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太平洋潛泥蛤 ( 學名 : Panopea generosa ),俗名 象拔蚌 ,又名 象牙蚌 、 皇帝蚌 、 女神蛤 、 肉蚌 ,是一种可食用 蛤蜊 ,象拔蚌的 壳 一般长15-20厘米,但是其 虹管 可长达一米,形似象鼻,又大又多肉,因此被稱為「象拔蚌」。. 原產地在 北美洲 西 ...

    • 概览
    • 形态特征
    • 分布范围
    • 生活习性
    • 品种分类
    • 繁殖方式
    • 养殖技术
    • 主要价值
    • 选购指南

    海产品

    象拔蚌,是海螂目潜泥蛤科 海神蛤属的大型贝类。 其贝壳薄而脆;两扇壳一样大,前端有副壳;淡褐黄色;水管发达,表皮白,不能完全回缩壳肉;壳面前端有锯齿状;肉管粗壮多肉。 因其蚌身呈象鼻的样子伸出而得名。

    象拔蚌分布于中国、美国、加拿大、澳洲、新西兰、日本等地,栖息于深海砂地、平静水缓的沙泥底质的内湾。象拔蚌活动力不强,长到15厘米时无行动能力,从此窝在穴居不再移动。象拔蚌以单细胞藻类、沉积物、有机碎屑为食。 象拔蚌雌雄异体,每年的繁殖季节在4-7月,盛期为5-6月。 象拔蚌寿命可达100年以上。

    象拔蚌可治疗肺虚咳嗽、肾虚阳痿等疾病,具有补肾助阳、质润不燥、固本培元等功效。象拔蚌是中国和日本多地食用的高级海鲜,营养价值高,食疗效果显著。但由于其生活于浅海的砂地或泥地,捕捉时需用压缩机将海底沙粒吹开,再派潜水员拾取,费人工资源,价格也颇高。 与此同时,各地科学家开始探索象拔蚌的人工养殖技术,华盛顿渔业部门总结了相关研究成果,建立起象拔蚌的基本养殖技术体系。中国海洋科技工作者于1998年引进种蚌,并分别采用网筐护养、海底播养和塑料管护养等方法进行人工养殖实验。

    贝壳薄而脆,两壳小,通常相等,壳面前端有锯齿状的齿,背壳的背、腹及后端有副壳,水管极发达,粗状水管不能完全缩入壳内,留在壳外的部分有的长达10余厘米,形如象鼻,故名象拔蚌

    生活在水温0℃-24℃,盐度26‰-34‰,水深6m-30m,泥沙底质的海区中 。原产美国和加拿大北太平洋沿海 。以北美洲西岸所产最为肥美,加拿大温哥华为最大的象拔蚌集散地 。1998年中国开始引进象拔蚌,中国东南部沿海开始有养殖。

    象拔蚌以海水中的单细胞藻类为食,也可滤食沉积物和有机碎屑。它的主要敌害是蟹、海星、蜗牛及鲽鱼等鱼类,成贝栖居于海底,有较强的保护能力。

    象拔蚌前4年生长较快,1龄贝壳长5-6厘米,重36-40克;2龄贝壳长8-10厘米,重200-250克;3龄贝壳长10-12厘米,重400-500克;4龄贝壳长12-15厘米,重500-800克。随着年龄增长,贝壳生长渐变缓慢,但软体生长仍能继续,寿命可达100多年。

    一般而言分成泥蚌和沙蚌两种,在沙地成长的象拔蚌颈部较白,而在泥地成长的象拔蚌颈部颜色较深。食用以少杂质无异味的沙蚌为上品。

    象拔蚌雌雄异体,每年的繁殖季节一般在4-7月,盛期为5-6月。个体产卵量达1000-2000万粒,产卵水温为14-17℃。卵径为82微米,受精卵经4-5天发育成D形幼虫(120-130微米);10-12天发育成壳顶幼虫(160-180微米);30天左右幼虫下沉,随着变态,壳长达350-400微米。

    人工育苗

    在盐度28-30条件下,受精卵在水温11℃、13℃、16℃时发育至D形幼虫所需时间分别为83、60和46小时;在水温16-18℃,经20天发育至壳长约380微米的壳顶幼虫时出现足和水管原基,进入附着变态阶段。投放附着基后培育约70天,可生长至壳长5毫米的幼贝。壳长日增长量在D形幼虫阶段为6.2微米,在壳顶幼虫阶段为16.8微米,附着变态后生长速度加快,外形具成体形态。不同附着基的采苗率依次为:细砂>卵石>聚乙烯网片>波纹板。

    水温盐度

    象拔蚌是埋栖型贝类,生活海区的水温为3-23℃,经3年驯化,可适应水温为0-25℃,盐度为27‰-32‰,栖息底质以沙泥为主,水深3-18米,埋栖深度与个体大小有关。象拔蚌苗种在壳长5-10厘米时潜沙能力很强,一般潜入只需5分钟;壳长15厘米以上即失去匍匐与潜沙能力,终生穴居生活,不再移动。

    冬季海底水温不低于0℃,夏季不高于25℃。

    基质选择

    象拔蚌具有个体大、生长快、味道鲜美、经济价值高等优点 。象拔蚌的出肉率高,达60%-70%左右,在贝类中是不常见的,其中主要食用部位为水管肌,占总食用量的30%-35%。每100克含热量81千卡、蛋白质14.4克、脂肪1.3克,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选购的方法是眼看、手摸。眼看,外壳开口而不能复闭的,为死蚌;手摸,用手触摸蚌壳时,仍然显得“硬口”的,也是死蚌。另外,初加工前用手稍捏,其肉体会出现跳动、收缩的反应,切片后肉质透明呈波曲状,有鲜香味,此应为活体;反之,切片后平直且有腥味,即非活体。

  2. 说起象拔蚌我们并不陌生好些双壳纲贝类都可以俗称为象拔蚌其中最常见的也是体型最大的一类是来自潜泥蛤科的 太平洋潜泥蛤 ,这别致的外形啧啧啧污污的海肠和它相比那简直只能算是small potato”。 是它就是它我们的朋友象拔蚌( Panopea generosa )图片:The Evergreen State College / Wikipedia. 长相糙汉名字却很女神. 太平洋潜泥蛤( Panopea generosa ),又称象拔蚌, 中文俗名来自于对它大象鼻子外形的描述 。

  3. 象拔蚌是海螂目潛泥蛤科海神蛤屬的大型貝類。. 其貝殼薄而脆兩扇殼一樣大前端有副殼淡褐黃色水管發達表皮白不能完全回縮殼肉殼面前端有鋸齒狀肉管粗壯多肉。. 因其蚌身呈象鼻的樣子伸出而得名。. 象拔蚌分佈於中國美國加拿大 ...

  4. 2021年5月4日 · 象拔蚌學名太平洋潛泥蛤因外型奇特有著可長達一米的虹管才被人稱為象拔蚌」,其實它骨子裡就只是一種蛤蠣喔今天來教大家處理這長的很特別的海鮮吧! 🍳料理步驟 🔹先切斷蚌身與蚌殼連結小心將蚌殼去除 (建議在家可用湯匙操作,較輕鬆安全喔)🔹將內臟取下,稍微修飾多餘的部位,再對半切開🔹內臟先放入滾水燙15秒,...

    • 3 分鐘
    • 50.2K
    • 阿布潘水產
  5. 2021年2月6日 · #象拔蚌 #Geoduck 敬請免費訂閲頻道&展開激情對話👨‍🍳IG - https://www.instagram.com/rays_platesss/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 ...

    • 10 分鐘
    • 10.7K
    • 料理人 Ray’s Plate
  6. 工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太平洋潛泥蛤 ( 學名 : Panopea generosa ),俗名 象拔蚌 ,又名 象牙蚌 、 皇帝蚌 、 女神蛤 、 肉蚌 ,是一種可食用 蛤蜊 ,象拔蚌的 殼 一般長15-20厘米,但是其 虹管 可長達一米,形似象鼻,又大又多肉,因此被稱為「象拔蚌」。 原產地在 北美洲 西海岸 北太平洋 沿海 [1] [2] ,當由尤以 華盛頓州 及 溫哥華 海岸盛產。 象拔蚌在蛤蜊中體積是相當大的,成年期之後其天敵很少,因此也是自然界的長壽物種,最長壽的紀錄是168歲。 [3] 象拔蚌為一種受 華人 及 日本人 崇尚食用的高級 海鮮 。 過往由於北美當地人並不吃象拔蚌,當地的象拔蚌生長狀況良好。

  7. 其他人也問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