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1日 · 2024 年 3 月 1 日. 441. 0. 《彭博社》在2019年曾報導,一座城市擁有3,000萬美元以上資產的富豪人數,臺北高居世界第8位,但普遍的的特性是低調;與此同時,瑞銀集團(簡稱UBS)臺灣區總經理陳允懋表示,客戶中有高達90%來自未上市公司;瑞士信貸(目前已被瑞銀集團收購)於2022年也發布報告,指出全球未來5年資產達100萬美元的高資產族群會增加4成,至於臺灣更是被預估到了2026年會增加9成,是趨近於翻倍的數字;再看UBS於2024年1月公布的《臺灣財富金字塔淨資產排行榜》,當中所謂的「準富裕層」高達960萬人,在在都顯示出未來臺灣高資產族群將愈來愈多。

  2. 2019年11月1日 · ★專長是為資產高淨值富豪個人或超級富豪家庭提供投資及理財規劃服務,客戶遍布53個國家. ★擁有2個學士學位、3個碩士學位,2018年拿到金融保險博士學位. 我們身為保險業務人員,身為財務顧問,經常接觸高資產客戶。 這些客戶對保險的期許往往不是為了預防意外與傷病花費,因為他們有充足的資產能夠應對,但是他們擁有的財富該如何傳承下去,或者當忽然離世時如何不讓後代造成經濟危機,是保險能夠帶給他們莫大幫助的功能。 要制定高資產客戶的財富傳承規劃,需考量哪一些因素及原則? 先後順序的步驟又應怎麼安排? 在討論與規劃財富傳承的過程中,哪一些背景與細節需要深入瞭解? 如何正確為高資產客戶規劃財富傳承,考驗著財務顧問的能力。 財務比法律與稅務方面更值得重視.

  3. 2022年11月3日 · 1325. 「學會做人,才能在高度競爭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香港保誠保險資深營業經理黃子寧認為,業務員擁有關鍵10項特質,再輔以「服務3層次」來保溫客戶關係,便能成功深得高資產客戶的心。 成功經營高資產客戶前,首先我們必須瞭解如何開發高資產族群,黃子寧的高資產客戶大約占其總客戶數的20%左右,其中大多為購買保費達港幣50萬元(約為新臺幣200萬元)以上的客戶。 初始若要開發高資產族群,她認為業務員可以先積極參與商業會議等相關活動,因為許多中小企業老闆皆會參與這類型活動,這會是業務員前期能夠接觸、拓展高資產人脈的一個方法。 而參與活動這樣的方式實行一段時間、累積一定客源後,就可以開始執行轉介紹的環節,轉介紹是更有效益開發高資產客戶的方式。

  4. 2021年12月1日 · 信達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臺灣與英國國際會計師CPA CFP認證理財規劃顧問/IARFC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協會講師,著有《節稅的布局》及《重複的力量》 「誰是接班人? 」是我經常在對企業主演講資產傳承的相關主題,通常在講課中,我都會說:「事業永續經營要有人接班,財產接班也是如此。 財富傳承向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在2008年突然病逝後,他的長子要求重新分產與分權,造成後代子女爭執不休;已故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當時有感而發,離世前曾在書中說:「不留財產免得子女爭產……。 」甚至也有傳聞,他早就把大部分的財產,捐給「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及其他慈善機構。 以合理且合法的方式節稅,針對個人財產移轉方式,可以總結出5大重要策略:移轉、壓縮、遞延、凍結、分散。

  5. 2023年1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3 年 1 月 1 日. 0. 2016. 對於臺灣壽險業來說,目前面臨最大的挑戰,應是主管機關為了強化監理作為,預計在2026年1月1日同時實施IFRS 17及ICS 2.0這兩個新制度。 今年距離2026年僅剩3年時間,如何讓各財務指標能夠合於標準,是各家壽險業亟待解決的主要課題。 談及蔓延3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宏泰人壽總經理湯維華認為就現階段來說,對壽險業的影響已經不如以往劇烈,近期是因為防疫保單之亂對產險業產生較大衝擊。 而在壽險端,新冠肺炎的出現是否會對整體死亡率造成影響,甚至會對民眾的長期健康產生改變,進而影響失能與癌症等症狀的發生率,仍需要一段時日的觀察才能斷定。 後疫情時代下,數位科技是發展重點.

  6. 2023年10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3 年 10 月 1 日. 595. 0. 數位科技、經濟震盪、政策法規、民眾觀念與習慣轉變、人口結構改變…… 環境變數不斷增加,市場波動起伏不定,業務員應接不暇。 然而總有些績優業務員始終保持績優, 可以想見他們掌握了事物變化之下那不變的關鍵根本, 在關鍵根本之上參考環境變數,就能調整出順應時代的因應方法。 看績優業務員如何從不變的關鍵根本產生獨特邏輯,為專業賦予新定義。 從耳熟能詳的從業根本, 發展出獨特的底層邏輯. 寓績優關鍵於系統之中, 減少抽象觀念理解落差. 將客戶當朋友、真心認同保險,是績優業務員的關鍵根本. 與客戶共同成長, 謹守《KASH法則》是關鍵.

  7. 2021年2月1日 ·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 以往企業的價值我們常用「EPS」,也就是每股盈餘來衡量,然而按照現今觀念來說,僅用EPS這種財務指標來衡量企業價值,恐怕已能以目光短淺來形容,因為只單單重視增加企業獲利或是股東權益就好,事實上無法全面評價一間企業的表現。 人類從工業革命之後,從地球快速掠奪資源,並透過人為改變生態等,這樣的狀況隨著時間推移至今愈見劇烈;資本主義的極致發展更助長企業的壯大,有許多跨國的大企業富可敵國,資本甚至超越許多發展中的小國。 由此可知企業,對社會各個層面的影響力之大,超越人類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