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3年1月8日 · XBB.1.5屬變異病毒株Omicron亞型BA.2的重組體被號稱是免疫脫逃能力最強的變種病毒自美國發現相關感染個案後迅速傳播早前上海錄得病例時一度瘋傳病毒專攻心腦血管及腸胃令民眾牽起一輪搶購止瀉藥和尿片的熱潮。 最新影片: 湊得輕鬆啲. 【湊得輕鬆啲】星二代是包袱冀突破自己 關楓馨入行獲父母支持: 趁年輕要多嘗試. XBB.1.5傳播力強. XBB.1.5變異病毒株是由XBB演變而來,XBB在2022年8月首次於印度被發現,而XBB.1.5最早於美國紐約被發現。 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前曾就XBB變異進行研討會,發現XBB相較其他Omicron變異病毒株的二次感染風險更高。

    • Omicron正在全球極速散播
    • 本港omicron個案大爆發
    • Cron變種病毒「Ba.2.12.1」入侵本港社區
    • 兒童感染omicron後死亡
    • Delta變種病毒起源印度
    • Delta變種病毒症狀
    • 可由1名帶病毒者傳給6至8人

    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新型冠狀病毒個案統計,截至2022年6月下旬,全球已有超過5.3億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個案,逾631萬人因此疫症死亡。世衞已將現時發現的其中5種變種新冠病毒,納入較高注視級別的「需要關注的變種病毒」(Variants of Concern), 包括Omicron、Delta、Alpha等變種病毒等。 Omicron率先在南非爆發,然後蔓延到多個國家及地區。根據2022年6月下旬最新的資料顯示,美國是全球確診最多的地方,累積有8,624萬宗感染個案,超過100萬人死於新冠肺炎。多地政府包括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因應疫情採取不同措施,包括強制在家工作、強制在戶外要帶口罩等。

    本港自去年底開始經外來輸入Omicron個案,後來出現多個群組爆發,包括又一城望月樓聚餐群組、維園跳舞群組、葵涌邨多幢大廈出現集體感染個案,一度要圍封多日進行強制檢測。部分患者及密切接觸的家屬,要送往竹篙灣檢疫中心進行隔離、或入院接受隔離治療,展開了本港第5波疫情。 其中3月份單日確診人數一度增至超過5萬宗,當中包括安老院舍大爆發。截至2022年6月下旬,本港累積有超過76萬宗陽性檢測個案及45萬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與第5波疫情相關的死亡個案至少9,000宗。 公立醫院因接收病人太多,導致病房爆滿,求診病人一度要在急症室門外的帳篷過夜,輪候診症及入院接接受治療。由於疫情嚴峻,當局更收緊多項防疫措施,包括禁止晚市堂食、減少交通工具班次,藉此減少社區人流,以杜絕病毒在社區肆虐。

    傳染性高的BA.2.12.1於5月下旬入侵本港社區,截至6月下旬,累積出現的個案超過400宗,包括1對美國三瀋市抵港的夫婦,曾入住中環九如坊蘭桂坊酒店並完成檢疫,返回筲箕灣住所後檢測才呈現陽性,期間疑將病毒傳入社區,導致港島區出現多個爆發群組。 另外,本港同時也檢測到涉及BA.4及BA.5等變異病毒株個案。2022年5月及6月整體爆發的群組個案,包括涉及中環酒吧、會展員工餐廳、中學、幼稚園、酒店、桌球會及一些食肆。 BA.2.12.1由 Omicron BA.2演變,比前一個版本的傳染性高23% 至27%。但目前病毒未見出現嚴重症狀或令死亡風險提升。專門進行新冠肺炎病毒分析的理工大學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副教授蕭傑恒曾表示, Omicron病毒不會完全消失,並會不斷演變,令病毒的傳播力變強,現有...

    另外,兒童感染Omicron後出現併發症,會增加死亡風險。本港目前至少有8名幼兒或兒童感染後因併發症死亡,包括一名11個月大女嬰。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講座教授劉宇隆引述英國數據指出,在2020至21年間,當地約47萬名染疫兒童中,有25人因此離世,故本港短時間有幾名兒童離世,情况令人憂慮,暫未清楚兒童感染後變重症的原因,可能性包括未打疫苗,呼籲家長盡快安排子女打針。

    Delta變種病毒首先在2020年10月於印度首次發現,這個印度變種病毒陸續在當地蔓延,並擴散到其他地方。英國2021年2月便錄得歐洲首宗確診個案,疫情在當地極速傳播,已超越當地本身的Alpha變種病毒。 King’s College London的遺傳流行病學專家Tim Spector曾表示,根據當地研究指出,Delta變種病毒,與最初出現的新冠病毒,症狀方面有不同,即原來病毒會令人出現包括發燒、流鼻涕、喉嚨痛、咳嗽、失去嗅覺或味覺等情況,但Delta變種病毒已有改變,其中咳嗽、失去味覺變得少見。

    Delta變種病毒最常見症狀依次如下: 1. 頭痛 2. 喉嚨痛 3. 流鼻涕 4. 發燒 由於上述症狀,與一般傷風感冒很相似,令不少專家都擔心患者會誤解患只是患了傷風,而並非感染新冠肺炎,以致遲了求醫,甚至將病毒傳播身邊人。美國疾控中心的內部文件說,Delta變種病毒的傳染力好比水痘,警告可能引發重症,但已注射疫苗的人患重症風險較低。

    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也指出,每1名帶Delta變異株病毒患者可傳播給6至8人,遠多於可傳播給2至3人的原始病毒,前者的入院及死亡率都較高。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便曾指出Delta變種病毒的危險性,關鍵在於其傳播力高,它能感染人類的上呼吸道黏膜,包括鼻咽和喉嚨,令到患者的病毒量更高,故即使已接種疫苗,仍難倖免受感染。 新冠肺炎疫情已持續超過兩年,病毒不斷變種,幸好醫學界積極鑽研預防疫苗及新療法,包括推出治療新冠肺炎的口服藥物,有望在不久將來能成功控制疫症,為大家回復正常生活。

  3. 2021年9月4日 · 2021年9月4日. EPA. 全球繼續面對傳染力比早前新冠病毒強的Delta變種的時候世界衛生組織指另一變種病毒正在部份南美國家蔓延更可能減低目前通行疫苗的效用。 這個病毒的正式名字是B.1.621,世衛名命規則以希臘字母代表不同的變種,因此它又稱Mu變種。...

  4. 「關鍵的轉捩點,就在2020年暑假,歐洲整個大爆發後。 不是因此讓這隻病毒變異的速度變快而是因為被感染的人太多變得母數太大了病毒嘗試去變的機會和次數多了所以本來它的突變並不在重要的位置試多了就變到了在病毒與細胞接受器的關鍵位置上這才大大打開它傳播的效率,」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王弘毅解釋。 SARS-CoV-2是一隻有著3萬個核苷酸的RNA病毒,RNA本身結構不穩定,在複製過程中就會出現錯誤,這些錯誤累積下來就會形成變異。 王弘毅的團隊以GISAID平台的病毒基因庫 估算SARS-CoV-2病毒的突變率 ,結果約是每個月累積6個突變,這跟一般的冠狀病毒突變率差不多。

  5. 2021年12月2日 · 新冠病毒為什麼會出現變種 - BBC News 中文. 2021年12月5日. 隨著全球各地陸續發現與Omicron變種相關的新冠肺炎確診個案,世界衛生組織(WHO)相信這個變種構成非常高的風險。 科學家指出,病毒變異是一個十分正常的現象,但偶然會出現規模較大的突變,就會出亂子,令原有的疫苗可能失去效用。 相關主題內容. 奧米克戎. 新冠病毒疫情. 健康衛生. 更多相關內容....

  6. 2021年6月8日 · 對於所有變種病毒防止感染的建議仍是一樣的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以及對空氣流通保持警覺。 這些突變是如何運作的? 專家們所擔心的變種病毒都是在棘蛋白上發生了變化——這正是病毒與人體細胞產生連接的部分。 「Delta」變種出現了一些可能非常重要的突變(比如L452R),這可能令它更易於傳播。...

  7. 2021年12月28日 · 2021年12月28日. 變種病毒Omicron快速蔓延導致全球新冠疫情再趨嚴峻部分國家更錄得自兩年前疫情開始以來最高的單日確診個案數字一些早前決定採取與病毒共存策略全面放寬入境限制和社交距離措施的國家近日亦要重新考慮收緊措施。 香港近月一直透過嚴格的外防輸入措施,力保本地個案的清零狀態,一方面讓市民的日常生活大致回復正常,另一方面為與內地逐步有序恢復人員正常往來(即「通關」)創造條件。 至今香港可以說是力保不失,但面對變種病毒威脅,疫苗接種率必須進一步提升,方能為社區提供足夠的保護力。 疫情發展. 過去一個月本地疫情持續穩定,至今已連續80日沒有錄得本地個案;然而隨着全球疫情近日升溫,輸入個案有所上升,12月25日單日就錄得25宗輸入個案。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