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0月10日 · 就今次中國人民銀行的降準措施,所釋放的7,500億元可作為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和創新型企業的資金來源,推動實體經濟健康發展。 3.定向降準及全面降準的分別? 定向降準較具方向性,向特定金融業進行降準,例如大型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等;全面降準則適用於所有金融機構,不限於農村小銀行等特定機構。 4.降準對經濟有什麼影響? 降準通常被認為是央行向市場「放水」,目的於增加市場的資金流動性,令內地中小企業較容易借到錢,維持經濟增長。 另外,反映製造業狀況的9月份的中國採購經理指數跌至近7個月低位(50.8),有分析指,降準做法可穩定市場情緒。 5.降準會令人民幣貶值? 翻查最近3年的人行降準紀錄,降準後人民幣滙價升跌,似乎沒有既定的規律。

  2. 2018年10月8日 · 一文話你知. 中國人民銀行宣佈下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又稱「準」)1個百分點,共釋放資金7,500億元人民幣,是年內的第4次。 經常聽到「準」,但人行為何有此舉措? 對經濟會有什麼影響? 對於人民幣升跌是好事或是壞事? 一文解釋你知。 何謂存款準備金率? 為保障存款人的利益,各國的中央銀行規定商業銀行不能將所吸納的存款全部用於發放貸款或者是進行炒股票等金融投資,必須保留一定比例的資金,存放在銀行內或繳存在中央銀行,以備客戶提款的需要。 而存款準備金與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銀行存款準備金率。 為什麼要準? 各國的中央銀行通過準,可直接影響金融機構的對外信貸的資金流動性,從而達至宏觀調控的目的。 若金融機構可用於貸款的資金增加,社會的貸款總量和貨幣供應量也會相應增加。

  3. 2024年5月2日 · 現金流緊張 內房創辦人主動放棄1000萬退休金 自稱「存款不多只有幾千萬」. 許多人窮畢生努力,只為退休後有千萬元儲蓄,可以過安穩生活。. 但有沒有想過,「貧窮限制了想像」,一名内房創辦人近日便主動放棄千萬退休金,其實只相當於他一年的金額,他並 ...

  4. 2024年1月21日 · 2023年末,中國內地的5年定存利率普遍在2.25厘左右,2024年還將迎來幾波息潮——不少銀行已經到2厘。 內房危機、裁員潮、突破新低的就業率,銀行暴雷的新聞,這批存款移民對中國內地的經濟形勢已經相當缺乏安全感。

  5. 2023年12月30日 · Perkins在華爾街底層掙扎時,他的朋友卻依然辭職借貸環遊世界——這成了朋友一生的財富。 而當Perkins數年後想要效仿時,卻發現太多現實因素使得他再也無法實現這個願望。 健康、時間、金錢是獲得人生幸福感的三大要素。 步入暮年,即便金錢數字依然在增長,但健康與時間不再,即便是有錢,某些體驗卻再也買不到了。 多少富豪在暮年一擲千金只為了晚幾天拔管——但這樣真的值得嗎? 未清零的財產,都是你浪費的生命活力. 有人會說,那為什麼一定要清零財產,才算是好好享受到人生? 「一寸光陰一寸金」,這是很樸素的道理。 現代社會工作的本質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在用時間換取金錢,但Perkins則更加直接,他表示,工作就是在用生命活力交換金錢。

  6. 2021年12月24日 · 1. 保障+儲蓄: 要建立穩健的風險管理,可藉人壽、醫療及危疾等的保障計劃,將風險轉嫁給承保的保險公司。 雖然危疾是港人健康的一大威脅,然而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2019年11月發表的數據顯示,平均每7個人僅約1人同時享有醫療及危疾保障。 危疾保障的滲透率偏低,主要因為不少人認為於投保後,若然身體健康無恙,便會感到所繳的保費等同一項「消耗性開支」,付不得其所。 現時市場有些危疾保障計劃同時提供危疾保障及儲蓄功能,若不幸患上危疾,便可獲一筆過賠償;若然健康一直無恙,便可藉計劃累積財富的功能,當選擇退保時或於保單期滿時,獲得現金價值回奉,誠然是「進可攻,退可守」的風險保障規劃;既可為健康建立安全網,亦可為財富增值。 【港人太長命? 怎樣確保退而無憂? : 按此 】 2. 儲蓄+傳承:

  7. 2024年5月3日 · 升市最大是2017年5月,幅度為4.25%;2021及2022年的5月升幅分別為1.49%及1.54%。2019、2020及2023年的5月跌市較大,幅分別為9.42%、6.83%及8.35%。過去20年(2003至2023年),港股5月錄得八年上升,13年下跌,每年5月平均跌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