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2年1月6日 · 大腸息肉在癌化後大腸或無法正常地吸收水分或蠕動導致患者腸道無法正常排氣放屁)、難以控制排便糞便帶有黏液或膿液呈長鉛筆狀等大腸癌常見症狀持續腹痛. 不規則的腹痛、絞痛或腹脹. 上文提到腸腫瘤有機會導致腸阻塞,除了排泄上的異常狀況外,亦會令腸道排氣困難,出現因脹氣而引起的腸痙攣,以致腹部絞痛。 患者在排氣後,腹痛症狀或會減輕,但若果情況持續反覆並持續發生,就有可能是大腸癌的前兆。 大腸癌其他常見症狀. 除了與消化系統有關的症狀外,以下的症狀亦有可能由大腸癌引起: 1.

  3. 2019年11月8日 · 邱展賢說大腸癌常見的症狀有不明原因腹痛超過1個月以上且疼痛位置固定排便習慣改變腹瀉便秘交替大便無法解乾淨的感覺血便貧血體重減輕。 延伸閱讀: 便祕便血放臭屁是大腸癌? 權威醫師一張表帶你了解. 一名55歲男性,出現右上腹痛持續3個月且體重減輕達6公斤,接受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發現逆流性食道炎,但因治療無改善,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疑似大腸有腫瘤,經大腸鏡確認為位於右橫結腸的大腸癌第三期,目前正接受手術及化療。 延伸閱讀: 28歲便祕、下腹痛以為腸躁症,竟是大腸癌第4期! 醫:3狀況要警覺. 大腸癌非絕症,半數可預防. 根據衛福部105年癌症登記資料統計,每天約有41個人罹患大腸癌,每年約1萬5千人罹患大腸癌;死亡人數約5千700多人。

    • 血便。
    • 排便習慣改變。因著每個人的飲食習慣和身體狀況的不同,排便次數也會有所不同,但要注意 大腸息肉 癌化後的影響,因為大腸無法再有效吸收水分、排除廢物,所以以下排便問題亦會出現:
    • 腹部疼痛及痙攣。因為大腸位在腹部,所以只要出現腸阻塞(Bowel obstruction)就會有排氣困難的問題,包括像 脹氣 及腹部痙攣。或許對有痔瘡或 腸躁症候群(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的人來說,腹部疼痛很常發生,但若是最近才開始,且每次都持續很久,就可能是大腸癌的警訊了。
    • 疲勞。如果你發覺即使有好的睡眠,身體還是很疲勞,這就是醫學上所稱的 慢性疲勞,在大腸癌患者身上的慢性疲勞,很可能是癌細胞將身體能量消耗的結果。此外,血便所造成的失血也會導致疲勞,加上體重減輕和排便習慣改變,無力感亦會隨之產生。
  4. 大腸癌常見的病徵包括大便習慣在不明原因下有所改變腹瀉或便秘),並持續超過兩星期. 大便帶血或帶有大量黏液. 大便後仍有便意. 腹部不適持續疼痛腹脹飽脹或絞痛) 原因不明的體重下降和疲倦. 雖然出現這些病徵和症狀不一定表示癌病存在,但可令個人提高警覺,注意身體出現的變化,並盡快尋找醫生診治,透過詳細檢查以確定病因。 醫生會詢問你的相關資料和病歷,為你進行身體檢查,並按需要作進一步的檢驗。 Colorectum (colon and rectum, the large bowel, or large intestine) is the last portion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5. 大腸癌常見8症狀!. 大腸癌前兆分期末期症狀一次看 - 癌症問康健. 根據民國 109 年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癌發生人數蟬聯15年第 1 ,新診斷大腸癌人數超過 1 萬 6 千人。. 面對大腸癌,病人與家屬該如何面對?. 治療策略是什麼?. 能早期篩檢?.

  6. 2021年6月11日 · 以上介紹了大腸癌早期和晚期的症狀總括而言早期的大腸癌症狀不太明顯即使到後期症狀開始出現亦可能會因為其他腸胃疾病也有相類似症狀而未有立即求醫。 因此,年過50歲或有大腸癌家族病史的高風險人士,應定期進行腸鏡檢查。 而一旦發現有以上症狀並持續一段時間,就必須諮詢醫生,切勿延誤就醫,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機 。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20 (2018統計數據) 快來 按此 了解更多有關大腸癌的成因、症狀、診斷及治療等資訊及下載《認識癌症 – 大腸癌》小冊子。 相關文章: 經常食肉,會否增加患上大腸癌風險? 解開大腸癌成因. 經常腹痛或便秘是否患上大腸癌? 如何預防本港頭號癌症 – 大腸癌.

  7. 腸癌初期其實 沒有過於明顯的症狀 可以判斷,而演變至大腸癌早期階段時,會因為體內癌細胞生長處有侵蝕破口,以致於體內血液流失而產生循環不足的缺鐵情形,患者開始容易有 【缺鐵性貧血 】的症狀產生。 大腸癌末期症狀. 大腸癌中末期,容易頻繁交替出現【 便祕、拉肚子、脹氣 】,尤其是【 血便或是糞便夾雜黏液 】,是最常見的癌細胞擴散轉移現象。 根據癌細胞的擴散位置,會有不同的影響。 多數移轉延伸症狀在於【血便、尿痛、神經疼痛、失禁】等現象。 除此之外,體重會有明顯的下降&常有便意或排不乾淨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