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月1日 · 特輯內文. 黃敏義:強健體質,接軌國際,重回保險本質. 文 崔浩風 照片 受訪者提供.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1 年 1 月 1 日. 1387. 0. 2020年接連面對疫情與商品轉型的影響,為因應逐日逼近的IFRS 17與ICS 2.0,壽險業勢必要調整自身戰略,強化自身體質,接軌國際標準,重回保險本質,才能為民眾帶來更加長遠的保障。 雖然2020年整體業界面臨新契約保費近年來的新低水準,但臺灣保險業在保費總收入、保險密度及保險滲透度一直是國際保險市場的重要指標。 然而2020年因金管會嚴管儲蓄險,整體新契約保費面臨衰退,臺灣去年在上述國際3大指標的表現則有待觀察。

  2. 2024年1月1日 · 面對多元挑戰,業務員能力及專業、通路組織戰力,必須得到相應的提升與擴展. 黃敏義談到,2024年保險業將面臨多元挑戰,當中包含科技創新、資源分配、人口變化、以及主管機關的監管要求。. 但危機也是良機,當前民眾健康保障以及退休規劃的需求不斷 ...

  3. 2021年2月1日 · 一、業務人員的優勢將更被凸顯. 過去,相信不少業務人員都能感受到來自理財專員與投資顧問帶來的競爭壓力,但是那些年感受到的競爭壓力,很多時候是來自與投資報酬率高低的商品比較,不少業務人員總是預設客戶愛聽這些,甚至把這些放在保險基本面之上,用儲蓄、投資報酬率來談保險,保障淪為附加說明,業務人員和理專的邊界也逐漸模糊。 但根據最近許多官、產、學調查,不少從業人士認為保險業務人員和理財專員的差異將逐漸被拉大: 政大CARDIF銀行保險研究中心最新公布的「2020年銀行保險調查」顯示,愈來愈多的銀行保險從業人員意識到一件事:自從儲蓄險優勢不再,保障型的保單商品將成為銀行通路的銷售趨勢。

  4. 2023年7月1日 · 鳳凰花開,驪歌響起,畢業生紛紛高拋學士帽。走向職場的畢業生,每一年都為保險團隊裡注入新血和活力,但是社會上卻有不少聲量指出Z世代說話直接、離職率高,甚至不容易融入團隊中等特質。

  5. 2019年5月8日 · 王玉環談及從業生涯成交的一筆最難的生意,她到最後能扭轉頹勢,依靠的是2個關鍵:「覆就是力量」與「定時問候客戶」,在無法掌握客戶的變化中,用行動創造更多的希望。

  6. 2024年1月1日 · 特輯內文. 簡仲明:接軌國際會計制度及商品結構轉型,是壽險業兩大挑戰. 文 許仲博 攝影 許紹猷.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4 年 1 月 1 日. 272. 0. 國際會計制度準則本身是原則性的規範,主管機關與保險公司在討論後,已研擬一套因應的法規,在未來的平行測試中,亦會再根據情況進行必要的調整。 為穩健經營,保險公司商品轉型是必然,保險業務員應多強化保障型商品相關專業,同時更留心客戶未來是否會面臨保障缺口的潛在風險。 「2023年對壽險業來說是相當挑戰的一年,而挑戰仍在持續進行中。 」從2022年延續至今的美國強力升息,對壽險業的影響直接反映在其財務報表上,該如何應對利息變動的市場環境,是所有保險公司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

  7. 2024年5月1日 · 吳柏增指出,引發興趣的方式不局限於當面對談,有時一部影片、一則貼文、一個時事議題,都有可能引發客戶的興趣;而保險業務員則需要關注,在客戶所有感興趣的事項中,自己可以提供哪一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