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2月19日 · 2023/11 更新 :讓大腦重新開機:在這 4 種焦慮超載困境下,我的心智重啟策略 這個現象其實很像是我們在連續假期即將結束準備開工的時刻

  2. 2018年3月31日 · 我建議的方法如下 :放假前,為你目前正進行到一半的每一個工作寫份筆記,筆記中列出「這些工作已經做了什麼? 」、「接下來還可以做什麼? 」就是盤點好這樣一份清單即可。 這樣一來,你已經確切地記住自己做到哪一步驟,收工後只要看一下清單,就知道接著從哪個步驟開始做,不需要再去浪費找回工作進度與狀態的時間。 2. 對開工感到不確定 VS. 放假前擬好開工待辦清單. 為什麼我們很不想回去上班呢? 其中一個原因是對上班後要面對的專案壓力、任務進度感到擔心與恐懼,而這樣的擔心與恐懼,常常來自於我們不確定到底可以接著做什麼才好? 不確定上工後有沒有辦法把專案順利完成? 但是,每次遇到連續長假,我們就會告訴自己:「先不要想,先去放假,反正一切等回來再說!

  3. 2015年2月22日 · 這時候,怎麼辦才好呢? 雖然,十幾二十個以上的工作任務不可能自己忽然完成,你該做的事情終究自己必須花時間去做到。 但是,確實可以有一些方法, 讓這份落落長的待辦清單變短」 ,讓自己上工日不會面對一份處理不完的任務清單也讓自己相對減少開工日的壓力這個方法不是幫你把任務自動完成而是幫你紓解恐懼降低拖延讓工作順利開始前進。 步驟一:拆解那些沉重的工作任務. 即使已經有一份落落長感覺做不完的工作任務清單,但是大多時候我們寫下來的任務清單可能還不夠長,在把任務清單「變短」之前,要先把任務清單「變長」。 這是什麼意思呢?

  4. 2019年1月28日 · 所以第一步,確實的在每天的行動清單上,把確定已經會被佔用的時間先列出來,避免排出超現實計畫,避免誤以為我有很多時間可以做很多事情。 如果你尚未做過這樣的規劃,這次春節連假差不多一週多,剛好可以試試看這個行事曆格式:「 做計畫反而更拖延? 練習「未計畫時間表」,自製範本範例下載 」。 她會帶來三個好處: 避免排出超現實計畫,結果充滿挫折,什麼都做不到。 但也能真正看到還可利用的時段,不會覺得時間都被佔滿。 從自己真正可掌控的時間開始做計畫。 第二步:設計休息時間與保留精力時段.

  5. 2022年1月26日 · 在Google日曆網頁右方開啟 Google Tasks 工作列,新增一項一項我們要完成的任務。 可參考何謂任務單位: 如何辨識任務單位? 4個案例分析幫時間管理系統不淪為雜事管理. 切割子工作. 但是一個重要任務,往往需要多個執行步驟,如果想要拆解任務中的行動清單,可以利用「子工作」(縮排)的功能來完成。 設定時間排程. 無論是任務或是子工作,如果有明確必須完成、交付的時間, 可以加上時間安排,這時候這項工作就會被安插到 Google 日曆中,變成那一天的待辦清單。 可設定重複執行時間. 例如每個月底幾號要提交工作報告,可以設定重複循環的工作,自動安插到未來每個月的行事曆。 可以安插在會議行程之間的空檔時間.

  6. 2021年2月17日 · 這時候就需要另外的「專案、任務管理工具」。 而「專案、任務管理工具」最需要的功能,也不是複雜的時間提醒,而是簡單但有用的「拆解」功能,可以拆解: 應該如何行動? 有哪些具體步驟? 有哪些替代方案? 這三個拆解,才是任務能夠有效往前推進的關鍵。 可延伸參考: 拆解下一步行動的思考流程圖範本,你也做得到專注不瞎忙的參考步驟. 任務只要知道怎麼行動更有效,可以利用任何時間往前推進,反而不一定要硬在行事曆上安排時間做某個特定行動。 二,保護時間思維. 問題點: 很多時候,我們使用行事曆不是在真正的規劃時間,而只是把行事曆當作一種「填寫工具」。 這個意思是,我們只是用行事曆記住被交付事件的時間,於是行事曆總是處在一直被慢慢的填滿,甚至充滿的各種衝突事件的情況,因為我們只是在「填寫」。

  7. 2021年8月27日 · 預約說明. Event duration 預約長度:一次可以預約多久時間。 Minimum meeting padding 預約緩衝時間:跟前一個、後一個會議之間要間隔多久。 例如我設定 30 分鐘,那麼 10:00 結束前一個行程後,要 10:30 才會繼續開放預約時段。 可預約日期:禮拜一到禮拜日的每個時段,可以設定哪些時段可以預約,然後每週循環。 如果使用「 TidyCal 」的付費版,還可以在最後加上線上付款的機制。 接著來到「Integrations」,在這裡可以直接跟自己的雲端行事曆連結,只要註冊帳號就能完成連結。 以 Google 日曆來說,連結後,免費帳戶可以指定一個行事曆當作主日曆,讓預約者直接在上面預約時段,並錯開我已經安排會議、行程的時間。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