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2月1日 · 「一開始挑戰是恐懼的,當時列出的緣故名單不到30位,實在是沒有信心。 」換言之,當時陳玉婷現有的名單儘管都購買了保單,3W也只足夠堅持10週。 當時的主管給了陳玉婷一個「3W=Success」木座標語,意旨挑戰3W等於邁向成功,從此在陳玉婷的心中植入了明確目標(3W)的意識。 既然下定決心就勢必達成,要達成就必須要有策略與方法。 包括,每週列出50個名單,每週三都要把下週的約訪安排好;每週五、六進行業績總結,同時檢視是否蒐集到了50個轉介紹名單。 就這般周而復始過著表格檢核的日子,體現在紮實的每日行程安排、轉介紹的名單蒐集、持續的角色演練、典型固定工作時刻表等。 最終,建立起了良好習慣,不只是工作習慣,更包含著生活習慣與健康習慣,如同呼吸一樣自然,更逐年提升了專業能力。

  2. 2019年10月1日 · 臺灣高齡化速度如此之快,可以歸結出以下4個現象:1.不婚、離婚的比率逐漸升高,2.生育率低落,3.老年夫妻相互照顧或老年鰥寡孤獨狀況更趨明顯,4.亞健康的老年人口比率居高不下。 上述4個社會現象與高齡化互為因果! 每個人都會老去,但在這些與老去相伴隨著的現象未來愈趨顯著的情形下,我們該建立什麼樣的認知、祭出哪一些舉措? 提高生育率. 從家庭需求出發的獎勵生育. 根據內政部統計,比較19個國家的離婚率,臺灣名列第五,且二 一八年生育率及結婚對數亦是創下從二 一二年以來的新低,對此現象,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表示,高離婚率及不婚是影響生育率最直接的原因。

  3. 2019年6月1日 · 1089. 早在一九七 年,日本政府就已宣布日本為高齡化國家;到了一九九 年,日本正式步入高齡國家行列,而今日本進入超高齡社會。 在高齡化程度如此高的日本,保險業如何經營? 作為其他國家保險業的經營參考。 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數10%以上,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數7%以上,代表這個國家或地區就進入高齡化社會。 在過去幾百萬年的人類發展史中,人類必然經歷的「生老病死」中唯獨「」沒有得到很好解決。 幾十年前的日本,也未曾預料到高齡化進程如此之快。 日本少子高齡化現狀下保險業的挑戰. 日本的平均壽命愈來愈高,而小孩出生率卻愈來愈低,於是造成國家少子高齡化的現象,且此一現象在未來將愈發嚴峻。

  4. 2024年5月1日 · 在高齡、少子的環境下,民眾對於後風險保障意識不斷提高,然而從目前長照險的銷量來看,卻與一般認知有一大段落差,如此的現象可從市場供需兩方情況做進一步探討。. 臺灣因少子化即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加上平均餘命不斷向上增長,民眾對於退休 ...

  5. 2019年9月1日 · 一、少子化. 國家開發程度較高,社會轉型進入工業化,令已婚家庭面對緊張的工作環境時,會減少生子育兒的動機,並錯過生育的機會;加上房價高漲、經濟不穩定的情況下,愈來愈多的人拒絕或不敢成家,對育兒的期待變得更為低落;特別是女性職場地位的上升,職場很容易將生子作為退出職涯發展的表徵,這些社會因素壓迫心理而形成的現象,很快就會反映在減少生小孩的數量。 二、高齡者獨立生活愈來愈普遍,但經濟不穩定率也升高. 由於生育率下降使家庭人口數減少,高齡者獨立(獨自或與其配偶)生活趨勢日益普遍,並與人口老化程度呈正相關。 目前全球約有40%的高齡人口是獨立生活,在老化程度相關性不變下,預計未來此一比率仍將呈上升趨勢。 如果是獨立生活,意味著高齡者的經濟極可能因突如其來的意外(車禍或癌症)造成後破產。

  6. 2019年9月1日 · 蔡榮躍指出,年老後的醫療保障是絕對要提前準備的,倘若能力許可,可以做大定額醫療保障方案,其中終身的重疾險也是必要規劃的項目。 老有所居:寸土如金的香港. 對於退休的想像一般人都是先想美好的部分,但我們也必須回到現實,因為這些美好是需要許多準備才能擁有的,比如居住,就有租借、購買、申請公屋等多項選擇,所做的準備也截然不同。 蔡榮躍指出,香港房價是非常高的,民眾必須提早預設自己老後要居住在什麼地方。 和過去不一樣的是,許多老年人已經不會想和子女同住,除了是習性改變,更大部分原因是來自於房屋大小與不便性等現實考量。 許多香港人還是終其一生的想要努力購買房子,認為自己沒有多餘的錢購買保險或顧及退休。

  7. 2019年8月1日 · 王國書總結出成功的3個關鍵: 第一,真心認同。 對於退休、年金這類的商品,以及退休規劃的觀念,自己要「打從心底認同,同時也真的這樣做」。 當客戶理解了未雨綢繆的觀念,又看到業務人員本身亦是如實幫自己做退休規劃,自然會提高信任度,再者,大部分人都會存有觀望心態,假設先有人以同樣方式規劃並得到良好效果,就會從懷疑到放心。 第二,持續不斷。 持續地將良好的、正確的觀念分享出去。 王國書並以談戀愛、追求心儀的對象來譬喻,追求對象很少第一次見面就成功,一定是不斷地接觸,讓彼此關係加溫,想法有共鳴了,才會進入到下一階段。 這就像業務人員與客戶,等到有一天彼此的想法「合拍」了,或是有一天需求浮現,自然就能夠成交。 第三,量身訂做,以「需求導向」為出發點。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