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野火集 》和《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 1985年出版處女作《龍應台評小說》,後有雜文、文化批評、小說、散文、紀實文學等多種作品,如《 野火集 》和《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等,言行遍及華人地區如 兩岸三地 、 新加坡 ,以及德國 等地,具影響力。
      www.wikiwand.com/zh-hk/龍應台
  1. 龍應台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目次. 序言. 家世. 生平. 政治經歷. 佚事. 言論影響與爭議. 著述.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龍應台 [注 1] (1952年2月13日 — ),另有 筆名 胡美麗 [1] , 臺灣 作家 、文學學者、 政治人物 。 高雄縣 大寮鄉(今 高雄市 大寮區)人 [2] , 籍貫 湖南 衡山 [3] 。 大學 畢業於 國立成功大學 外國語文學系,後獲 美國 堪薩斯州立大學 英美文學 博士學位 。 是 臺北市政府 首任 文化局 局長和 文化部 首任部長,亦曾在 美國 、 德國 、 臺灣 、 香港 的多所大學任職。

  2. 龍應台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目录. 序言. 家世. 生平. 政治經歷. 佚事. 言论影響與爭議. 著述.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龍應台 [注 1] (1952年2月13日 — ),另有 筆名 胡美麗 [1] , 臺灣 作家 、文學學者、 政治人物 。 高雄縣 大寮鄉(今 高雄市 大寮區)人 [2] , 籍貫 湖南 衡山 [3] 。 大學 畢業於 國立成功大學 外國語文學系,後獲 美國 堪薩斯州立大學 英美文學 博士學位 。 是 臺北市政府 首任 文化局 局長和 文化部 首任部長,亦曾在 美國 、 德國 、 臺灣 、 香港 的多所大學任職。

  3. 2024年5月14日 · [4] 1985年出版处女作龙应台评小说》,后有杂文文化批评小说散文纪实文学等多种作品《 野火集 》和《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等,言行遍及华人地区如 两岸三地 、 新加坡 ,以及德国 [5] 等地,具影响力。 [6] [7] 为“推动全球意识”,创办 龙应台文化基金会 。 家世 [ 编辑] 龙应台的父母在 第二次国共内战 中迁往台湾。 父亲 龙槐生 是 湖南 衡山 人,十五岁时加入 宪兵队 ,曾参与 中华民国抗日战争 中的 淞沪会战 和 南京保卫战 ,来台后任警察。 母亲 应美君 是 浙江 淳安 人,1949年迁至 高雄 。 二人有四子一女:长男龙应湘留在大陆;其他的四个子女在台湾成长,胞弟 龙佛卫 为 精神科 医师,曾任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 松德院区院长。 [3]

  4. 作品名稱 :目送. 創作年代 :21世紀. 文學體裁 :散文集. 作者 :龍應台. 首版字數 :13萬字. 首版時間 :2001年. 內容介紹. 《目送散文集共由七十三篇散文組成是為一本情感性的文集書中龍應台寫父親的死亡母親的衰老和失智寫對父母的憐惜和體恤寫兄弟攜手共行兒子的離別朋友的牽掛寫自己的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以及一個人的走路賞樹觀鳥拍照生活等。 從牽著孩子幼小的手、情意滿滿的親情,到青春後期孩子與自己漸行漸遠的背影;從陪著年邁母親如帶著女兒一般,思及自己也曾是父母眼前一去不返的背影,龍應台娓娓道來。 正如作者所說:“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5. 0. 龙应台1952年2月13日生于中国台湾省 高雄市 大寮区 眷村,当代作家、政治人物。 1974年毕业于 台湾成功大学 外文系,1982年获 堪萨斯州立大学 英美文学博士 [1] 。 1985年出版书评《 龙应台评小说 》《 野火集 》印行100版,风靡台湾,对80年代台湾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3] 。 1988年出版著作《 人在欧洲 》 [2] 。 1996年出版《龙应台自选集》5种。 1998年著作《 啊,上海男人 》《 这个动荡的世界 》《 故乡异乡 》在上海发行 [4] 。 1999年出版《 百年思索 》。 2007年出版文集《 亲爱的安德烈 》。 2008年出版散文集《 目送 》 [2] 。 2018年出版文集《 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 》 [6] 。

  6. 2022年4月25日 · 2022/04/25, 文學. 龍應天長地久》:真正留在你身旁我才認識了九十三歲的你失智的你. 作家龍應台於2020年8月16日出席作品大武山下讀者見面 和讀者分享寫作歷程。 109年8月16日Photo Credit: 中央社. 精選書摘. TNL精選書籍,讓你站上文字巨人的肩膀,遠眺世界。 訂閱作者. 收藏本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那是因為我們每一個在假裝正常過日子的中年兒女其實都知道,我們所給的這一切,恰恰是你們最不在乎的,而你們真正在乎和渴望的,卻又是我們最難給出的。 我們有千萬個原因蹉跎,我們有千萬個理由不給,一直到你們突然轉身、無語離去,我們就帶著那不知怎麼訴說的心靈深處的悔欠和疼痛,默默走向自己的最後。 文:龍應台. Tags: 散文. 龍應台.

  7. 龍應台_百度百科. 龍應台1952年2月13日生於中國台灣省 高雄市 大寮區 眷村,當代作家、政治人物。 1974年畢業於 台灣成功大學 外文系,1982年獲 堪薩斯州立大學 英美文學博士 [1] 。 1985年出版書評《 龍應台評小説 》《 野火集 》印行100版,風靡台灣,對80年代台灣社會產生巨大影響 [3] 。 1988年出版著作《 人在歐洲 》 [2] 。 1996年出版《龍應台自選集》5種。 1998年著作《 啊,上海男人 》《 這個動盪的世界 》《 故鄉異鄉 》在上海發行 [4] 。 1999年出版《 百年思索 》。 2007年出版文集《 親愛的安德烈 》。 2008年出版散文集《 目送 》 [2] 。 2018年出版文集《 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