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8月15日 · 2021年8月15日. 前言. 處理貧富懸殊中分配不均的政策有兩個層面,一是收入分配政策(income distribution),二是再分配政策(income redistribution)。 在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以來,除了法定最低工資政策外,我不會公開表達其他收入分配政策的意見,主要是由於有關政策大都不是勞福局的政策範圍。 今天,我純以政策分析的角度,來講述香港的收入分配政策。 影響收入分配的政策. 如果大家找回一份2013年9月23日《南華早報》有關一個研討會的報道,描述我當時對法定最低工資與貧富懸殊關係的看法:香港主要依靠巿場的運作來決定收入的分配,而唯一可以影響收入分配的政策工具,便只有法定最低工資。 當然在八年前一個研究會上的發言,是十分之簡化,以免聽眾聽得滿天星斗。

  2. 2021年11月10日 · 恆常和非恆常現金項目合計令937,000人脫貧,貧窮率減幅達13.4個百分點,充分顯示非恆常項目可發揮穩定經濟的周期作用,也可紓緩基層市民疫情下的經濟困難。

  3. 2019年9月15日 · 在2019至2020年度,政府在社會福利、教育、醫療衞生等民生範疇的經常開支預算超過2,500億元,佔整體經常開支約六成。 在社會現時複雜多變的形勢下,政府會勇於承擔,繼續加緊推行可以即時奏效的改善民生政策措施,同時也會制訂長遠策略,關心市民的生活需要,堅守扶貧助弱的信念,排除政治紛擾。 政府現正籌備對話平台,行政長官及司局長即將走入社區與市民對話,讓社會各個階層、不同政治立場和背景的人士,透過這個雙向平台,就長期積壓的經濟、社會、民生和政治問題,例如房屋和土地供應、貧富懸殊、社會公義、青年人的機遇、社會向上流動,以至公眾參與政府決策等,一起探討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 政府會邀請社會領袖、專家和學者就社會深層次問題進行獨立研究和檢討,並向政府提出建議。

  4. 2020年12月23日 · 政府已推出逾3,000億元的一系列一次性紓困措施,致力協助市民和各行各業渡過難關,但由於貧窮線主體分析框架有其掣肘,有關措施的成效未必可完全反映在來年主體貧窮數據中。 扶貧委員會已於今日的網上會議備悉報告主要分析。

  5. 2019年12月15日 · 政府民生政策未能全面反映. 貧窮線主體分析只涵蓋恆常現金政策,並未有包括不具經濟審查的非現金項目。 部分一次性利民紓困措施,長者醫療券、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兩元乘車計劃),以及學費豁免及資助等政策措施,都不包括在分析框架內,但這些項目確實為基層家庭提供實質支援。 由此可見,貧窮數字未能全面反映政府整體扶貧工作的實際成效。 基於貧窮線的結構性局限,在詮釋貧窮情況分析時,亦應考慮貧窮線以外的民生措施,以更全面及客觀地理解貧窮情況及政策的扶貧力度。

  6. 2021年8月22日 · 2021年8月22日. 表一: 稅前和福利轉移前與除稅及福利轉移後的堅尼系數. 表二: 2018至19年選定現金項目及公屋的扶貧成效. 上兩個星期網誌的討論基本上沒有涉及扶貧政策,亦沒有與政府扶貧政策有任何直接關係。 今天討論的再分配政策才與扶貧有關。 上星期網誌的主題是影響收入分配的政策,今天的主題是收入再分配。 同樣地,由於有關政策涉及了多個政策範圍,作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我只應公開討論由勞福局負責的部分,就其他政策範圍,我亦只應點到即止。 收入再分配必然涉及兩個過程,即從社會上抽取資源(即課稅),然後再將有關資源再分配給社會人士(即福利轉移)。 前者屬財政司司長與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的政策範圍;後者則涉及多個政策範圍,最主要包括教育、醫療、房屋及社會福利等 1 。

  7. 2018年6月23日 · 促進會由一眾有心的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及工商企業家成立,響應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所表明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發揮香港各界的作用。 我很高興知道促進會在籌備期間已經開展工作,確定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為首個扶貧點,並將會籌集首期一億元人民幣的扶貧資金,按照「聚焦一點、兼顧一面」的原則,從產業、教育、醫療等角度協助南江縣進行精準扶貧工作,實現整縣脫貧「摘帽」。 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已經確立首階段的工作目標,促進會未來必定能在扶貧工作上大有作為。 國家主席倡議扶貧協作、強調精準扶貧,香港特區政府也一直以此為理念落實香港特區的扶貧工作。 由我擔任主席的扶貧委員會,重點提供一個跨界別、跨專業、具廣泛代表性的政策平台,結合民、商、官的力量,探討及處理貧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