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0月5日 · 食安中心表示,在一般環境下飼養的淡水魚(例如鯇魚及大頭魚),除了致病菌外,還可能帶有寄生蟲,例如可造成膽管梗阻、肝硬化和引致膽管癌的中華肝吸蟲。 酒、醋、日式芥辣、黃芥辣及香料均不能殺死包括中華肝吸蟲在內的寄生蟲。 市民無論是在港或外遊,切勿進食生或未徹底煮熟的淡水魚。 在吃火鍋或粥品時,須待魚熟透方可進食。 為保障公眾健康,根據《食物業規例》 (第132X章),本港禁售中式魚生。 { {hket:inline-image name="Foodsafe01.jpg"}} { {/hket:inline-image}} 食安中心續指,中華肝吸蟲感染盛行於內地、台灣、韓國及東南亞國家和地區,據粗略估計,本港的腸道寄生蟲感染個案超逾八成是由中華肝吸蟲所致。

  2. 言猶在耳,另有來自內地的常規養殖淡水魚樣本被驗出含有孔雀石綠,市民食用或增加患癌風險。 除政府要加強監管外,市民也要慎選水產,不要過量偏食某種魚類。

  3. 2019年9月9日 · 內地一名中年漢有長期生食淡水魚蝦習慣,誤以為芥末可以殺蟲,日前突然高燒逾攝氏40度,且有輕微慢性肺炎,檢查後確診感染中華肝吸蟲。食安中心指出,淡水魚生不宜生食,有機會感染可致膽管梗阻、肝硬化和引致膽管癌的中華肝吸蟲。

  4. 2019年3月12日 · 有醫生亦提醒,進食未經煮熟的魚類,無論海水魚或淡水魚,同樣有染上寄生蟲的風險,其中「海獸胃線蟲」,常見於港人常吃的三文魚、吞拿魚等海魚,可令人腹瀉劇痛、嘔吐及急性腸胃炎。

  5. 2021年11月8日 · 食魚生恐有感染寄生蟲危機!內地一名少女每月都會食1、2次魚生,惟最近兩個月經常腹痛,更會一天腹瀉5、6次;經檢查後,發現腸腔內布滿寄生蟲,部分寄生蟲甚至咬住腸黏膜,引發腸道損傷出血。有醫生提醒,食用未

  6. 港人熱愛吃三文魚,但有指三文魚含大量寄生蟲及大腸桿菌,港大微生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曾說:「生食(三文魚)如同食屎。」吃養殖三文魚可否避過風險?有魚類專家稱,養魚場環境擁擠,魚類或更易感染寄生蟲。 嗜吃魚

  7. 2022年4月28日 · 有營養師指出,食物中同樣含有維他命D成分,特別是油脂高的魚類與動物肝臟,足夠維他命D有助增強抵抗力以至是骨骼健康,但因油溶性維生素不易排出體外,攝取過反而有機會導致高血鈣,增加血管及器官鈣化等問題。 攝取維他命D方法 ↓ 點 擊 圖 片 放 大 睇 ↓. +1. 對人體有益的維他命D主要是D2麥角鈣化醇及D3膽鈣化醇,註冊營養師黃兆章指,維他命D可幫助身體吸收鈣和磷質,兩者均有助骨骼健康,同時可鞏固及提升免疫力,有研究指若攝取維他命D不足,感染新冠肺炎以至死亡風險都會上升。 另外,維他命D不足亦可影響嬰幼兒發育,成年人缺乏亦可能有骨質疏鬆問題。 黃稱,患者或有抽筋痙攣、全身無力、肌肉痛及情緒低落情況,但通常難聯想到是維他命D不足,往往要驗血才知道。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