叶一头一尾的反方向重叠(不完全),放入料米,用食指在米中间轻轻划一字,放入肉块,再填米盖住肉块。右手先把外端粽叶往里折叠并向后折去,包好一端再以同样手法完成另一端,绑粽子要先在中间绑一次后才从一端逐一绑向一端以防变形,绳子紧度不能过紧(煮爆)或过松(进水),以轻扯不移动即可。 绑好后逐一放到锅里,然后放入冷水满过粽子1cm左右,点火……水开15分钟后把锅里上下粽子兑换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时即可。

    传承价值

    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文化价值、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其核心在于将老字号品牌文化和传统技艺进行了完美结合,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实用价值 粽子以其产品特性被称为“东方快餐”,是营养丰富、美味便捷的方便食品。大米和多种荤素馅料的组合,使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有箬叶药用价值的记载。现代研究表明,箬叶不仅富含多种维生素以及钠、钙、镁、磷、硒、铁等,而且从箬叶中提炼出来的黄酮是抗肿瘤的良药。因此,粽子既可以作为营养美味的正餐享用,又可以作为方便快捷的点心充饥。 文化价值 粽子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食品,它既有远古的诗意,又有现代的情感,更兼以全民族的纪念意义。五芳斋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百年老字号”,是嘉兴的一张城市名片,其无形资产已超5亿元。老字号文化和粽子文化的完美结合,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改革开放以来,五芳斋粽子正是作为一种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担任着“对外交流的使者”,向全国乃至世界弘扬中同传统文化。 研究价值 粽子是中国传统点心的杰出代表,研究它的起源和流变,对于其传承、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五芳斋是粽子行业的领导者,在中国绝大多数老字号企业生存艰难甚至濒危的情况下,五芳斋却独树一帜,在继承和创新中和谐发展,成为传统技艺实施生产性保护的成功例子。因此,研究五芳斋的发展之路,对于中国其他老字号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传承现状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的粽子制作技艺(包括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仍不可避免地濒临危机。一方面,粽子生产出现集约化、商品化趋势,家家户户包粽子的景象已成为历史,绝大部分年轻人不会包粽子;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生产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传统粽子手工技艺的传承已经出现了严重危机,急需采取各种措施加以保护。

    传承人物

    姚九华,男,(1929年6月~2012年11月)浙江兰溪华南乡人。2009年5月,姚九华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浙江省嘉兴市申报,申报项目: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

    重要活动

    2017年9月,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在第九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展出,通过非遗特色传统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及其代表作品的现场展示、展演、展销活动,宣传保护非遗工作。 2018年1月,五芳斋粽子在第29届宁波市春节年货展销会参展,让现场观众加深对五芳斋粽子及其技艺的认识。

    荣誉表彰

    五芳斋粽子及其制作技艺先后获得“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注册”、“中国名点”等。

  2. 此外,“真真老”今年端午期间还推出自助裹粽包,包内的食材均按“真真老粽子配方进行搭配,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动手裹出各种馅料的荤粽和豆沙粽,一起分享传统文化带来的乐趣。

  3. 中国传统节庆食物. 10个同名词条. 收藏. 我的收藏. 0有用+1. 粽子,由 粽叶 包裹 糯米 蒸制而成的 食品 ,是中国传统节庆食物之一。 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亦甚远。 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甚至流传到东亚诸国。 [1-2] 粽,即粽籺,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 箬叶 (或 柊叶 、簕古子叶等)包裹而成,形状多样,主要有尖角状、四角状等。 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 南北叫法不同,北方产黍,用黍米做粽,角状,古时候在北方称“角黍”。 从口味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4. 0. 老妈宫粽球. 播报 讨论 上传视频. 广东潮汕地区传统小吃. 粽球是 中华民族 的传统小食,历史悠久,各地制法有所不同,如泉州的肉粽,饶平的栀粽,珠三角的甜粽,风味各异。 而老妈宫粽球是 广东 潮汕地区 久负盛名的传统名小食,节日食俗。 它以糯米为主料,外形为六角球状,制作工艺要求严格,是一种口味独特的 粽子 。 该小食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由张强德父子创立。 张强德备有他独特的“双烹粽”,每个有咸甜两种馅料,六边棱四个角的球体。 中文名. 老妈宫粽球. 分 类. 传统名小食. 主要食材. 糯米等多种食材. 创立人. 张强德父子. 目录. 1 起源. 2 做法. 3 食定正知. 起源. 播报. 编辑. 老妈宫粽球(1张)

  5. 粽叶一般都拥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叶绿素和多种氨基酸等成份,其特殊的防腐作用也是粽子易保存的原因之一,气味芳香,闻之如有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中文名. 粽叶. 外文名. Loquat leaves. 古 称. 角黍、筒粽. 制作材料. 芦苇叶 、 箬叶 等. 价 值. 拥有大量叶绿素和多种氨基酸等. 特 点. 气味芳香. 目录. 1 主要成分. 2 粽叶种类. 3 特点和功效. 4 返青手段. 5 栽培技术. 主要成分. 播报. 编辑. 粽叶(箬叶、芦苇叶)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叶绿素和多种 氨基酸 等成份,可提取天然 香精 香料和 食品添加剂 ,气味芳香,闻上去有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它不仅能用于包粽子,还用于包装其他的食品及餐桌上的装饰和食品的陪衬,还可用于编制斗笠、工艺品等。

  6. 诸老大粽子是产自浙江省湖州市的著名传统小吃,是湖州“四大名点”(诸老大粽子、周生记馄饨、丁莲芳千张包子、震远同玫瑰酥糖)之一,湖州“中华老字号”之一,属于端午节节日美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