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今日,西貢墟已發展成一個景緻怡人的旅遊點。 靠近海邊的西貢海傍廣場有不少特色商店,遊人可於工藝品及古董傢俱店尋找心頭好、在咖啡室或小酒吧歇腳,感受寧謐的小鎮風情,或租用舢板出海垂釣、暢遊西貢的島嶼。 然後參觀位於市中心普通道、於2009年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的天后古廟及協天大帝廟,欣賞傳統漁村和西式生活的巧妙結合。
      www.gohk.gov.hk/tc/spots/spot_detail.php?spot=Sai Kung Market and Sai Kung Hoi Pong Square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6年4月5日 · 當局為安置爛泥灣(今稱萬宜灣)村民而填海建屋,令西貢墟面積擴大,但舊墟依然保留舊式味道。眾多老店中最有特色的是一間打鐵舖,麥老伯過去每日坐在門口親手製作鋅鐵信箱、容器和用具,可惜他在2015年6月以99歲高齡逝世,令舊墟失去一寶。

  3. 早期西貢墟海傍常有離島村民、海灣漁民乘街渡上岸作漁農交易,及後經過填海、起樓,墟內飽歷變遷,惟獨天后古廟、協天宮猶在,賀誕節慶年復一年,貫通了古今。 (設計圖片) 李福康解讀天后廟兩面重修碑記,其上是2009年,其下是1916年,可對照時代轉變。 這兒由二十世紀初已經立墟,百年後依然商店林立。 爛泥灣是客家鄉村,有屋有田有牛寮有祠堂。 (圖片 / 萬宜灣新村 ) 牌坊開幕,李少欽(右三)聯同眾鄉紳剪綵。 (圖片 / 萬宜灣新村 ) 萬宜水庫興建之初,圖右下角可見爛泥灣民居。 (圖片 / 萬宜灣新村 ) 香港六十年代鬧水荒,船灣淡水湖不敷供應,政府遂於官門水道建萬宜水庫,致令本地存水量增加近倍,背後卻有農民及漁民的犧牲。 (圖片/ 政府新聞處 )

  4. 今日,西貢墟已發展成一個景緻怡人的旅遊點。靠近海邊的西貢海傍廣場不少特色商店,遊人可於工藝品及古董傢俱店尋找心頭好、在咖啡室或小酒吧歇腳,感受寧謐的小鎮風情,或租用舢板出海垂釣、暢遊西貢的島嶼。

  5. 最有特色的是西貢正街一間打鐵鋪,麥老伯過去每日坐在門口親手製作鋅鐵信箱、容器和用具,可惜他在2015年6月以九十九歲高齡逝世,令舊墟失去一寶。

  6. 2023年12月18日 · 分享. 歷史的話語權,近年成為熱烈討論的公共話題,同時也人身體力行,用民間視角,書寫歷史。 西貢社區組織「貢想」創辦人之一何潔儀(Carol)早年發現,西貢一九四〇至一九八〇年的敘述空白,三年前開始與「貢想」骨幹成員李菁(Kathy)及義工團隊蒐集歷史資料,並訪問街坊。 經數年集結, ...

  7. 西貢墟是以地名「西貢」為命名;據稱「西貢」最早見於1866年出版,根據西米安·獲朗他尼神父 ( 意大利語 : Simeone Volonteri ;又名和神父、安西滿主教 [2] 、其姓又譯華倫泰理 [3] )的資料所繪製的《新安縣全圖》(英語: Map of the San On District ( 原文如此 ...

  8. 西貢人稱西貢墟市為「廟角頭」,稱臨海空地為「擔仔坪」,標誌著當年村民提着擔挑賣菜的情景。 而墟市旁邊有一座天后廟,實際出現年期已無從考證,只知曾經於1916年重建。 當年一眾商店紛紛捐錢修復,並立起了捐款碑,由此可見當年墟市的熱鬧繁榮。 後來,居民又把本來位於油麻莆村的協天大帝廟 (關帝廟)搬到天后廟旁,於是形成兩座廟並排向海的景象,至今仍然香火鼎盛,也成為街坊聚集閒聊的地方。 此外,在兩座廟宇旁邊的古老大屋其實也大有來頭。 這座樓高兩層的是方氏大屋,是西貢墟內最古老的大宅,建於1920年代,也是少有帶西式建築風格的大屋。 當年戰後百廢待興,居民為復辦學校而暫借方氏大屋,取名為「西貢公立學校」。 雖然學校已於1990年代停辦,,但暗紅的學校名牌仍然清楚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