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3月24日 · 袁國勇昨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首次收到安全受威脅訊息是1997年當時香港正爆發H5N1禽流感其港大團隊推出快速核酸測試並在醫學期刊刺針發表論文提出濕市場不應容許販售活家禽因商販生計受影響而引起反響期間感到生命受威脅。 稱先後3次收威脅訊息. 直至2003年沙士疫情,港大獲邀診治首批沙士患者,並在深圳東門野生動物市場,追蹤到病毒的中間宿主是果子貍,故提出及早關閉野生動物貿易來控制疫情,但有關建議影響許多果子貍養殖農民和市場攤主的生計,故他第二次感到安全受威脅。 最後一次則與過去3年新冠疫情有關,因新冠病毒的基因排序,與其團體發現的「類沙士蝙蝠冠狀病毒」相似,故野生動物市場一再被認為是疫情早期的爆發源頭,他提出必須禁絕活動物在濕市場販售,建議同樣掀起回響。 再爆疫勢奪多命挫經濟.

  2. 政府專家顧問兼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和3名港大學者發表文章分析今年夏季本港的疫情走勢認為可把6月開始的新一輪爆發稱作第6波」,且第6波的粗病死率已降至0.097%團隊估計第6波粗病死率與第5波至今的粗病死率0.59%有明顯分別因港人接種新冠疫苗比率高第5波時已有不少市民受感染社區具備防重症屏障有關認為本港抗疫已經進入新階段」,香港絕對有條件進一步實現以檢測代替隔離之0+7方案甚至更進取方案加速邁向復常。 又指醫療界已更了解變種病毒,今年初大規模爆發的情況應不會再出現。

  3. 2022年4月2日 · 政府專家顧問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近日接受內地傳媒訪問時提到本港當務之急是提高疫苗接種率特別是加快長者接種速度實現安老院舍的疫苗全覆蓋」。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2年11月3日 · 本報訊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有份撰寫的多篇學術論文被質疑文章圖像懷疑重複或出錯而撤回。 袁接受訪問時承認錯誤,指內文有多個Western blot(蛋白質印跡)相似後,已就事件調查,確實發現部分蛋白質印跡十分相似,估計是在掃描蛋白質印跡到電腦時,將不同樣本混合或重複樣本。 涉「蛋白質印跡」樣本. 港大5篇研究冠狀病毒的論文近日突遭撤回,5篇論文在2004至2014年間發表,研究內容大部分與動物冠狀病毒基因排序及病毒蛋白研究有關。 曾發表過千篇學術論文的袁國勇說,今年8月1日被告知有5篇論文,當中部分研究影像資料「蛋白質印跡」,跟其內文不同影像之相似度超乎預期。

  6. 2021年9月8日 · 政府專家顧問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在一個網上講座表示自Delta變種病毒肆虐後病毒的基本繁殖率即一名患者能感染多少人),由原始株的2.5增至7以內地研發的科興疫苗為例全港需要有142.9%市民完成接種才可產生群體免疫意味本港不可能出現醫療界一度寄以厚望的免疫屏障」。 袁國勇昨日在講座上主要分享疫苗與防疫工作的意見談到應否接種第3針疫苗袁國勇指老人或長期病患者有此需要普通市民則毋須太急他認為香港可以等因外國如以色列已開展第3劑接種香港可待有相關數據公布後再展開討論。 他又指,接種新冠疫苗是必須的,一旦通關後,所有防疫措施一旦放鬆,「一定中招」的可能性勢大增。 靜脈注射 易有心肌炎.

  7. 2023年12月8日 · 近日內地及本港肺炎支原體感染個案急升。 【本報訊近日內地及本港肺炎支原體感染個案急升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日在一個電台節目上表示本港的肺炎支原體感染爆發或會愈來愈厲害不過他重申毋須對相關情況太擔心並指出大部分個案均屬輕微且有已知的治療方法袁國勇解釋肺炎支原體感染潛伏期長達2至3周痊愈後仍有達7周會釋放病菌因此疫情上升速度慢下跌亦會較慢。 他續指,內地肺炎支原體感染爆發至今並未見出現新型病毒,相關感染個案自4、5月起出現上升趨勢,並在11月出現爆發,單計港大深圳醫院每月就有近1,000宗。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8. 2021年5月30日 · 倡接種人口達八成 全港可免戴罩. 又指,目前應該思考如何應對日後可能出現的第5波疫情,最好的準備就是公眾接種疫苗,當接種人口達80%,大家便可以不用戴口罩;學校採用並行模式,讓有接種疫苗的學生回校,無打針的則在家上課,避免不斷停課;如果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