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10月14日 · 在我国殷代甲骨文中,就已新星的记载:“七日己巳夕兑出新大星并火”,堪称世界上最早的新星记录。从殷代至公元1700年,中国共记录了约90颗新星和超新星。其中最引人注意的要算宋仁宗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位于金牛星座附近的超新星爆发。

  2. 科学网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管,中国科学报社主办的综合性科学网站,主要为网民提供快捷权威的科学新闻报道、丰富实用的科学信息服务以及交流互动的网络平台,目标是建成最具影响力的全球华人科学社区。

  3. 2018年3月8日 · 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来形容香港科学馆再贴切不过。. 科学馆占地12000平方米,其中永久展览厅总面积约为6500平方米,但馆内却保有展品逾500件,当中70%还是互动展品,目的在于鼓励参观者通过操作展品发现其中的科学原理,体验探索和学习科学的乐趣 ...

  4. 2019年1月8日 · 科学探索的确需要开放的思维,宽松的环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要以科学的名义就可以不顾任何伦理道德规范。. 科学是人类的工具,如果不加限制的滥用,就无法创造新世界反而会产生悲剧。. 值得欣慰的是,今年11月,当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出现时 ...

  5. 当代科学背负三大原罪,即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科学预测和技术评估的困难、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发展的不平衡,这根源于“科学基因”的缺陷。 “数学”能使科学知识精确,“实验”能使科学知识可靠,“逻辑”能使科学知识系统,但它们不能保证科学知识造福人类。 对于作为理性事业的科学,从理性结构分析,其“基因缺陷”乃价值理性的缺失。 按韦伯的理性二分法,理性可区分为求善的价值理性和求真的工具理性。 科学理性局限于求真的工具理性,长期以来把价值问题的理性思考推给外部社会,忽视了对人性世界的关怀。 善与恶根源于人类兼具自然与文化的二重性,即人类既属于自然又属于文化。 作为自然演化的偶然产物,人类属于自然;而作为文化的自觉创造者,人类属于文化。 自然是人类的生存条件,文化是人类的生存方式。

  6. 2021年9月4日 · 在登陆火星后的日子里,毅力号表现如何,做了什么,要去往哪里? 这篇文章(上下两部分)将为你一一揭晓。 毅力号——会采样的机器人版火星地质学家. 毫无疑问,火星2020任务的毅力号火星车是截至目前美国送往火星最先进、最复杂的无人探测器。 毅力号重1025千克,大小类似于一辆家用SUV。 毅力号沿用了好奇号火星车的设计,所以毅力号看上去整体与好奇号相似,但也做了一系列的升级改良。 例如,毅力号的相机增至23台,可以从车身的不同位置以不同分辨率拍摄图像,更好地协助毅力号感知环境。 汲取了好奇号车轮出现严重破损的经验,毅力号改良了车轮设计,一方面把车轮变得更厚实、更耐用,另一方面在车轮上采用了温和波纹设计的弧形钛辐条,比好奇号车轮上的V型弯折能更好地减少车轮破损。

  7. 2019年1月8日 · 越过伦理的边界. 2018年11月26日,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的消息,令国内外舆论哗然。. 基因编辑技术的不完善将会给刚刚降生的婴儿带来怎样的影响,不免让众多科学家忧心忡忡。. 毫无疑问,科学技术本质上是没价值偏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