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日 · 在財富增值路上,讓自己收入增加是最好的理財方法之一。 但有報告指出,不少僱主為降低成本,採取了「提供誇大職稱」的策略,這情況在香港及大中華區較為常見,但只會造成反效果,導致公司內部效率低和不公平,並可能最終導致員工流失。 報告指,大中華區僱主常誇大職稱以降低成本; 香港六成的年輕員工期望12-18個月內可以晉升; 七成員工表示新的職稱無法使他們留在公司。 「負責人」或「經理」經驗要求不超過兩年. 專業招聘機華德士 (Robert Walters)指出,職稱膨脹現象在香港及大中華區較爲常見,這是在經濟不確定的背景下,僱主降低成本的措施之一,為吸引和留住人才而提供誇大的職位名稱,這種做法往往並不需要相應的經驗、技能或者匹配的薪資。

  2. 2024年3月25日 · 5位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向CNBC分享了理財秘訣,有助於讀者實現自己的財務目標。 每位富豪都有不同的成功故事,有人靠創業、有人靠積極投資、還有人通過節儉生活累積淨資產。 5位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向CNBC分享了理財秘訣,有助於讀者實現自己的財務目標。 理財秘訣一︰把自己放在首位. 32 歲企業家兼PayBump創始人Jasmine McCall利用數字產品銷售和YouTube廣告每月賺取143,000美元(約111.54萬港元)的被動收入。 她通過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並成為自己的老闆而取得了巨大成功。 在專注於自己的業務之前,McCall作為亞馬遜的HR賺取了數十萬美元的收入。 薪水不錯,但她無法實現身為新手媽媽真正想要的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3. 2023年12月13日 · 華德士香港董事總經理 John Mullally表示,雖然2024年香港的招聘市場將有所改善,但僱主及受訪者的信心仍然相當疲弱,招聘人數目前未有顯著的增加。 半數想跳槽但考慮Counteroffer. 未來1年內仍有74%的僱員在積極尋找工作機會,晉升(37%)是轉工的主要原因。 值得關注是,當被問到是否願意考慮現職僱主的反建議(Counteroffer),52%的受訪者表示即使在接受新工作後也會考慮。 然而,這種回流並不穩定。 調查顯示,曾經有反建議的受訪者中,38%在6個月之內亦離開該公司。 John Mullally 表示:「隨著薪酬預期下降,員工越來越重視工作穩定和事業發展機會。 」「一旦決定辭職,然後重新考慮反建議,可能在日後會有更多問題,而實際上可能不會改變最初辭職的原因。

  4. 2024年4月15日 · 2024年第一季,美國經濟仍過熱,減息預期急挫,債券價格受壓,中港股繼續低迷。 近1年,20隻基金中有五隻見紅,當中四隻為中港股票基金、一隻為債券基金( 環球債券基金 ); 2024年首季,錄四隻下跌,當中兩隻為中港股,其餘為 保證基金 及環球債券; 首季滙豐MPF最佳基金為 北美股票基金 ,大賺10%; 3月全部成份基金回報正數, 智優逸歐洲股票追蹤指數基金 賺3.85%,為滙豐MPF最佳。 中港股落後. 長短線均見紅. 中港股2024年首季復甦緩慢,拖累相關基金表現。 中港股基金是滙豐MPF中表現最差,但跟行內同類基金比較則中規中矩。 短線: 恒指基金 及 中港股票基金 3月分別微升0.55%及0.11%,但近1年血虧(-16.46%及-18.44%),均在59隻同類基金的中游;

  5. 2023年6月12日 · 美國億萬富翁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近日確認,將其250億美元金融帝國的控制權交給兒子Alexander Soros。 索羅斯是世界最成功的投資家之一,曾創立全球最大對沖基金之一量子基金.

  6. 2021年9月3日 · 瑋傑自言,初次投資是一場「王子復仇記」。眼見父親於70年代炒孖展損手,他便決心學好投資,期望能夠在股市中獲利,為父親「復仇」。他認為,父親炒孖展被斬倉的經歷,令他更認知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有時寧願少賺一些,也不願承受過於風險。

  7. 2023年5月1日 · 美國一位24歲的百萬富翁Lucas Lee-Tyson信奉「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原則,他向《紐約時報》分享了其最大的致富秘訣︰要更聰明地工作,而非花長時間埋頭苦幹。 靠網絡致富 年入600萬. Lee-Tyson來自德州奧斯汀,從十幾歲起就利用互聯網的力量,找到了賺外快的方法。 13歲時,他在網上推銷自己的製圖,以每條5美元的價格出售定制YouTube頻道橫幅。 十年後,他成爲數字營銷公司Growth Cave的CEO,每年賺取600萬美元。 公司業務是向希望了解社交媒體廣告的企業家提供課程。 時間不能換金錢. 「關於致富和成功的最大誤解是,你必須長時間工作,用時間換取金錢,」Lee-Tyson說。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