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1日 · 2020年12月底,最新的2018年癌症登記報告公布,癌症時鐘再次快轉11秒,平均每4分31秒就有一人因癌症死亡,自1982年起,癌症已經連續蟬連臺灣死因冠軍36年。. 2018年全癌症新個案11萬6,131人,死亡4萬8,784人,增長幅度分別約是4%與1.5%。. 相較於2017年,10大癌症的 ...

  2. 2020年9月1日 · 醫學雜誌《柳葉刀》於2020年1月發表了一項研究,顯示出1990至2017年間,在195個國家及地區敗血症發生率及死亡率的全球估計值:其中2017年全球因敗血症死亡人數高達1,100萬人,占每年總死亡人數的19.7%,即全世界約每5人,就有1人因此病症死亡。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所公布之主要死因統計資料顯示,2019年因敗血症而身故人數為2,925人,死亡率達12.4%,位居當年度死亡主因第12位。 臺北馬偕紀念醫院在發表之衛教資訊中也表示,敗血症病情有可能在數日甚至是數小時內迅速惡化,嚴重則可能引起凝血功能異常、血壓下降甚至於器官衰竭身亡,死亡率高達30~50%。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3. 2020年12月1日 · 以全球來看,罕見疾病其實並不罕見, 據《歐洲人類遺傳學期刊》於2019年9月發表的論文中顯示,全球估計約有3億的罕病病人,此數字相當於國家人數排名第3的美國人口,罕病人數不容小覷。 此外報告中亦指出,臨床上已引證6,172種罕病,其中71.9%為遺傳性疾病,而69.9%的罕見疾病好發於兒童時期。 罕病的定義皆有不同,據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資料,美國罕見疾病的界定為,於美國境內罹病人數低於20萬人次即為罕病;日本罹病人數低於5萬人屬於罕病;臺灣則以疾病盛行率低於萬分之一為罕病標準,並以遺傳性、診療困難性和罕見性來綜合認定。

  4. 2019年3月1日 · 癲癇不是病,而是一種症狀,是大腦產生不正常的放電現象,最大特徵是許多民眾所熟知的肢體抽搐。 然而根據放電部位與個人體質不同,抽搐的部位、規模與時間長短都有所差異,通常僅有三十秒至一分鐘,甚至可能會造成數秒的意識空白。 根據衛福部統計處資料顯示,二 一七年臺灣共有4,873人罹患頑性(難治型)癲癇症。 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統計,二 一五年香港共計5,105人因癲癇入院,其中26人死亡。 在美國疾病管制局的統計中,二 一五年美國共計300萬名成人、47萬名孩童癲癇發作。 據臺灣癲癇醫學會網站資料指出,大約有60%的癲癇找不到原因,而其他找得到原因的癲癇最主要是因為腦部受傷,無論外傷或中風,致使腦部受到傷害,造成大腦異常放電。

  5. 2022年8月1日 · 而放眼全球據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顯示全球約有44億人口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當中非洲有近8成人口感染此菌種為全球最高亞洲部分則有超過一半人口感染

  6. 2019年10月1日 · 帕金森氏症是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為全球第二常見的慢性中樞神經系統退化性疾病目前全球約有800萬餘人罹患此疾病且多發病於65歲以上的老年族群。 根據聯合國資料統計,美國每年約有5萬人確診罹患帕金森氏症,目前約有100萬人患有此疾病,雖然仍無法完全根治該疾病,但只要能及早發現及早接受適當治療,搭配規律運動並保持樂觀心態,相信仍可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達到延緩疾病惡化的效果。 但值得注意的是,帕金森氏症並非失智症,但有3~4成的帕金森氏症患者,會出現失智症的症狀。 隨著人口老化的比例愈來愈高,加上平均壽命的延長,民眾若能及早替自己規劃醫療險、長照險、失能險,相信能為自己在晚年多一份保障,贏得有尊嚴的生活。 長壽風險加劇,加強自益型保單為當務之急. 「大量」增員「人才」,善用公司與團隊系統.

  7. 2020年8月1日 · 失智症大致可分為退化性及血管性2大類並非屬於正常老化範圍而是一種疾病病患時常將其誤認為是正常老化現象而缺乏病識感造成就醫上的困難。 其主要症狀包括健忘、認知能力改變(空間感、注意力、語言能力……)、個性改變或產生幻覺等。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公布的身心障礙者人數資料顯示,臺灣失智症人口有逐年上升的趨勢,2019年臺灣身心障礙者總人數為118萬6,740人,其中失智症患者人數占6萬1,705人;2018年臺灣因失智症而身亡人數為1,521人,位居臺灣主要死因第13名。 另外,臺灣失智症協會所引用國際失智症協會(ADI)之數據,在2019年全球失智症報告中顯示,估計全球失智症患者為5,000萬餘人,到了2050年預估患者人數將攀升至1億5,20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