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葉劍英 (1897年4月28日—1986年10月22日),原名 宜偉 ,字 滄白 ,男, 客家人 , 廣東 梅縣 人, 中國共產黨 革命家 、 政治家 、 軍事家 。
      www.wikiwand.com/zh-tw/叶剑英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出生與成長 [ 編輯] 參見: 東山中學 、 黃埔軍校 、 國民革命軍東征 和 北伐戰爭. 清 光緒 二十三年1897年3月27日葉劍英出生於 廣東省 嘉應直隸州 (今 梅州市 梅縣區 )雁洋堡下虎形村一個小商人家庭裡 [2]:1 。. 1908年11歲的葉劍英家境稍微好轉父母 ...

    • 概觀
    • 基本介紹
    • 人物履歷
    • 人物生平
    • 人物貢獻
    • 人物評價
    • 人物紀念

    葉劍英(1897年04月28日-1986年10月22日),原名葉宜偉,字滄白,廣東省梅縣人。中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者、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開拓者和奠基人。

    葉劍英同志長期擔任黨和國家重要領導職務的卓越領導人,他是以毛澤東同志和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重要成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德高望重的開國元勛之一,是我們黨、國家和軍隊的一位傑出領袖,他在無數次關鍵的時刻挺身而出,拯救了無數的生命,也改變了一個國家的命運,在國際上享有崇高威望和地位,被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最具影響力的代表人物之一。

    •中文名:葉劍英

    •別名:葉宜偉、字滄白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廣東省梅縣區雁洋堡

    •出生日期:1897年4月28日

    葉劍英,1917年入雲南講武堂。曾參與籌建黃埔軍校,任教授部副主任。

    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二師師長,後任四軍參謀長。

    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12月率領所部教導團參加廣州起義,任軍事指揮部副總指揮。

    1928年赴莫斯科學習。

    1930年回國。

    1931年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歷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兼總參謀長,中央軍委總參謀長兼紅一方面軍參謀長,西北軍委會參謀長兼紅一方面軍參謀長,工農紅軍學校校長,瑞金衛戍區司令,閩贛及福建軍區司令員。參加了長征,任一縱隊司令員、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到陝北後參加和平解決西安事變。抗日戰爭時期,曾任八路軍參謀長,並協同周恩來在國民黨統治區做統戰工作。

    民主革命時期

    1897年4月28日生於廣東省梅縣雁洋堡。少年時在丙村三堡學堂和梅縣東山中學讀書,受到辛亥革命影響,立志報效國家。 1916年隨父赴南洋。翌年回國,入雲南講武堂學習,畢業後追隨孫中山先生,投身於民主革命。 1920年夏,葉劍英參加了孫中山組織的驅逐桂系軍閥之役。翌年10月,隨大總統孫中山出巡廣西。 1921年春,任建國粵軍第一師工兵營副營長;1921年冬,在廣西桂林擔任軍官教導團教官,參加孫中山為改造舊軍隊而進行的整訓工作。不久,調任江防艦隊護航第二營營長。1922年4月12日 任海軍陸戰隊營長。 1922年6月,軍閥陳炯明叛變。任海軍陸戰隊營長的葉劍英率部護衛孫中山脫險,同叛軍英勇作戰。嗣後,前往福建任東路討賊軍第八旅參謀長,隨軍入粵討伐陳炯明。 1923年1月,與旅長張民達率第八旅參加孫中山發動的“討陳”戰爭。言嶺關大捷,名震一時。 6月 與張民達一起率第八旅進攻惠州新村叛軍,殲敵3000餘人。 8月 與張民達一起率第八旅增援防守博羅之許崇智部,抗擊叛軍熊略部進攻,解博羅之圍。

    國民革命時期

    1924年初,葉劍英任建國粵軍第二師參謀長。受廖仲愷先生邀請,參加創建黃埔陸軍軍官學校,任教授部副主任,是當時很有威望的教官之一。這時,他接受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並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4年5月 任建國粵軍第二師參謀長,並以二師代表身份繼續參加籌辦軍校工作。 5月5日 黃埔軍校正式開課。擔任教授部副主任。同時直接教授兵器學課程,是深孚眾望的教官之一。 7月 應張民達師長請求,返回二師,率部迎擊進犯廣州的林虎部叛軍,獲勝。 1924年夏,奉廖仲愷命,到廣東香洲(今珠海市)創辦粵軍第二師獨立營,兼任該營營長。10月15日 與張民達指揮二師參加鎮壓廣州商團叛亂。 1925年,葉劍英參加討伐陳炯明的兩次東征。英勇善戰,指揮果斷,顯露了出眾的軍事才能。 1925年1月至2月,與張民達率二師參加討伐陳炯明的第一次東征。5月中旬 奉命離開香洲,返回二師,率部參加平定楊希閔、劉震寰叛亂的作戰。5月26日 被正式委任為建國粵軍第二師新編團團長。 9月底 率新編團參加第二次東征。 10月初,率部進占淡水後,奉國民政府令改編為黨軍第一支隊,任支隊司令。 1926年1月 奉蔣介石電令將黨軍第一支隊改編為國民黨第一軍第二十師第二團,任團長,率部暫駐東莞一帶。旋即升任第二十師副師長。 1926年7月,參加北伐戰爭。初期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總預備隊指揮部參謀長。攻克南昌後,任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二師師長。

    土地革命時期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葉劍英毅然通電反蔣。隨即奔赴武漢,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參謀長。7月,在嚴重的白色恐怖中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南昌起義前,葉劍英得知汪精衛陰謀加害葉挺、賀龍,立即冒著風險找他們商量對策,決定葉挺和賀龍指揮的部隊迅速向南昌開進,使敵人陰謀沒有得逞,南昌起義得以實現。起義軍撤出南昌後,葉劍英極力勸阻了張發奎對起義軍的追擊。8月上旬,兼任第四軍軍官教導團團長,使這支革命武裝成為廣州起義的主力。他促成警衛團擴編,介紹共產黨員梁秉樞當團長,使警衛團也成為廣州起義的武裝力量。12月11日,他與張太雷、葉挺等領導了廣州起義,任工農紅軍副總指揮。這次起義,和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相連線,成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與創立中國工農紅軍的偉大開端。 1928年冬,葉劍英赴蘇聯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特別班學習,1930年下半年回國。 1931年初到達中央蘇區,歷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兼總參謀部部長(即總參謀長),紅一方面軍參謀長,閩贛軍區、福建軍區司令員等職務,參與指揮第二、三、四次反“圍剿”戰役。在此期間,還擔任中國工農紅軍學校校長兼政治委員,培養了大批軍政幹部。 1932年8月上旬根據蘇區中央局興國會議的決定,主持制定了樂安、宜黃戰役的詳細作戰計畫。 10月上旬 任中國工農紅軍學校校長兼政委,兼任瑞金衛戍司令員。11月7日 任中央蘇區東南戰區總指揮兼政委。 12月11日 在紅軍學校炮兵操場主持召開“廣州暴動”、“寧都暴動”紀念大會,並講話。 1933年2月4日至12日組織紅軍學校第四期全體學員進行野戰軍事演習。2月,主持紅軍學校第四期學員畢業典禮,兼任紅十九軍軍長,3月1指揮東南戰區第一、二、三縱隊進攻清流縣城,重創守敵3個團。5月任中國工農紅軍總參謀長兼第一方面軍參謀長。12月4日兼任建寧警備區司令員、閩贛軍區司令員。 1934年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瑞金召開,被選舉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2月任中國工農紅軍副總參謀長。4月任福建軍區司令員。10月10日中央紅軍開始長征,任軍委第一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參與主持總司令部的日常工作。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進行長征。葉劍英任軍委第一縱隊司令員。部隊進入廣西山區,他在一次敵機轟炸中負傷,帶傷堅持行軍、作戰。 1935年1月,黨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在這個重大歷史轉折中,葉劍英堅決擁護毛澤東的正確主張。3月,調任三軍團參謀長。7月,任紅軍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8月,黨中央政治局在毛兒蓋開會,決定部隊分左、右兩路軍過草地北上甘南。率領左路軍的張國燾,進行分裂黨和紅軍的活動,拒絕執行黨中央的北上方針,並企圖危害黨中央。葉劍英識破了張國燾的陰謀,立即報告毛澤東。黨中央在巴西召開緊急會議,決定迅速率領紅一方面軍主力北上,終於脫離險境。葉劍英在這個危急關頭保護了黨中央。毛澤東後來屢次稱讚這是葉劍英在關鍵時刻為黨為革命建立的一個大功。9月中旬,葉劍英任由一、三軍團改編的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參謀長。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任紅一方面軍和軍委參謀長。 1936年,抗日先鋒軍東渡黃河,葉劍英指揮中路軍作戰,鉗制敵主力,有力地支援了左、右兩路軍的軍事行動。7月,被黨中央委派到安塞,進行聯合東北軍一致抗日的工作。9月,被派往西安,積極聯絡各方面的愛國力量。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兩將軍發動西安事變。葉劍英協助周恩來堅決執行黨中央關於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正確方針,迫使蔣介石停止內戰,促成了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共同抗日的局面。

    葉劍英同志是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忠誠戰士,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 政治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長期擔任黨、國家和軍隊重要領導職務的卓越領導人。在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殫精竭慮,作出了重大貢獻,建立了豐功偉績,深受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的愛戴與敬重。葉劍英同志從青年時代起就立志追求真理、救國救民。他投身於孫中山先生領導的民主主義革命,征討桂系軍閥,抗擊陳炯明叛軍,護衛孫中山脫險,參與創辦黃埔軍校,馳騁東征和北伐戰場,成為國民革命軍的名將。他從鬥爭實踐中認識到,只有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1927年,在蔣介石和汪精衛相繼背叛革命、大批共產黨人慘遭殺害的嚴峻時刻,他毅然通電反蔣,加入中國共產黨,由一個愛國的民主主義者轉變為共產主義者。從此他對共產主義這一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高理想堅信不移,並為之執著地奮鬥了一生。

    葉劍英同志為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和中國人民的解放建立了光輝業績。在大革命失敗後的白色恐怖中,他堅定機敏地策應南昌起義的組織準備工作,參加領導廣州起義。這兩次起義和秋收起義一起,成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和創建人民軍隊的偉大開端。在中央蘇區,他擁護毛澤東同志的正確路線,參與第二、第三、第四次反“圍剿”的作戰指揮,為紅軍建設作出重要貢獻。長征途中,他堅決維護全黨全軍的團結,機智勇敢地同張國燾分裂紅軍、危害黨中央的陰謀作鬥爭,為黨中央和紅軍勝利北上立了大功。毛澤東同志後來曾多次稱讚葉劍英同志在這一關鍵時刻“救了黨,救了紅軍”。紅軍到達陝北後,他為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和發展,做了大量工作。根據黨中央的方針,他協助周恩來同志,促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形成國共兩黨再次合作、一致抗日的局面。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先後到南京、武漢、長沙和重慶等地參加黨的領導工作,堅持黨的抗日主張和統一戰線政策,積極擴大黨的影響。回到延安軍委總部後,他協助毛澤東、朱德同志指揮我軍對日作戰。抗戰勝利後,他協助周恩來同志同國民黨談判,達成停止內戰的協定。隨後他領導中共代表團在北平進行軍事調處,同國民党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揭露國民黨當局破壞停戰、發動內戰的真實面目。解放戰爭時期,他在晉西北領導中央後方委員會的工作,有力地保證了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轉戰陝北、指揮全軍作戰。他為北平的和平解放和接管做了大量工作。他指揮解放廣東和海南島的戰役,奪取華南戰場的最後勝利。葉劍英同志戎馬一生,英勇善戰,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不朽的歷史功勳。

    新中國成立後,葉劍英同志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他主持華南、中南地區工作期間,勝利完成了剿匪、土改、建立人民政權和恢復發展生產等各項任務。一九五四年後,他長期擔任中央軍委領導工作,創造性地運用毛澤東軍事思想,領導和組織全軍的教育訓練,開拓軍事科學研究,為建設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嘔心瀝血,成績斐然。“文化大革命”期間,他堅決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作鬥爭,為維護軍隊和全國的穩定,為抵制和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奮不顧身,頑強努力。一九七六年,葉劍英同志同中央其他領導同志一道,根據中央政治局多數同志的意見,代表黨和人民的意志,一舉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從危難中挽救了黨、挽救了國家。在這場鬥爭中,他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葉劍英同志排除阻力,堅決主張請鄧小平、陳雲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立即出來擔任黨和國家的領導工作,堅決主張平反一切冤假錯案,堅決支持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實現黨和國家工作的偉大歷史性轉折,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全力支持鄧小平同志開創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他主持全國人大工作期間,有力地推動了新時期的民主法制建設。他在一九七九年一月主持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告台灣同胞書》,又在一九八一年九月發表了著名談話,進一步提出了實現和平統一的九條方針政策,對推動祖國統一大業的進程,起了重要作用。他以身作則地推動黨和國家領導幹部的新老交替與合作。葉劍英同志是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他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立了新的歷史功勳。

    葉劍英同志所作的“矢志共產宏圖業,為花欣作落泥紅”的詩句,是他不懈奮鬥的光輝一生的真實寫照。他的崇高思想和高尚品質,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的寶貴精神財富。

    葉劍英同志黨性堅強,信念堅定。他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事業矢志不渝,對黨和人民無比忠誠。他無私無畏,有膽有識。在各種嚴峻的考驗面前,他總是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堅決同一切危害黨和人民利益的行為作鬥爭。在重大和緊要的歷史關頭,他總是挺身而出,力挽狂瀾,表現出偉大的革命氣魄和高超的鬥爭藝術。毛澤東同志給予他很高的評價,說他是“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周恩來同志也引用“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來讚譽他。

    葉劍英同志胸懷寬廣,謙遜質樸。他顧全大局,團結同志,嚴於律己,富於批評與自我批評精神。他不計浮名不畏難,能上能下,任勞任怨。他始終保持高尚的革命氣節,為黨為民,一身正氣。他一生勳業卓著,但從不誇耀自己,把一切功勞歸於黨和人民。

    葉劍英同志是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忠誠戰士,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長期擔任黨、國家和軍隊重要領導職務的卓越領導人。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殫精竭慮、不懈奮鬥,建立了豐功偉績。

    2017年4月28日是葉劍英同志誕辰120周年紀念日。

  3. 2024年3月8日 · 葉劍英_百度百科. 葉劍英(1897年4月28日—1986年10月22日),原名葉宜偉,字滄白,廣東省 梅縣 人,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忠誠戰士,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勳,長期擔任黨、國家和軍隊重要領導職務的卓越領導人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 [2] , 是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9] 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和 改革開放 的重要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 [24-26] . 葉劍英是我黨我軍著名的軍事謀略家,是我軍司令部工作和參謀事業的奠基人,相繼擔任 中國工農紅軍 總參謀長、 八路軍 參謀長、 中國人民解放軍 參謀長。

  4. 2011年2月3日 · 中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 1897年4月28日生於廣東省梅縣雁洋堡。. 少年時在丙村三堡學堂和梅縣東山中學讀書受到辛亥革命影響立志報,葉劍英生平簡介18971986 ...

  5. www.wikiwand.com › zh-tw › 叶剑英葉劍英 - Wikiwand

    葉劍英 (1897年4月28日—1986年10月22日),原名 宜偉 ,字 滄白 ,男, 客家人 , 廣東 梅縣 人, 中國共產黨 革命家 、 政治家 、 軍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開國和第二代主要 領導人 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 十大元帥 之一,位列第十位, 中國人民解放軍 和 ...

  6. 叶剑英 (1897年4月28日—1986年10月22日),原名 宜伟 ,字 沧白 ,男, 客家人 , 广东 梅县 人, 中国共产党 革命家 、 政治家 、 军事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开国和第二代主要 领导人 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 十大元帅 之一,位列第十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创建者和締造者之一, 南昌起義 的領導人之一。 叶剑英早年曾任 黄埔军校 教授部副主任,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参谋长,参与 北伐战争 。 1927年12月,组织 广州起义 。 第一次国共内战 时期,任 中革军委 总参谋长、 红一方面军 参谋长等职务,参与历次反围剿战役及 长征 。

  7. 生平. 葉劍英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生嗰時跟住 孫中山 搞民主主義革命,參加過搞 黃埔軍校 同 北伐戰爭 。 1927年重喺發動 南昌起義 方面,做咗好多緊要工作,嗰年12月參加領導 廣州起義 。 抗日戰爭 同 第二次國共內戰 期間做過廣州工農紅軍副指揮、 土地革命戰爭 嘅中央軍委總參謀長、八路軍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中共中央後委書記等職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做過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一書記、中南軍政同行政委員會嘅副主席同代理主席。 1955年攞過元帥軍銜,1978年做過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1986年因病死喺北京,終年89歲。 出面網頁. 維基語錄 有關 葉劍英 嘅摘引. 叶剑英纪念馆. 屬於9類 : 1897年出世. 4月28號出世. 1986年死.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