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12日 · 然能隨順引後有集,故立為集攝。. (答:)總體而言,處於「資糧道」和「加行道」者,雖然會積集平常能牽引受生的業,但是,依照你們所說的這種意樂和觀察無我之慧相應的善業,便會成為貪愛後有的對治品類,而且它們的「能」與「所」二分均與無死根本的 ...

  2. 鄭氏家族的歷代傳承,可從族譜中尋到記載。. 1於周代始封滎陽. 桓公是姓始祖,名友,為周厲王幼子,黃帝第二十九世孫,也是周文王的第十一世孫。. 周宣王二十二年(西元前八 六年),封友為伯,同時讓他擔任周朝宰相。. 友的封地即今開封府鄭州 ...

  3. 2020年9月7日 · 《俱舍論》上說:業是思彼起,「思」就是內心當中造作的力量,而「彼起」就是由於內心的造作而生起跟它相關的身語造作,所以「思」就是意業,「彼起」就是身語業。 根據思的作用,通常又把它分成三種:「審慮思」、「決定思」、「動發思」。 「審慮思」就是心一觸境的時候,它自己就動起來了,這個不必去講文字,我們都體會得到,這純粹是內心當中的思心所,換句話說它有個造作的力量;心裡想了以後,下面就會決定應該怎麼辦。 譬如說看見一個很好的東西,就動腦筋想要獲得,如果覺得不好,就會想辦法排斥,如果覺得無所謂好不好,就不在意,不外乎這幾種狀態。 當審慮了以後,就會有所決定,想要取是貪,排斥是瞋,或者是痴,然後下面緊跟著就會動發身語了。 所以這個審慮思通常是屬於思業,決定跟動發屬於思已業。

  4. 2020年9月14日 · 回答:雖然那些善法的自性是出於厭患後有,不會導向生死輪迴;但是身語意三門之妙行善業還是屬於有漏業,還是會引生後有,可以說是隨順集諦,因此仍舊歸集諦所攝。 此說善思生死過患,厭離生死意樂所起,引出世道諸善淨法,為隨順集。 故當勵力,引此意樂及無我慧。 這是說,當我們如理思惟生死過患之後,應對生死當中一切的盛事生起厭離心,然後以此厭離心引發我們修習,漸漸地走向出世間道的種種善淨法。 這些善淨之法,雖然是隨順集諦,也確實仍在輪迴生死當中,但也是能使我們漸次透脫出來的因。 所以勵力引發出離心和證得無我慧,才是我們真正要努力的。 由是因緣,若未由多異門,觀察修習生死過患,於生死盛事破除貪愛,獲得對治。 又未如理以正觀慧觀無我義,又離修習二菩提心。 餘諸善行,唯除少數依福田力,悉是庸常集攝,轉生死輪。

  5. 「光」是世界上目前行進速度最快的,一秒鐘繞地球七圈半,沒有任何物質足以超越光速。 而人類的「想像力」則是無遠弗屆,可以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穿梭於過去、現在、未來,把遠方的場景拉到眼前。 所以,想像力比光更快速、曲折、神奇。 修辭學者陳望道首先提出「示現」辭格,並如次界定其意義:「示現是把實際上不見不聞的事物,說得如見如聞。 所謂不見不聞,或者早已過去,或者還在未來,或者不過是超絕時地、超實在的非常辭格。 」,陳氏對「示現」辭格的界定,與二十世紀初葉風行於歐洲的「超現實主義」,就兩者表現手法均著重於想像力的精神活動及超越時間、空間的限制而言,頗多相吻合之處,若說「示現」辭格是「超現實主義」的精髓(即所謂「時空交錯,意象拼貼」)所在,應無言過其實。

  6. 2020年9月20日 · 廣論消文177 見前世身而生憂苦,亦屬增益。. 廣論消文177 177頁10行-178頁7行. 巳四、死後成辦中有之理分十一:. ① 從何處成辦中有 ② 成辦中有之因 ③ 中有身形等. ④ 遣除對“於前世身不起欲樂”之誤解. ⑤ 造善不善中有顯現現前之相 ⑥ 中有所見.

  7. 2013年12月28日 · 鄭有諒金門縣 金湖鎮人,為陸軍官校 四十五期 六十五年班畢業,戰院 八十四年班、國防大學 戰略研究所 八十七年班畢業,歷任連長、營長、參謀主任、砲兵學校 總教官、馬防部 參謀長、軍團砲兵指揮官等重要軍職。 鄭有諒,允文允武,少將退役後,轉任「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台東農場副場長,服務軍旅期間,勤練書法不輟,在台東農場,閒暇時 也喜歡舞文弄墨,並曾獲得 台東美展書法獎項 第一名的殊榮。 鄭有諒 另外 嘗試「神雕書藝」創作。 就是朽木創作 + 書藝,將每塊朽木,幻化成精緻的藝術品外,也 以感性詩句 融入創作。 把 一塊塊 被 常人視為 廢物的木頭,變成了 一件件 令人驚嘆的雕刻藝術品。 意譯: 開啟窗戶, 天天 看見 青翠的山峰, 青山 歲歲年年,樣貌 都那麼青翠, 沒有什麼改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