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3年6月1日 · 病徵. 耳念珠菌可在非侵入性的身體部位繁殖而不發病這些部位包括腋窩和腹股溝等皮膚鼻孔外耳道傷口尿液和呼吸道樣本另一方面耳念珠菌發病時可影響腹腔傷口耳朵和血液而這些感染可以變得嚴重甚至致命已確定的耳念珠菌感染的風險因素包括使用抗細菌和抗真菌藥物血管和腹部手術侵入性醫療儀器例如中央靜脈導管術後引流管和導尿管的使用免疫系統受抑制慢性腎病血液透析糖尿病和長期入住深切治療部。 傳播途徑. 耳念珠菌的主要傳播方式是通過直接與患者接觸,或間接接觸受污染的環境表面或設備,或在醫療機構和長期住宿設施中人與人之間傳播。 治理方法. 醫生可參考化驗結果為有症狀的病人處方適當的抗真菌藥物。

  3. 2023年11月24日 · [編按抗生素耐藥性是全球公共衛生一大議題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賴偉文11月23日)表示今年耳念珠菌個案顯著增加截至上月底篩查及臨牀樣本逾300宗多近兩倍患者多為長者長期病患及用導管或插喉的病人他稱九成耳念珠菌對治療真菌藥物耐藥一旦入侵感染死亡率為五至八成耳念珠菌可在皮膚繁殖存活數周至數月。 他強調耳念珠菌是緊急公共威脅,必須嚴肅應對。 ]究竟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跟念珠菌(Candida)有什麼關係呢? 本港自2019年6月底出現首宗耳念珠菌個案後,相繼出現零星個案,至2020年7月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醫管局九龍西醫院聯網出現耳念珠菌爆發……即看專科醫生拆解關於耳念珠菌的常見5大問題。

  4. 耳念珠菌的成因. 耳念珠菌是念珠菌的一種2009年首次在日本一名病人的外耳道分泌發現與其他念珠菌所引起的感染一般沒有分別但較為罕見能引起嚴重感染現時大部份耳念珠菌個案都不是在耳道找到 。 個人和環境衞生欠佳. 經常接觸侵入性裝置如人造氣管、導尿管、腸胃內窺鏡導管. 本身免疫力低下. 長期住院的病人、糖尿病患者、免疫力受損的病人. 近期曾接受大手術、正服用廣效性抗生素或抗真菌素. 耳念珠菌的種類. 耳念珠菌的症狀. 耳念珠菌可能會進入血液並擴散至全身,出現如發燒、疼痛和疲勞等症狀,嚴重的話會引發血液、傷口和耳朵等感染,一般只從症狀會較難判斷,必須經由檢驗才能確診. 頭暈. 發燒. 疼痛. 疲勞. 血壓偏低. 耳念珠菌的診斷方法.

  5. 2020年7月5日 · 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賴偉文醫生指出耳念珠菌有多重耐藥性對常用的抗真菌藥物如氟康唑兩性黴素B棘白菌素類的耐藥性分別約90%30%和少於5%另外標準實驗室化驗方法難以識別耳念珠菌有可能把它誤以為是其他念珠菌與其他念珠菌相比耳念珠菌生命力頑強可在不同環境生存亦能抵抗一般消毒劑容易在醫院傳播一旦感染死亡率相當高。 撰文 : 李兆明. 公立醫院 治療 抗生素 瑪嘉烈醫院 香港. 請選擇文章. 去年曾在本港公立醫院爆發的耳念珠菌,近日又再在公院發現病例,瑪嘉烈醫院公布,有2名內科及老人科病房男病人,被發現帶有耳念珠菌,但無感染徵狀。 兩人正接受隔離治療,其中一人因自身疾病情況嚴重,另一人情況穩.

  6. 2019年4月9日 · 南投醫院感染科主任廖嘉宏解釋其實念珠菌是人體的常在菌腸胃道或口腔都可能存在但在免疫力極度低下例如幼兒老年人癌症等重症病患且長期使用廣效抗生素的患者就可能出現嚴重感染引起敗血症。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疾管署的資料也顯示感染耳念珠菌的危險因子和其他念珠菌症相似包括近期手術糖尿病使用廣效抗生素及抗黴菌藥物以及加護病房病人。 其中,又以入住護理之家、且有使用侵入性管路(如呼吸管及鼻胃管等)的人,感染風險最高。 Q2:耳念珠菌的傳染力很強? 媒體報導,紐約一名老年患者感染耳念珠菌後90天不治,而且這種黴菌生命力很強,遍布病房各個角落,甚至得拆除部分天花板與地磚才能夠根除細菌。

  7. 耳念珠菌感染是一種由新發現的多重耐藥真菌引起的嚴重疾病,常與醫護環境有關。本網頁介紹了耳念珠菌的病原體、傳播途徑、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和預防措施,並提供了相關的衞生教育資料和統計數據。

  8. [1] 耳念珠菌可引起 侵襲性念珠菌病 (英語:Invasive candidiasis) ,如念珠菌菌血症、心包炎、泌尿道感染和肺炎等。 念珠菌是廣泛存在自然環境的真菌,常見於口腔、消化道、皮膚及女性陰道。 [2] 通常情況下免疫系統較弱的患者容易感染耳念珠菌健康人通常不會感染耳念珠菌因此耳念珠菌對於普通公眾的健康威脅較低 [3] 。 它能夠長期存活在患者、醫護人員的皮膚表面以及醫院設施表面。 由於其 多重耐藥性 (英語:Multiple drug resistance) 、致死性高、感染診斷困難,它被稱為「超級真菌」。 [4] [5] 目前,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已將耳念珠菌列入「緊急威脅」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