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2月9日 · 你是不是會以為這個人瘋了? 這位悖離主流營養學,不斷提出顛覆一般人飲食觀念的人,就是賴宇凡。 賴宇凡定居美國,是獲得美國營養治療協會(NTA,Nutritional Therapy Association)認證的自然醫學營養治療師,短短5年內,在台灣出版7本跟飲食有關的書籍,曾連續3年登上博客來年度暢銷華文作家榜,其提出的「根治飲食法」,獲得廣大迴響。 曾經奉主流營養學為圭臬的賴宇凡,因為家族有高血壓遺傳史,媽媽做菜從不加鹽,自己亦秉持少油少肉的清淡飲食,但體重一度飆到80公斤。 住在台灣的父母長期低鹽飲食,卻還是得了高血壓,曾吃了7年的高血壓藥。

  2. 2024年2月12日 · )健健康康。 日本也受儒家啟發從小就教導孩子腹八分目」(也就是吃八分飽的原則與藍色寶地的飲食原則很相似大腦通常需要至少20分鐘才能意識到身體已經吃飽了。 訂閱遠見電子報,掌握國內外大事. 而日本飲食的分量較少、吃飯速度也較慢,都是讓日本人更長壽的原因。 到了用餐時間,日本人會將食物盛到許多小盤子裡,眾人席地而坐、一同用膳,再加上以筷子進食,用餐過程更慢,也就有助消化。 日本飲食習慣:喝抹茶. 日本喝抹茶已經長達數個世紀──茶道的歷史超過千年,顯見茶道在日本文化發揮的重要作用。 抹茶這種古老的飲料富含抗氧化劑,能夠強化免疫系統,也有助於預防癌症,甚至還能保護細胞膜。 國際碳權威帶你打破傳統碳思維|2024ESG國際大師論壇.

  3. 2023年7月26日 · 不論任何人如果從年輕時起就習慣吸菸喝酒以肉食為主很少吃蔬菜水果並且大量攝取牛奶優酪乳奶油等乳製品到了60歲左右一定會出現生活習慣病。 例如,遺傳性動脈血管較弱的人就會形成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臟病等;胰臟較弱的人則可能出現糖尿病;女性的話,可能會有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乳腺症等,而且容易惡化成癌症;男性方面,若攝護腺肥大可能形成攝護腺癌,有時還會發生肺癌、大腸息肉、變形性關節炎⋯⋯ 會出現什麼樣的疾病,依每個人的遺傳基因和生活環境而有所不同,很難預料,但是會引發某種疾病是可以確定的。 飲食所引起的癌症,並不會立即發病。 過去長時間的飲食習慣,會不斷地在體內累積。 (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訂閱遠見電子報,掌握國內外大事. 癌症病人的腸相都不佳,醫師:幾乎沒有例外.

  4. 2023年11月7日 · 針對糖尿病患者營養師微調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教大家簡單易行的飲食原則,「運用簡易手掌法則是利用自己的手掌拳頭大拇指來評估食物的分量口訣為剪刀石頭布健康比個讚」,讓吃飯更簡單控制血糖更有效率做一個快樂的控醣人不管是否有糖尿病男女老少都適用這個簡易手掌法則。 「剪刀石頭布健康比個讚」,簡易手掌法則. 跟著口訣比手勢,首先先比「剪刀」 :相當於數字的「2」,「每天兩杯乳製品」,代表乳品類的牛奶、優格、起司等,以及控制水果的攝取量「每天水果2拳頭」。 接下來比「石頭」 :代表拳頭,水果的分量每次一個拳頭,以及主食的每餐「全穀雜糧1拳頭」,還有蔬菜類的每餐「彩虹蔬菜2拳頭」。

  5. 2023年10月21日 · 儘管我們不願意,癌症的危險依然時常環伺在側威脅著我們。正如多項研究陸續發現的一樣,癌症與飲食習慣密切相關,因此飲食不僅是對於預防癌症,對於戰勝癌症也非常重要。營養就是抗癌的最佳武器,健康飲食專家帶你「改變攝取的食物」,從日常三餐養出遠離癌症的好體質!(本文節錄自 ...

  6. 2023年4月6日 · 00:0000:00. x1.0. 食物就是藥物。 營養精神醫學的研究在在指出,心理健康取決於食物。 因此依據當前的科學證據去改變你現在的飲食習慣包括加入營養豐富的食物就能奠定大腦的成長茁壯的基石並且更有力量去改善心理健康。 (本文節錄自《吃出好心情》一書,作者:德鲁·拉姆齊(Drew Ramsey),以下為摘文。 在一生中,身體裡的其他細胞會不斷繁殖,但人只有一組腦細胞(大約有一千億個左右),隨著年齡增長,我們得設法留住它們。 科學家已明白指出,大腦跟身體的其他部分一樣,會持續變化與成長,直至我們的青壯年期。 腦細胞能不斷建立新的連結,此為「神經可塑性」。 重要的是,多吃有益大腦的營養素,有助於推動神經可塑性。 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就像燃料一樣,能促進大腦的健康、發育和生長。

  7. 2023年12月24日 · 它的影響很大,」奧茲指出飲食習慣可能是疲憊的原因而人們選擇的食物將決定個人的精力值。 該吃什麼來「治累」、為身體打打氣? 榮新診所專業營養師李婉萍建議,若不是預防疲倦,而是已經感到疲倦,且還在工作中要「繼續再上」的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