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Karuizawa-machi

    日本

    陣雨
    24°13°
    16°C
    • Thursday
      天晴多雲
      24°13°
    • Friday
      27°12°
    • Saturday
      雷雨
      22°16°
    • Sunday
      多雲
      26°16°
    • Monday
      多雲
      25°16°

搜尋結果

  1. 2020年5月1日 · 王裕傑說明,氣候變遷常用 溫度 、 降雨 及 海平面 等3大指標來評估,而根據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的報告指出: 臺灣相較於一百年前溫度已增加了1.3度;百年來總降雨量雖無明顯變化,但豐水期變得集中,單日降雨量變大,降雨強度上升,乾旱期也增加;五十年來,臺灣周圍海平面平均每年已上升2.4mm(毫米)。 根據二 一九年產險公會的報告,臺灣壽險保險滲透度(全國保險費/GDP)18.34%,但產險只有0.94%;臺灣壽險保險密度(全國保險費/總人口)約14萬新臺幣,但產險只有7,000元新臺幣,2項數據均相差了20倍,顯現出國人在面對「氣候變遷造成了極端氣候」風險轉嫁是不足夠的。 再以類別來看,臺灣基本上每年都會被3大天災侵擾,遭受嚴重財務損失: 一、颱風.

  2. 2020年5月1日 · 1. 極端溫度: 極端的溫度會造成當地民眾的就醫與死亡風險提升,主要是熱中暑、熱衰竭、熱痙攣、熱昏厥,以及生理、代謝與免疫系統的傷害。 幼童、老人、戶外工作者、罹病者、接受藥物治療導致熱調節功能較差者,都是高風險族群,尤其臺灣濕度較高,都市又常見熱島效應,這方面的衝擊恐怕會較其他國家地區來得更高些。 國家發展委員會二 一四年發表《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健康領域行動方案》提及,臺灣整體溫度變化,對心血管與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影響很大。 雖然氣候暖化之下,冬季死亡人數可望降低,但是極端高溫的時間持續增加,依舊會增加心血管呼吸道疾病的死亡率。 2.

  3. 2018年11月1日 · 全球氣候變遷,世界各地因極端氣候災情頻傳,而臺灣四面臨海位處亞熱帶地區,六至九月是颱風季,固定帶來充沛雨量外,亦會造成重大災害,比如二 九年的莫拉克颱風,在臺灣父親節時重創臺灣,其中高雄小林村滅村事件最為慘痛,帶來不可抹滅的傷痛 ...

  4. 2023年2月1日 ·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 我們的心情,常常會受到外在環境因素的影響,比如天氣、經濟狀況甚至國際情勢等,這些外部因素對民眾在風險的觀念上,是否也會有所提升,進而增加保險的銷售量與保障額度,這也是近來行為保險學很有興趣探討的地方 ...

  5. 2022年10月1日 · 以臺灣位處的東亞地區來看,雨季會更濕、冬季會更短,許多案例與研究亦發現異常的天氣已危害人體健康。 以新加坡為例,本土登革熱病例暴增,2022年上半年突破萬人,已是去年一整年的2倍,其中10%的人需要住院治療,而近期高雄也陸續出現本土登革熱疫情。

  6. 2019年11月1日 · 現代人工作忙碌,時間運用得非常緊湊,或者是像天氣多變的臺灣,不是突如其來的大雨,就是極為悶熱的天氣,再不然就是有著高濕度讓冬天的寒風變得極為刺骨。

  7. 2020年5月1日 · 氣候暖化造成極端氣候加劇. 空氣每升溫1℃,能夠容納的水分便增加7%,這代表氣溫愈高,颱風等風暴帶來的降雨也會愈多。 根據經濟部水利署的統計,二 一八年的颱風數量高居二十一世紀以來之冠,過去二十年以來,總降雨時數不斷減少,總雨量卻反而上升,尤其單日降雨超過200毫米的天數增加了70%。 臺灣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發布的《臺灣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17》也指出,自一九八 年後,臺灣遇到強烈颱風的機率也在不斷增加。 簡單地說,如果過往每年有二十天要面對豪雨,如今要面對的就是超過每年三十四天的豪雨,平均每半個月就有一天要被潑瓢大雨淋地全身狼狽,甚至有可能伴隨著狂風挾帶樹枝及雨水沖刷,對民眾的人身安全著實是一大危害。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