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Image courtesy of pinterest.com

      圖片: pinterest.com

      • 一 行禪師是一位全球精神導師、詩人、和平活動家,因其強有力的教導和有關正念與和平的著作受到全世界的尊敬。 馬丁·路德·金提名他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時,稱其為“和平與非暴力使者”。 離開越南在海外流亡接近四十年,一行禪師是將佛教和正念修習帶到西方的先驅者,並積極建立入世佛教的修行團體。
      plumvillage.org/zh-hant/一行禪師/biography
  1. 其他人也問了

  2. 釋一行 禪師( 越南語 : Thích Nhất Hạnh ,1926年10月11日—2022年1月22日 [4] ),俗名 阮春寶 ( 越南語 : Nguyễn Xuân Bảo ),出生於 越南 中部的 承天順化省 ,越南臨濟宗 (Lâm Tế tông)第四十二代、越南臨濟宗 了觀禪派 第八代傳燈。. 他是國際現代著名的佛教 ...

  3. 2022年1月26日 · 在慈孝寺剃度出家後憑藉著對佛法極高的天賦和領悟一行禪師成為了越南臨濟宗第42代越南了觀禪師第8代傳人20世紀60年代面對不斷升級的越南內戰一行禪師放棄了與世無爭的寺院清修生活投身到救助戰爭受害者的運動中去設立村莊學校醫院安置因為戰爭而無家可歸的人他竭力反戰提倡同胞間和解領導了一場又一場偉大的非暴力抵抗運動更奔波於美國和歐洲之間傳播貼近普通人的生活佛法宣揚非暴力的和平理念呼籲美國軍隊退出越南。 而這些抗議活動,遭到了越南政府的鎮壓,造成許多人傷亡。 1963年6月,一位名叫釋廣德的越南老僧人,在西貢街頭自焚。 越南僧人釋廣德自焚. 為什麼僧人要選擇自焚? 在與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進行會晤時,一行禪師解釋道:

  4. 釋一行Thích Nhất Hạnh,發音 Tik – N’yat – Haan),是我們的老師自20多歲就開始使用的法名並在全世界以此名成為廣為人知的作家老師詩人與和平活動家為了簡潔和閱讀方便這篇傳記中涉及Thích Nhất Hạnh的統稱為Thầy這是越南日常用語老師的意思為他的學生們所熟知一行禪師16歲時攝於越南順化市。 ( 回到目錄) 25歲,1951年受具足戒後不久。 1950年代,一行禪師(後排最右)與其學生合影,當時禪師仍是位年青的佛法老師。 新的希望. 1960年代初期,一行禪師用觀音頌教導小孩讀寫。 ……在我們每個人之内的朗朗星空令我清明,我感到滿心喜悅,堅信自己可以忍受超乎想像的痛苦。

  5. 離開越南在海外流亡接近四十年一行禪師是將佛教和正念修習帶到西方的先驅者並積極建立入世佛教的修行團體。 早期. 越戰期間的社會運動. 在一次歷史性的洪水泛濫中,在槍火下為飽受饑餓的家庭送上食物. 禪修並非是要逃離社會。 禪修是回歸自己,深觀當下。 有了清晰的理解,就必須付諸行動。 正念讓我們知道有什麼應該做,又有什麼不應該做,以能幫助社會。 一行禪師. 作為一位學者、老師及和平行動者,一行禪師於1960年代初,在西貢創辦了萬行佛教大學、貝葉出版社和一本具影響力和平運動雜誌。 1966年,他在佛教傳統菩薩戒的基礎上成立了“相即共修團”。 1966年5月1日,一行禪師於慈孝寺從真實禪師接受傳燈,成為臨濟法脈的第四十二代傳人。 流亡海外. 馬丁·路德·金:「他是一位和平與非暴力使者」

  6. 2022年1月22日 · 一行禪師被譽為正念之父」 圖片來源: The Nation/ANN/picture alliance. 「你要學習如何受苦。 如果你知道如何受苦,你就會少受很多很多的苦。 隨後,你會知道如何很好地利用痛苦來創造快樂和幸福」,他在2013年的一次演講中說。 20世紀60年代初,他在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講學。 隨後他回到越南加入反對越戰的行列。...

  7. 2022年1月22日 · 法新社報導禪師創建的梅村禪修中心在推特發表聲明說一行禪師Thich Nhat Hanh在越南順化Hue的歸原寺Tu Hieu Pagoda)「安詳圓寂」。. 1960年代越戰期間禪師在越南率領僧眾參與反越戰的和平示威而被迫流亡海外此後近40年長居法國建立 ...

  8. 2022年1月22日 · 一行禪師的正念修習除了關心個人身心安樂理解他者的痛苦避免為己為人帶來痛苦也主張擁抱世界體驗世界洞察正確的生活方式來保護地球面對眾生世間種種苦難不妨援引活在正念的愛裡一書中一行禪師談到初出家時不明白何以佛陀總能在苦難的世界裏有着美麗的微笑——「後來我發現佛陀有足夠的理解冷靜和力量因此苦難擊潰不倒他。 因為他知道怎樣去對付苦難,怎樣去轉變苦難,所以他有辦法對苦難微笑。 我們要覺察苦難,但也要保持清醒、冷靜和力量。 這樣我們才有辦法轉變情況。 他曾在梅村禪修營主講,真正的幸福來自理解和愛。 「愛來自理解,不懂理解的人無法愛。 ⋯⋯如果我們修習觀察、理解自己的痛苦,你將會知道如何擁抱心中的痛苦,傾聽它、深觀它,你將發現自己痛苦的根源,這樣的理解立即帶來舒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