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2月1日 · 791.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若65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0%,就是所謂「超高齡社會」。 而從臺灣高齡化與少子化的嚴峻現況來看,國發會預估到了2025年臺灣就將走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說,屆時社會上每5人就有1人是老年人。 平均壽命延長、高齡化嚴峻的狀況下,就愈不能忽視後可能產生的經濟風險,舉凡身體健康惡化、認知判斷能力下降、罹患失智症、退休後資金不足、資產轉移等都會是後的經濟問題。 那麼,民眾又該如何以保險妥善規劃後退休生活? 本文透過台灣人壽商品一部部長/協理陳逸萍的專業見解,一同瞭解後經濟風險的解方,以及未來針對高齡化社會可能推出的商品創新方向。 Q:老年人在退休後可能遇上哪些經濟風險? 第1,低估通貨膨脹及投資市場的不確定性。

  2. 2019年9月1日 · 有所居:寸土如金的香港. 對於退休的想像一般人都是先想美好的部分,但我們也必須回到現實,因為這些美好是需要許多準備才能擁有的,比如居住,就有租借、購買、申請公屋等多項選擇,所做的準備也截然不同。 蔡榮躍指出,香港房價是非常高的,民眾必須提早預設自己後要居住在什麼地方。 和過去不一樣的是,許多老年人已經不會想和子女同住,除了是習性改變,更大部分原因是來自於房屋大小與不便性等現實考量。 許多香港人還是終其一生的想要努力購買房子,認為自己沒有多餘的錢購買保險或顧及退休。 蔡榮躍說,其實這兩者並不衝突,所得剩餘,不是只能選擇買房子或保險,而是可以善用保險規劃保障自己以後可以如願買房,而不是一遇到疾病或風險,就將辛苦累積了十幾、二十年的頭期款花光。

  3. 2023年10月1日 ·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資料顯示,代表孤老人口的「僅一名高齡人口宅數」不斷升高,從2013年時的29萬4,000戶,增加到2022年第3季的52萬9,000戶,近乎翻倍;而代表老老共居的「僅高齡人口居住宅數」在10年間也成長了29萬8,000戶。 不過,高齡問題可不只出現在臺灣,對鄰近的日本來說,高齡問題更是迫在眉睫。 根據日本內閣府《2023高齡社會白皮書》,65歲以上男性和女性的獨居人數都不斷增加,1982年,65歲獨居男女性各占4.3%與11.2%,到了2020年,男性為15%,女性為22.1%。 在此趨勢下,愈來愈多機構關注年長者的「心理健康」,倡導為年長者打造不同以往的「新家人關係」,旨在協助獨居長者找到新的歸屬感。

  4. 2024年3月1日 · 既然如此,業務員不妨透過場景化活動,帶客戶實際感受後生活,藉此找回他們的退休規劃動力。. 很多人對後的美好生活充滿想像,卻未立即付諸行動,沒有提前做好退休養老規劃,這是因為正值壯年的客戶難以憑空想像自己後會如何,從而對 ...

  5. 2023年1月1日 · 0. 1133. 回顧2022、展望2023,保險業將持續面對疫情、科技、環境及人口老化的多項挑戰,國泰人壽總經理劉上旗透過多個面向,分享國泰人壽在2022年的轉變,以及壽險業在2023年迎來的機會。 回顧2022年,這一年對於國泰人壽來說格外重要:不僅是陪伴臺灣走過一甲子的重要里程碑,也訂下全新「E.P.S.」的策略藍圖,從友善高齡(Elder Friendly)、保障優先(Protection First)與永續實踐(Sustainability)之面向,迎接未來環境在「疫情、科技、環境、人口老化」的挑戰,鼓勵每位國泰夥伴「你比你想的勇敢」,保持數位創新、永續經營的態度。 國泰人壽總經理劉上旗透過多個面向,分享國泰人壽在2022年的轉變,以及壽險業在2023年迎來的機會。

  6. 2021年9月1日 · 1724. 相信只要是保險業務人員都知道,趁年輕及早做好退休規劃十分重要,然而現實中大多數年輕人因忙碌於眼前,較少思及未來的退休生活,因此喚醒年輕人的退休規劃意識尤為關鍵。. 那麼,業務人員可運用哪些方式喚醒他們的退休規劃意識?. 1. 借助官方 ...

  7. 2021年7月1日 · 保險從業人員應該都知道「保險十大黃金價值」,包含著「有所養、病有所醫、愛有所繼、幼有所護、壯有所倚、親有所奉、殘有所仗、錢有所積、產有所保、財有所承」。. 這標榜的就是,讓人們在年老後得以安養無憂;面對昂貴的醫療自付費用能安心治療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