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6月9日 · 這個PW都好難破 (日本馬拉松之父金栗四三) Published by 陳伯 Yiu Kwong Chan on 2017-06-09. 這個 Personal Worst 不是以日、月、年來做單位,而是用世紀。. 是超過半個世紀,準確點說是 54年8個月6天5小時32分20.3秒 。. 締造這個紀錄是有日本馬拉松之父之稱的 ...

  2. 2024年3月6日 · Eliud Kipchoge. 女子選手. 卡倫金人的長跑實力令人拜服,大致而言卡倫金人的生活環境以至生活習慣,都令他們擁有頂尖的長跑實力。 高海拔生活. 卡倫金人居於海拔2,500米以上,令體內紅血球的數量比一般人多,在耐力運動上相當有利。 近年藉由他們的長跑實力,令當地發展為長跑基地,吸引世界各國的長距離運動員到這裡進行高地訓練。 健康飲食. 肯雅以粟米為主要食糧,較少攝取蛋白質類的食物,這種飲食習慣較易恢復疲勞,容易長期在訓練上維持更好的狀態。 生活習慣. 當地人自小赤腳跑步上學,跑步成為他們的日常生活習慣,也令他們學習正確的跑步方式。 貧困經濟. 卡倫金人的經濟以農業及放牧為主,生活艱苦,當地人以成為職業運動員為晉升為富裕階層的一大途徑。

  3. 2023年2月10日 · 2023-02-10. 第25屆渣打香港馬拉松將於本周日 (2月12日) 舉行,並成為首個放寬防疫措施後,吸引海外參與者的體育盛事。 大會成功邀請13名海外精英跑手出戰本屆馬拉松。 於賽前記者會上,他們與今屆本地精英跑手及10名歷屆渣打香港馬拉松冠軍齊集一堂,慶祝賽事踏入第25屆。 賽前記者會由署理體育專員鄭青雲先生及大型體育活動事務委員會主席吳守基先生擔任主禮嘉賓,並聯同一眾代表為活動揭開序幕。 大會祝願各跑手跑出驕人成績,並邀請全港市民在比賽當日一起感受賽事氣氛,為跑手打氣。 為了備戰這項獲世界田徑聯會 (WA) 認可的級道路賽,海外精英跑手已陸續抵埗,適應本港的氣候及環境,積極備戰。

  4. 2024年1月22日 · 渣打香港馬拉松2024 | 非特邀選手奪總冠軍,446名「萬金選手」誕生. Published by Fitz運動資訊 on 2024-01-22. 萬金先生大合照. 今年渣打香港馬拉松賽事吸引了大約74,000名人士報名參賽,全馬、半馬和10公里分別在尖沙咀彌敦道和天后東區走廊起步。 比賽清晨雖然氣溫驟降,但體感舒適,反而有利選手發揮。 比賽焦點全程馬拉松挑戰組別,由五名來自非洲的特邀選手於中段開始順利帶出,大家互有領先。 及後非特邀選手、來自肯雅的 Seroi Anderson Saitoti 加入戰團,他並同在龍和道開始快放,拋離對手,最後以2:12:51擊敗一眾特邀選手奪得總冠軍。

    • 第五位: 首爾國際馬拉松
    • 第四位: 芝加哥馬拉松
    • 第三位: 紐約馬拉松
    • 第二位: 波士頓馬拉松
    • 第一位: 渣打杜拜馬拉松
    男女子冠軍: 各得美金$80,000 (約港幣$620,000)
    佢嘅冠軍獎金唔算好多,不過時間獎勵就好勁:
    男女子冠軍: 各得 美金$100,000 (約港幣$780,000)
    達標 (時間年年唔同),再加美金 $75,000 (約港幣$587,000)
    總獎金 美金 $705,000
    男女子冠軍: 各得 美金$100,000 (約港幣$780,000)
    跑到達標 (男: 2:05:30; 女: 2:22:30),再加美金 $50,000 (約港幣$391,000)
    總獎金 美金 $850,000
    男女子冠軍: 各得 美金$150,000 (約港幣$1,175,000)
    男女子亞軍: 各得 美金 $75,000 (約港幣$587,000)
    四屆冠軍肯雅的Robert Kipkoech Cheruiyot,是波士頓馬拉松奪得最多獎金的跑手,多年來他贏得469,000美元
    男女子冠軍: 各得 美金$200,000 (約港幣$1,567,000)
    破世界紀錄,另加 美金$100,000 (約港幣$780,000)
  5. 2016年9月9日 · 我加入了一個邪教叫 MidAgeOnG. 大約三、四年前,朋友間輾轉相傳有一大幫人每星期天晨光初暮天色尚黑之時,會在香港跑馬地馬塲由一位教練帶領之下一起做運動,更聽聞說他們做的不是輕輕鬆鬆的晨運早操或是甩手操之類,而是務必令你汗流浹背氣喘如牛的 ...

  6. 2018年2月20日 · [香港單車隊] 在追求速度的大世界 創造奇蹟 | Fitz 運動平台. Fitz Feature. 正所謂「天下武功,無堅不摧,唯快不破」。 在現今追求速度的世界,要領先同群、走在最前,「快」固然重要,但流動性和快速的整合能力,同樣不可或缺。 講速度,香港雖是個彈丸之地,但在世界地圖裡這一點紅,也有一支讓我們驕傲的世界級單車隊。 由黃金寶年代,到現在李慧詩、張敬樂、梁峻榮等超過數十人的大軍團,香港單車隊已經走入全職業化訓練超過二十個年頭,當中的關鍵人物,就是總教練沈康。 沈康教練 (左二)與李慧詩 (中)在馬來西亞舉行之亞洲錦標賽,一同站上頒獎台. 說 沈康是個「魔鬼教練」,其實一點也不過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