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失學同失業嘅年青人

      • 雙失青年 雙失青年 ( NEET,全名叫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 ),華語圈又叫 啃老族 、 吃老族 、 傍老族 、 尼特族 ,係指失學同失業嘅年青人,亦即係唔安排就學、唔 返工 、唔進修或者唔參加就業輔導嘅 後生仔 。
      zh-yue.wikipedia.org/wiki/雙失青年
  1. 其他人也問了

  2. 雙失青年 ( NEET,全名叫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 ),華語圈又叫 啃老族 、 吃老族 、 傍老族 、 尼特族 ,係指失學同失業嘅年青人,亦即係唔安排就學、唔 返工 、唔進修或者唔參加就業輔導嘅 後生仔 。. 2013年 英國 18歲至24歲嘅 青年 入面,有1/5無工作 ...

  3. 尼特族 (英語: NEET ,全稱 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 ),是指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不安排就學、不 就業 、不進修或不參加就業輔導的 年輕人 。 尼特族一詞最早出現於 英國 ,之後其他國家也開始使用。 2013 年在 英國 ,18歲至24歲的青年中,有1/5無工作,倫敦有12萬名16歲至24歲的尼特族,平均每4名青年人中就有1人失業,是30年來最高紀錄 [1] 。 同樣的現象也出現在歐盟各國,特別是 東南歐 國家家庭觀念深厚,有些屆齡中年還仰賴與父母同吃住,部分地區全年齡整體失業率甚至高過西歐城市的青年失業率。 名稱與原因 [ 編輯]

  4. “ 雙失”或 “ 雙待” 青年是指界15 至24歲既沒有參與工作也沒有接受教育或培訓的年青人。 而從九十年代後期起,在香港我們也開始用“ 雙失”或 “ 雙待” 來形容這些青年。 本研究旨在 : (1) 描述“ 雙失” 青年的社會經濟特徵、(2) 探討他們從學校到工作的過程、 (3) 分析他們“ 雙失” 、接受就業培訓及工作的經歷、 (4) 闡述他們的工作態度、事業期望及對香港社會的看法、以及(5) 了解他們各方面的生活狀況。 基於實証的研究結果,我們會提出有關的政策建議,以協助青年更好的參與主流社會,並能在勞動市場中找到立足之地,從而有把握的開展自己的個人事業。

  5. 自一九九五年起,從中國大陸持單程証來港配額大幅增添至平均每天150人,其中一半以上是適齡入學兒童,當中約三成來自農村地區和非沿海城市,也有一些是來自農村或屬於弱勢社群。. 在家庭結構方面,近年一份教育研究報告指出不少新移民的兒童是由假單親家庭 ...

  6. 「隱蔽青年」(「隱青」)泛指一群長期不上學、不上班,拒絕社交,不參與社會活動,過着自我封閉生活的年輕人;他們整天把自己關在一個自覺安全及舒適的區域空間,甚少交際應酬,與社會系統缺乏接觸。 各地對「隱青」尚未有統一定義,而香港學者則採用日本對其的定義,把持續隱蔽六個月或以上的青年定義為「隱蔽青年」。 「隱蔽」會令年青人從社交中退縮,減少與人互動及建立人際支援的可能。 「隱蔽青年」的自尊心薄弱,較難融入主流社會;對社會而言,「隱蔽青年」現象可能引致勞動力減少,影響生產力和經濟活動。 「隱蔽青年」對人際社交所持的態度。 *粵語常見使用「老媽子」稱呼自己的母親。 「K.O」即knock out,為拳擊術語。 當選手被擊倒超過10秒內無法站起或站起後無法繼續比賽,裁判判定「K.O」。

  7. bwlss.edu.hk › CustomPage › 136/2021/3D_徐芷琪_雙失青年雙失青年之我見

    為什麼會出現雙失青年呢?顧名思義,雙失青年即是社會上的一群不升學不工作的青少年他們畢業後依靠父母終日無所事事。我認為青少年不應放棄 工作,終日無所事事是不對的。 雙失青年的形成有不同的因素,首先,從個人方面看,一些年輕人長期沉溺

  8. 本文將聚焦一群被社會負面標簽為讀書不成、做不了事的所謂「雙失青年」身上,從不同行業及工作崗位的前景與勞動力供求競爭角度入手,系統性地分析其發展特質,為那些對讀書缺乏興趣,又不介意從事體力勞動的青年,提供一個選擇,並希望藉此打破社會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