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月6日 · 大便帶血伴隨大量黏液長期腹瀉或便秘腹部持續不適,都可能是大腸癌的早期症狀。.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直至2021年5月的數據顯示,大腸癌為香港最常見癌症,以每10萬標準人口計算的大腸癌發病年齡,男性為49歲,女性則為31歲。. 而根據醫管局在2021年2月4 ...

  2. 腸癌(又稱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早期症狀可能不明顯,加上大腸癌早期症狀容易跟其他疾病的症狀混淆,使大腸癌在早期更容易發現。 以下是需要注意的症狀及前兆,尤其若發現多於一種症狀,且持續超過數週,請盡快找專業醫師檢查。

  3. 大腸癌在病發初期可能沒有任何症狀。 我們如果能及早識別出癌症的症狀,有助提早診斷,並提高治癒的機會。 大腸癌常見的病徵包括: . 大便習慣在不明原因下有所改變(腹瀉或便秘),並持續超過兩星期. 大便帶血或帶有大量黏液. 大便後仍有便意. 腹部不適(持續疼痛、腹脹、飽脹或絞痛) . 原因不明的體重下降和疲倦 . 雖然出現這些病徵和症狀不一定表示癌病存在,但可令個人提高警覺,注意身體出現的變化,並盡快尋找醫生診治,透過詳細檢查以確定病因。 醫生會詢問你的相關資料和病歷,為你進行身體檢查,並按需要作進一步的檢驗。 最新修訂日期:2018年8月6日.

  4. 2021年8月26日 · 放屁成因 或有機患腸癌. 人人都會放屁,其實它是甚麼? 屁多代表腸胃有問題? 還是沒有屁更值得擔憂? 外科專科醫生葉盛輝表示,屁多屁少、臭味濃烈與否,受很多因素影響,尤其萬一患了「頭號癌症」腸癌,也可能在放屁上有跡可尋。 葉盛輝指出,放屁其實是一個正常的生理狀態,「因為當我們吃下的食物消化了之後,加上腸的正常蠕動,就有機會產生一些氣體,需要釋放出來,成為屁。 和食物有關. 有些人多屁、有些人少屁,主要是和大家吃些甚麼有關,葉盛輝解釋,「例如最常見的,只要我們吃了比較甜的食物,即糖分較高的食物,就可能特別多屁,因為不論是果糖或者乳糖,都會在吃完後有較多氣體產生。 所以,每日放屁5至10次甚至更多都屬正常,若只是單純的偶爾多屁,不用太擔心。

  5. 大腸癌初期沒有明顯的症狀,早期症狀為不明原因貧血,中期至末期症狀則為頻繁拉肚子便秘、放屁、血便等,需透過外科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等方式控制大腸癌。

  6. 2021年6月11日 · 糞便帶血及黏液為大腸癌的重要症狀,但患上腸胃炎也可能出現相似症狀。 如出現此情況,我們應該諮詢醫生並進行合適檢查,以了解是腸胃炎還 是大腸癌所引致的。 – 排便習慣突然改變. 間歇性便秘及腹瀉是另一個重要症狀。 當間歇性便秘及腹瀉延續超過兩至三個星期,便須多加留意。 因為這可能顯示大腸內部出現閉塞的情況,令大便能沿腸道抵達肛門正常排出。 大便需要軟化,或被細菌將其變成糊狀,才可將大便排出。 – 大便後仍有便意. 有些人經常在大便後仍有便意,好像糞便總是排不清。 這可能是由於腫瘤出現在直腸位置,並不斷刺激直腸,便出現有便意卻排不出任何糞便的情況,這亦是十分重要的症狀。 大腸癌後期出現的其他症狀包括︰. 腹部絞痛. 嘔吐.

  7. 大腸癌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大多數是透過糞便潛血檢查或大腸鏡檢查發現異常,坊間傳問大腸癌容易放連環屁未必是實情,常見症狀包括: 血便 長期或慢性的腹部不適

  8. 大腸癌症狀統計. 根據衛生署統計,大腸癌是台灣十大癌症死因第三名,其發生率為第四名,初期大腸癌徵兆沒有明顯症狀,但是若等到排便習慣改變、體重減輕及常有解便不完全感時,大腸癌往往已進行至二、三期以上,反之如果透過定期篩檢,早期發現大腸癌症狀、早期治療,則第一期腸癌五年存活率最高可達九成。 大腸癌的種類有哪些? 按照腸腫瘤生長的部位,大腸癌可歸類於以下三種: 1. 結腸癌:癌細胞長在結腸的細胞組織。 2. 直腸癌:癌細胞長在直腸的細胞組織。 3. 大腸直腸癌:癌細胞長在結腸和直腸的細胞組織,且會影響小腸和消化系統運作。 此外,大腸癌也有不同的癌細胞種類,如:腺癌、大腸直腸淋巴癌、類癌瘤、胃腸道間質瘤等。 大腸癌前兆有哪些?

  9. 此項全球首創技術透過檢測糞便的4種細菌基因 (M3),了解大腸健康狀況包括有否患大腸癌、瘜肉復發等,有助精準找出患者,讓他們及早接受大腸癌治療。. 研究團隊透過宏基因大數據,分析糞便中的細菌基因,包括比較健康人士、大腸癌及大腸瘜肉患者的腸道 ...

  10. 許多大腸癌的風險因素與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有關,包括飲食中的纖維含量不足、進食大量紅肉和加工肉食、缺乏體能活動、肥胖、飲酒和吸煙。 另外,有以下風險因素的人士,患大腸癌的機會亦較高: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