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8月28日 · 黃致豪 ╳ 林立青──當我們討論死刑. 閱讀最前線編輯群。. 「你天天讓受刑人摺紙蓮花,摺二十年,就會變好人嗎?. 律師黃致豪在與作家林立青共同出席《 死囚的最後時刻 》座談會時,與現場來賓分享了這句話。. 「這是我的一個當事人,在他死 ...

  2. 標籤: 黃致豪 Posted on 發表於 2021-02-26 2021-02-26 By 愛麗絲 專訪 溫柔同理,讓科學走向日常,讓知識更有力量——專訪三月店長「哇賽!

  3. 2017年11月24日 · 主講:黃致豪律師/文章整理:黃亦安. 人人心中都有鍵盤柯南,人人都想成為福爾摩斯,只憑雙眼一瞪、手指一摸、眉頭一皺,就能滔滔不絕地說出犯人的面貌和作案手法,然後瀟灑地轉身離開,留下一群滿臉敬畏的警察在原地。 但是,這畢竟是我們從小說和影視作品中看到的夢幻場景,在真實世界中,執法人員真的是這樣用行為科學來偵查案件的嗎? 《 破案神探 》系列講座的最終場,我們請到了黃致豪律師現身說法,身為一個邏輯嚴謹又幽默風趣的宅宅司法行為科學研究者,他將要狠狠打臉修正流行文化中對犯罪剖繪的錯誤印象,將犯罪剖繪這門技術從大衛魔術的寶座上拉下來,告訴我們其背後的理論基礎,以及實際應用時會遇到的種種規範與限制,破除罪犯側寫的神話,回歸到科學的原則,如此一來,犯罪剖繪才能真正協助我們更接近真實。

  4. 2022年8月29日 · 黃致豪 林立青 當我們討論死刑 無論你支持或反對,都應該聽她談談她的工作 見證死刑

  5. 2022年11月2日 · 高野和明的小說《 十三級階梯 》(13階段),故事開始。. 乍看之下,《 十三級階梯 》是個講冤案救援的故事,但毋需明講,大多數讀者也都讀得出來這是個討論「死刑」的故事──俺出版《 FIX 》之後,有人說俺不該把「冤案」和「死刑」連結,但 ...

  6. 2019年8月28日 · 從事教育與家庭諮商工作的戈斯坦,曾進行多項專案研究計畫。. 她認為人之所以會在網路上呈現出「選擇性正向」版本的自己,並非是刻意想要造假,而是受到文化規範的制約。. 戈斯坦指出:「當你在街上遇到朋友隨口問起你的近況,通常你一定會 ...

  7. 2019年8月29日 · 「我是她的媳婦! 角色,似乎是最容易的答案,相應的義務既包套處理,也有簡易的參照行為模式,更容易落入他人與社會的期待。 然而,德國屬於社會福利國家,擁有完善退休養老制度,以及周全的醫療、照護體系,由國家擔負急難救助與傷病照顧的責任,因此親屬角色自然就少了照顧的「強制」義務。 相較臺灣,若是面臨家人重症或老人罹病,往往會帶來家庭生態的重大改變與成員壓力,甚至得辭去工作長期照料,特別是媳婦與女兒,或是未婚單身的子女,通常被視為必然的「免費」勞動力。 我的「志願義務役」多少受臺灣傳統價值的影響,而這也挑戰了德國醫護人員的思維,特別是德國著重個人主義,少有家屬會願意突然改變生活節奏與安排,投入居家安寧照顧的工作。

  1. 相關搜尋

    黃長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