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7月6日 · 從歷年數據看我城變遷 — 廿五年來港人身份認同比較. 在過去的廿五年間港人身份認同一直隨着時局變幻而有所轉變可分為三個時期回歸初期至二oo八年是港人對中國人身份認同之高峰港人在這段期間經歷金融風暴沙士爆發等事情o八年 ...

  2. 2024年1月2日 · 香港二 年代第二次大規模工運海員大罷工」,發生於短短兩年後那一次更被廣泛視為香港甚至中國工運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一九二一年末嚴苛生活條件依然無改的大環境下華人海員難忍仲介長年剝削與洋人同工不同酬開始與船公司提出交涉

  3. 2022年1月24日 · 24.01.2022. 袁源隆. 譚志榮, 1941年香港戰役空間史研究計劃. 分享 留言.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凌晨日軍接到開戰指示展開香港作戰」,日方戰機破曉旋即從廣州起飛突入香港領空空襲啟德機場集結邊境的陸軍亦進攻新界與以英軍為首的守衛軍交戰掀起香港戰役」(又稱香港保衛戰之序幕。 隨後十七日,日軍陸續攻陷新界、九龍,香港島,守軍負隅頑抗,直到聖誕節傍晚,港督楊慕琦和駐港英軍司令駐港在半島酒店簽署降書,香港淪陷三年零八個月。 八十年前的香港戰役,在許多書籍著作都有記載論及,但鮮有如去年推出的「1941年香港戰役空間史研究」網上互動地圖及資料庫般,將持續十八日的戰役間的戰鬥發展過程,不同個體和族羣的切身體驗,結合實際的地理空間,同時多面呈現。

  4. 3 天前 · Stephy昨日(29日)亦在微博發文表態愛國,罕有以簡體字留言:「本人鄧麗欣,出生成長在中國香港,一心擁護並堅持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無論是過去現在或未來,我立志參與促進中國香港和大陸之間的文化交流事業。

    • 成功展現工業城巿
    • 展館爭議與偏差表述
    • 不同社羣各謀其利

    大英帝國博覽會(The British Empire Exhibition)於一九二四年及一九二五年舉辦過兩次,選址溫布萊公園,參與展館包括大部分當時英國直領地、殖民地及屬地。在是次檔案研究中,黃培烽聯絡英國做本地歷史研究的組織及歷史愛好者,蒐集相關資料,並收集逾一百八十件藏品。他提到,當地很多歷史愛好者不是從研究角度,而是愛好為先收集物品,再嘗試追溯其歷史;而他的訓練則從社會、歷史角度出發,再去蒐集藏品。「這點對我來說最有趣,因為不是很多東西都可以隨便買到,當然很多明信片上網都買到,但以這個方式逐樣找,再砌成故事,這一樣是困難的,但也是最有趣的。」 「英京賽會」意謂在英國首都舉行的比賽博覽會,黃培烽解釋:「歷史上這種博覽會是有比賽成份,就是比併各地的工業發展。」本來香港展區位於溫布萊公園偏...

    由於展區開支由各殖民地當地政府承擔,香港政府本來憂慮財政問題,不欲參加。黃培烽分析:「雖然時任港督司徒拔的評價相對差,不是很處理到和華人社會的關係,但整個展覽都很skillful,政府一開始就不打算參與,就是避免問題。」例如最初的爭議是何謂香港產品,香港華人參展商可否將中國大陸的產品通過展覽發售等。 另一個爭議落在咕喱、人力車車夫和人力轎車夫上。在計劃初期曾考慮把三者帶往溫布萊公園,唯遭到香港華工的強烈反對而擱置。黃培烽解釋:「這是民族主義的反對,而不是工人階級的反對。香港有出現勞工運動,因為人力車車夫覺得待遇不好,但這是勞工問題,在展區就是民族問題,他們(香港華工)覺得是shameful,不能是華人在歐洲拉人力車,覺得是歧視的。」他也補充指一直以來在不同博覽會內都有人力車,有的車夫甚至不是...

    這些表述正正可以反映不同社羣的利害考量,也是時代環境的政治因素影響。港英政府的表述方式是通過香港將中國納入英國一部分,黃培烽表示:「政府想將未成為殖民地之前的香港情況和二〇年代的香港比較,一個是落後,一個是進步,這是最經典表述殖民地的方式,便是經過殖民統治後,這個地方已經進步。」 至於香港華人社羣,黃培烽也表示據資料所載,香港華人對這種傳統中國的表述是沒有問題的,「他們不介意把香港表述為古代中國,因為可以把本地華人的身份和中華文化的身份連上關係,這是最主要的。當時中國民族主義興起,有不同內戰,在港富人被批評為何在殖民地賺錢而不去貢獻或參與大陸的戰爭?於是他們要證明自己在香港也可以扮演到華人的身份。第二個是避免講現實政治的問題,本地華人都避免講現代中國。」他也考究過當時中國大陸的報紙也沒有什麼...

  5. 2023年7月7日 · 香港中華基金會主席方劉小梅女士祖籍上海走進她位於畢架山的三千多呎的家收藏了不少祖傳字畫及雕塑包括一代丹青大師朱屺瞻的作品及著名雕塑家朱鉻的作品裝潢及擺設中西合璧甚有舊上海名門望族的海派大宅風範

  6. 2023年12月31日 · 31.12.2023. 郭悠悠. 黃家邦. 分享 留言. 兩個月前,在灣仔六國酒店九十周年午宴,資深粵菜主廚馬榮德辦了一場「懷舊宴」,復刻創店時期的粵菜。 他特意翻閱酒店的菜譜孤本嘗試把老菜原版復刻因此席間一件野雞卷百花雞吃在嘴裏回想九龍有半島香港有六國這句老話讓誰也對懷舊菜有了不同的滋味想像。 翻閱六國酒店的創店中菜譜,可見有不少雞饌,從較貴的生扣鴛鴦雞、玉蘭雞,到較便宜的雞內臟菜式,如湯泡腎球、滷水珍肝都有,可以窺見當時的華人食客多愛吃雞,亦普遍接受內臟菜式。 馬榮德師傅現職六國酒店中菜行政主廚,同時也是中廚師協會榮譽會長。 雖達退休之年,他仍心繫香港粵菜的傳承與發展。 在我手上這本菜譜雖然是一九三三年的產物,但它多少反映了上世紀二十年代上流華人的飲食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