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胃鏡檢查過程 相關

    廣告
  2. 提供腸胃科身體檢查,包括腸胃痛、胃酸倒流、幽門螺旋桿菌等問題。請即網上預約。 胃癌是香港常見的癌症。預防勝於治療,了解胃癌成因及病徵,及早檢查為您的健康把關!

搜尋結果

    • Image courtesy of cartoondealer.com

      圖片: cartoondealer.com

      • 由於鏡屬於入侵性檢查,所以病人需要在進行胃鏡檢查前,由醫護人員講解過程及簽妥手術同意書。 檢查過程會使用監測麻醉,麻醉時間約10 – 15 分鐘。 進行胃鏡檢查時,病人需要側臥,並戴上牙墊,內視鏡會經口腔進入體內,透過一條直徑 0.9 厘米的軟管內視鏡為食道、胃部及十二指腸進行檢查。 完成檢查後,病人會在約10 – 15 分鐘後甦醒,期間會有儀器監察維生指數。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0年1月2日 · 照胃鏡3大須知+檢查過程|多間照胃鏡價錢、項目比較. 胃酸倒流、消化不良等都市人常見問題,有機會是胃潰瘍或食道炎的徵兆,當醫生提出建議要接受胃鏡檢查找出病因,你知道胃鏡是怎麼一回事嗎?. 會否聽到照胃鏡就驚惶失色?. 胃鏡是侵入性檢查,過程 ...

  3. 胃鏡檢查過程是怎樣的? 進行胃鏡檢查前,醫護人員會事先替病人的喉部噴上局部麻醉藥,並注射適量鎮靜劑及止痛藥。 隨後醫生便會將一支柔軟、可屈曲、直徑約為0.9-1.2公分之胃鏡放進口部進行檢查。

  4. 2022年10月12日 · 胃鏡檢查整個過程需時約15分鐘,大多數成人都會在喉嚨部分接受局部麻醉。 但幼童可能需要接受 全身麻醉 。 檢查後約需要 2至3小時 ,才能讓鎮靜劑藥效消退。

    • 胃鏡檢查過程1
    • 胃鏡檢查過程2
    • 胃鏡檢查過程3
    • 胃鏡檢查過程4
    • 胃鏡檢查過程5
    • 胃鏡檢查
    • 胃鏡應用
    • 胃鏡檢查前後護理
    • 胃鏡風險

    內視鏡檢查又名為「胃鏡」,是利用一條可彎曲柔軟的管狀鏡頭經由口腔進入食道,胃部及十二指腸來診斷上消化道的疾病。藉內視鏡頭部的鏡頭和光源器,腸胃肝臟科醫生可在電視螢光幕觀察消化道黏膜的狀況和病變。一般的胃鏡檢查時間約10至15分鐘, 胃鏡也可為患者進行治療,如瘜肉切除、內視鏡止血、擴張及支架放置等。

    當患者發現有貧血或吐血、胃痛、胃酸倒流、吞嚥困難和消化不良等徵狀,請先接受醫生的初步檢查,如腸胃肝臟科醫生懷疑患者患有食道癌、胃癌疾病、肝硬化、胃食道靜脈曲張、上消化道潰瘍或腹痛原因不明便有可能建議患者進行胃鏡檢查以確定病症。除此以外,如患有瘜肉和腫瘤可以胃鏡作切除手術。

    患者需於胃鏡檢查前的六小時開始禁食,清空胃部讓醫生能清楚觀察消化道黏膜的狀況。此外,患者需除去身上之飾物、金屬物品及假牙,以免影響檢查過程。患者如要在檢查前服用任何藥物,須告知腸胃肝臟科醫生並於醫生指示下服藥。患者需於檢查前向醫生了解清楚檢查原因、程序及併發症的詳程。 胃鏡檢查後,患者應臥床休息一至三小時,待麻醉藥和鎮靜劑反應過後才離開。由於每位患者體質有異,對麻醉鎮靜劑反應也不同,離開診所時最好有朋友或家人陪同。如檢查後腹部有劇痛,須即時通知腸胃肝臟科醫生再作詳細的檢查。

    胃鏡檢查可能會弄損或刺穿食道、胃或腸,引致出血和感染,並有機會出現心肺併發症和藥物敏感等問題。病者應先與腸胃肝臟科醫生了解詳情才決定接受檢查, 胃鏡引致刺穿胃或腸的機會率為一萬份之一, 心肺併發症的機會率為一萬份之一。

  5. 胃內窺鏡檢查,俗稱「照胃鏡」,透過精細鏡頭檢視食道、胃及十二指腸內壁是否有胃瘜肉、潰瘍等狀況,檢查過程中醫生會視乎病人情況進行止血、切除瘜肉。

  6. 胃鏡檢查過程. 胃鏡檢查後護理. 胃鏡檢查的風險. 容易胃痛、 胃脹 等胃部不適,可以是由一般胃病或消化不良引起,但也可以與 胃癌 有關。 若忽視症狀,隨時錯失治療的最佳時機。 胃癌是本港第6位常見癌症,衞生署資料指出,2020年共有613人死於胃癌。 患者一旦持續出現懷疑症狀,情況轉差,應及早求醫,接受胃鏡檢查。 胃癌高危因素.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中心的資料顯示,胃癌是本港第6位常見癌症,2019年共有1,303宗新增個症,呈緩慢上升趨勢。 香港防癌會的專家指出,下列幾類人士患胃癌的機會較大: 日常吃得 太多鹽份高的食物 ,或經常進食醃製食物. 高脂肪飲食. 少吃 蔬果 及纖維素. 吸煙 、 過量飲酒. 年齡在40歲以上. 男性患上胃癌的機會是女性2倍.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家族遺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