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6月29日 · 前新加坡駐香港特使柯新治在海峽時報撰文指出,"一國兩制"在過去20年裏歷經坎坷許多政治社會矛盾激化導致群體抗議和社會分裂削弱了特區政府的執政也削弱了北京對港府的信心比如負責港澳事務的中共政治局常委張德江最近表示香港的高度自治是中央放權而不是京港分權香港不能用這個自治權跟北京對抗。...

    • 黃仲崑為何採「一國兩制」?1
    • 黃仲崑為何採「一國兩制」?2
    • 黃仲崑為何採「一國兩制」?3
    • 黃仲崑為何採「一國兩制」?4
    • 黃仲崑為何採「一國兩制」?5
  2. 2024年4月19日 · 一國兩制的主要內容是:「 一個中國 的前提下, 國家的主體 堅持社會主義制度; 香港 、 澳門 、 台灣 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它們保持原有的 資本主義 制度長期不變;在國際上代表 中國 的只能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 [2] 。 「一國兩制是時任 中國共產黨 第二代 領導核心 鄧小平 在1980年代為實現「統一中國」目標所提出之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原則之一。 「一國兩制」最初的目標是為了解決 台灣問題 ( 海峽兩岸關係 問題),後來擴展到過去分別為 英國 和 葡萄牙 殖民地 的 香港 及 澳門 [3] 。 在一國兩制方針中,香港、台灣和澳門可以(但不必然)能夠保留 資本主義 經濟和社會政治制度,而 中國大陸 則繼續實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制度。

  3. 2021年11月15日 · 根據考古發現和實地考察,香港自古以來是中國的一部分。 可惜西方列強藉清末期間朝廷積弱,屢次舉兵侵犯,其中英國逼使清政府簽訂三個不平等條約,分別把港島和九龍界限街以南割讓給英國,以及把九龍半島北部和新界地區,以99年期租給英國,租借期至1997年6月底為止。 新中國成立後,已故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提出用「一國兩制」解決香港問題,並表明主權問題不可談判。 中英雙方展開多輪談判後 1997年香港順利回歸祖國。 根據考古發現和實地考察,香港先後歸屬四個縣管治,最早可以數到番禺縣 (公元前214至331年)。 其後先後歸屬寶安 (331-757年)、東莞縣 (757-1572年)及新安縣 (1572-1841年)。 英國發動兩次戰爭 三個不平等條約. 西方國家在18世紀工業革命後迅速崛起,並進行殖民擴張。

  4. 其他人也問了

  5. 香港回歸—— “一國兩制從偉大構想到生動現實輝煌歷程) 本報記者 王 堯 連錦添 孫立極 程 龍. 2021年03月29日05:49 |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香港九龍地標——環球貿易廣場(左)(2020年11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盧炳輝攝. 香港金紫荊廣場(2020年4月15日攝)。 新華社記者 吳曉初攝. 港珠澳大橋(2018年7月1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梁 旭攝. 1997年7月1日,零時零分零秒,一個永載史冊的瞬間到來:伴隨著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鮮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在香港會展中心冉冉升起……香港從此進入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歷史新紀元。 奠基. “一國兩制”——中華民族對人類政治文明的獨特貢獻.

    • 一國兩制的矛盾根源
    • 研究問題及主要章節
    • 改善一國兩制實踐的四項建議
    • 結語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以來,在經濟、社會、政治制度,以及建立對外聯繫等範疇上,持續平穩地發展。雖然香港社會仍未就普選和《基本法》23條立法等重大的政治問題達成共識,管治經常遇到困難,但社會大致繁榮穩定,是毋庸置疑的事實。自回歸以來,香港充分發揮「一國」之利和「兩制」之便的優勢, 在國家整體發展上扮演獨特的角色;香港對內地改革開放和區域發展作出了貢獻,同時亦改善和提升了自身的經濟結構。總的來說,一國兩制是成功的;實踐證明,無論對整個國家還是對香港特區,一國兩制是最佳模式。 在整體上成功的前提下,一國兩制的實踐也遇到了不少困難。特別是過去數年出現的新情況,令部分港人開始動搖了對一國兩制的信心。不少人因為未能爭取到他們理想的政治制度而感到不滿和沮喪,一些青年人更想到要離開一國兩制去尋求他們的理想。中央...

    本報告以兩個社會大眾關心的問題為研究的切入點: ( 一) 為何中央近年提出 「全面管治權」,並同時強調《中國憲法》與《基本法》對於一國兩制實踐的重要性? ( 二) 我們應如何客觀地評價一國兩制? 這個制度是否如部分人所判斷,已經失去價值,甚至「無險可守」? 第一個問題的背後,其實牽涉相當多的法學討論和政治分析。「全面管治權」或「憲制責任」等之所以引起關注,除了因為中央過去未有明示一些既有的法理依據外,亦因為這些概念看似與國家領導人的治國理念以及對於香港政治形勢的判斷有關。故本報告既會從憲制及法律的角度,亦會從政治的角度分析中央對港策略形成和轉變的原因。 就第二個問題,我們會回顧《基本法》的起草紀錄及當中牽涉的討論,以展示特區制度設計背後的精神和價值,亦會透過重審和反思香港存在的優勢和潛在的劣...

    根據研究所得,政改和《基本法》23條立法,是一國兩制實踐上的主要政治問題。中央與特區未能共同解決這些問題,是源於雙方對憲制的理解和表述上的差異。此外, 對於如何恰當地運用一國兩制和《基本法》來處理當前的問題和應對未來的挑戰,特區內部也未有充分的討論,以至過去出現了一些輕視一國兩制的客觀成就和可塑性的想法。就此,我們提出了四項主要建議,就一國兩制的發展打開討論空間: 建議一:釐清《中國憲法》在香港的適用性及 香港永久性居民的中國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 香港永久性居民中,不少人同時是中國公民,他們根據《基本法》享有額外的權利。隨著中央愈加強調《中國憲法》和《基本法》教育,以及特區對於國家的責任,擁有額外權利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的中國公民,是否需要根據《中國憲法》對國家負上額外的義務,是必須釐清的問題。...

    藉著此研究, 我們衷心希望各方人士能客觀地評價一國兩制, 並以理性和務實的態度重新審視中央與特區關係的發展, 打破互相猜疑的惡性循環, 建立信任合作的良性互動。我們不但需要對事實客觀分析、理性討論, 更需要尋求突破和化解對立的道德勇氣。忠於原則固然值得尊重,但在處理一國兩制發展中的矛盾上,能夠放下成見,換位思維,互諒互讓,包容共濟,存異求同, 更為可貴。 一國兩制的成功不在於一方吃掉另一方,而在於中央和港人朝同一個方向和願景前進。一國兩制的出現,是現實的需要;它能否成為和平解決政治矛盾的典範, 要看我們的耐心和智慧。

  6. 2022年6月30日 · Reuters. 習近平周五上午為香港新任特首李家超監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五7月1 再次到香港出席新一屆香港政府的宣誓儀式之後發表演說形容一國兩制是好制度沒有理由改變,「必須長期堅持」。...

  7. 一國兩制是經過實踐反復檢驗了的符合國家民族根本利益符合香港澳門根本利益得到14億多祖國人民鼎力支持得到香港澳門居民一致擁護也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贊同這樣的好制度沒有任何理由改變必須長期堅持推動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取得更大成就必須全面准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必須堅持中央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相統一必須落實愛國者治港”,必須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 習近平主席強調,要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維護中央權力和保障香港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后盾作用和提高香港自身競爭力有機結合起來,任何時候都不能偏廢。 隻有這樣,“一國兩制”這艘航船才能劈波斬浪、行穩致遠。 時間屬於奮進者,歷史屬於奮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