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隋唐

      • 原產於印度、東南亞,隋唐時傳入中國,稱為「頻那挲」(梵文 Panasa 對音),宋代改稱波羅蜜。
      kmweb.moa.gov.tw/knowledge_view.php?id=8895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原产於 印度 、 东南亚 , 隋 唐 时传入中国,《 通典 》称为“婆那娑”( 梵文 पनस Panasa 对音) [4] ,又稱 頻那挲 [5] 。 宋代 改稱 波羅蜜 [5] ,沿用至今 [6] 。 现在波罗蜜盛产于中国 岭南 、 福建 、 云南 和 印度 、 中南半岛 、 南洋群岛 、 孟加拉国 和 巴西 等地。 外觀. 未成熟的果實. 波羅蜜樹高可達20公尺以上,體液乳白色。 葉互生,長橢圓形或倒卵形,革質,全緣,幼株葉片偶有淺裂。 頭狀花序,幹出或腋出。 聚合果卵狀橢圓形或長圓筒形,常著生於樹幹,未熟果呈綠色,成熟呈黃或黃褐色,果面有小六角形龜甲狀突起。 用途.

  3. 原產於 印度 、 東南亞 , 時傳入中國,《 通典 》稱為「婆那娑」( 梵文 पनस Panasa 對音) [4] ,又稱 頻那挲 [5] 。 宋代 改稱 波羅蜜 [5] ,沿用至今 [6] 。 現在波羅蜜盛產於中國 嶺南 、 福建 、 雲南 和 印度 、 中南半島 、 南洋群島 、 孟加拉國 和 巴西 等地。 外觀 [ 編輯] 未成熟的果實. 波羅蜜樹高可達20公尺以上,體液乳白色。 葉互生,長橢圓形或倒卵形,革質,全緣,幼株葉片偶有淺裂。 頭狀花序,幹出或腋出。 聚合果卵狀橢圓形或長圓筒形,常著生於樹幹,未熟果呈綠色,成熟呈黃或黃褐色,果面有小六角形龜甲狀突起。 用途 [ 編輯]

  4. 2017年4月11日 · 菠蘿蜜別稱波羅蜜木菠蘿樹菠蘿等為桑科波羅蜜屬的常綠喬木原產於熱帶亞洲的印度隋唐時從印度傳入中國宋代改稱菠蘿蜜並沿用至今營養價值非常高果肉有止渴通乳補中益氣的功效菠蘿蜜是世界上最重的水果通常23月開花910月成熟上市果實成熟時表皮呈黃褐色表面有瘤狀凸體和粗毛單果一般重達520公斤最重超過59公斤。 我國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海南、雲南南部等地廣泛栽培,尼泊爾、印度錫金、不丹、馬來西亞也有栽培。 這麼大的水果,大家一定以為菠蘿蜜應該像西瓜一樣長在地里吧,樹上的菠蘿蜜是這樣的。 菠蘿蜜的正確吃法. 切菠蘿蜜. 菠蘿蜜要等成熟了才能吃,切菠蘿蜜的時候最好戴塑膠手套,刀抹上食用油,否則菠蘿蜜裡面的白色粘液會粘到手和刀上,十分難清洗。

  5. 菠蘿蜜原產於東南亞早在唐朝時期便傳入中國其龐大的體積和獨特的外觀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鳳梨於明代末期自巴西傳入中國後其外表與菠蘿蜜頗為近似因此中國人便將其稱呼為菠蘿蜜的縮小版」,簡稱為菠蘿」。

  6. 2017年4月1日 · 菠蘿蜜 又名苞蘿木菠蘿樹菠蘿大樹菠蘿蜜冬瓜牛肚子果隋唐時從印度傳入中國稱為頻那挲」 (梵文Panasa 對音),宋代改稱菠蘿蜜沿用至今。 是世界著名的熱帶水果,屬桑科桂木屬常綠喬木。 菠蘿蜜中的糖類、蛋白質、脂肪油、礦物質和維生素對維持機體的正常生理機能有一定作用。 服用菠蘿蜜後能加強體內纖維蛋白的水解作用,可將阻塞於組織與血管內的纖維蛋白及血凝塊溶解,從而改善局部血液、體液循環,使炎症和水腫吸收、消退,對腦血栓及其它血栓所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菠蘿蜜的功效與作用. 1、果肉及花可止渴除煩,核仁補中益氣。 2、有止渴解煩、醒酒、益氣、悅人顏色功效,用於熱盛津傷、中氣不足、煩熱口渴、飲食不香、面色無華、身體倦怠。 3、花及果肉可止渴除煩、解酒。 核仁補中益氣.

  7. 從傳入中國的時間上來看菠蘿蜜原產於熱帶亞洲的印度隋唐時從印度傳入中國宋代改稱菠蘿蜜並沿用至今我國廣東海南廣西福建雲南(南部)常有栽培尼泊爾印度錫金不丹馬來西亞也有栽培

  8. 原產於印度東南亞隋唐時傳入中國稱為頻那挲」(梵文 Panasa 對音),宋代改稱波羅蜜。 波羅蜜為常綠性喬木。 植株的高度可達8~20公尺,葉橢圓型,雌雄異花異穗,幹生,果實長橢圓形,果皮有陵棘酷似龜甲紋,果實碩大,從數公斤至30幾公斤都有,具特殊氣味,果實香甜,種子可蒸煮食用。 波羅蜜果實有兩季產季於5~9月與1~2月,採收時會從果梗流出白色的乳汁,切果時也會由果皮及果心處流出黏綢狀的乳液,不易清洗,造成食用上不便;而果實過大無法一次食用完畢,也會造成保鮮上的問題。 波羅蜜喜溫暖潮濕,且較本屬的其他種類耐寒,對土壤的適應廣,耐鹽忌淹水土壤,目前主要栽培區域為臺灣南部至中部。 種苗可以 實生 播種, 無性繁殖 可由嫁接法與高壓法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