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2日 · 它是旋花科一年生寄生纏繞草本植物菟絲子的成熟種子,功效補腎固精、養肝明目、止瀉、安胎。 治理不育不孕的名方五子衍宗丸」,就是以菟絲子為主藥。 它又是補腎安胎臨床常用藥,清末民初張錫純的「壽胎丸」,同是以菟絲子為主藥。 不願動者動之,桂枝是我的喜用藥。 菟絲子解決了精子不足問題後,就要讓精子動起來,增强其活動能力,才有機會在陰道惡劣環境中,奮勇游戈,接觸卵子,令女方懷孕。 因此有必要借助桂枝溫熱之性,增强精子活動能力。 曾治一病人,整天烏眉瞌睡,沒精打彩,總是想睡,診為嗜睡症,病因是身體熱能不足,動不起來,我處方桂枝湯,並加重桂枝份量,收到預期之效。 不同疾病,用同一方法治癒,中醫稱為「異病同治」。 相關文章. @黃潤波博士.

  2. 2017年10月26日 · 明報專訊現今醫療科技發達藥廠積極研發新藥愈來愈多疑難雜症已有治療藥物惟因研發成本龐大和涉及專利權不少藥物定價極為高昂有病人有藥無錢食」,或在有機會試新藥前病亡這情況觸發社會對支援罕見疾病患者用藥的討論有人提出由政府另行撥款補貼藥費改善引入藥物機制或由藥廠分擔藥費這些方案是否可行? 事件背景. 2017年4月,36歲結節性硬化症患者池燕蘭出席立法會公聽會訴說自己因病全身長腫瘤,自費藥物每月藥費達2萬元,她無法負擔而得不到適切治療,聲淚俱下地稱不甘心30多歲便要死,希望醫院管理局將治療罕見病的藥物納為獲資助藥物。 最終她在發言後不到半個月病逝,遺下年邁父母及患有相同疾病的13歲女兒。 港未定義罕見病 藥物多無資助. 根據歐盟的定義,罕見疾病即每1萬人少於5宗個案。

  3. 2024年4月19日 · 同屬園區合作伙伴的和黃醫藥去年率先經政府新設1+」新藥審批機制獲批旗下癌症標靶藥註冊。 和黃醫藥執董兼主席杜志強稱,本港資本自由和稅率低,能吸引高端科研人才,內地則成本低且有大量病例,在園區發展如同身處內地而享本港政策優勢。

  4. 4 天前 · 明醫網 > 麥煒和醫生. 「煒,你們做醫生最叻叫人食,癌症腫瘤要食,傷風感冒都要食。 不過,但凡西藥也有副作用,食得多不只燥熱,更會傷肝、傷腎、削胃,副作用隨時比疾病本身還要嚴重。 最恐怖是那些降血壓、降血糖、降膽固醇,食開就以後要食,而且會愈食愈重。 所以我認為西藥不應長期服用,甚至一開始已不應服用。 「三叔公,你都好勁啫,將坊間對藥物的謬誤演繹得淋漓盡致。 「我有上網和上茶樓的,那些識少少扮代表的大有人在,我道聽塗說得多,曉吹兩嘴好出奇咩? 話時話,醫生驗出我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但我好唔想食,怕燥熱、傷肝、傷腎、削胃、諸如此類。 「三叔公,你可有聽過周處除三害? 「那個惡少殺虎、殺鱷(鮫龍)的故事嗎? 很殘忍和很不保育喎。 「故事教訓我們要自我反省、改過自新等。

  5. 2019年12月12日 · 一款新藥從開始研發到獲批上市通常要10至15年該報2019年7月報道指出利用傳統方式開發新藥的費用已接近25億美元(約196億港元)。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梁憲孫2015年3月於明報撰文指出藥廠研究新藥所費不菲每項臨 測試都非常昂貴亦包括 ...

  6. 實熱的概念,是身體壯實,受外邪影響,出現熱象,用清熱的藥物袪邪外出,身體就回復健康,專業的用語是:「邪去則正安。 」此時涼茶是正確之選,黃芩亦是良藥。 另外中醫認為氣虛,亦會導致發燒發熱,這時要用補益去處理,高燒才會降下來,此種治法,叫「甘溫除大熱」,常用的方子有補中益氣湯,方內有人參、北芪、白朮、當歸等溫補之藥物,當大家明白箇中道理,就不會奇怪為何發高燒,中醫都有時會處方溫補藥,而非寒涼。 見痰休治痰,有熱莫攻熱,明得箇中理,方是醫中傑! 話說回頭,就算是有火有熱,但中醫選用降溫的藥物都各有所依,因為每種藥物作用於人體部份,都有不同,中醫謂之「歸經」。 從數仟年實踐中所知,黃連、黃芩、黃柏三種藥物,雖然都同屬清熱燥濕類的藥物,但當肺部有熱時,我們應選擇黃芩。

  7. 2022年8月22日 · 有本地公司研究出大量生產「人類表皮細胞生長因子」 (hEGF)和「人類鹼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 (hbFGF)的方法,利用兩者製成軟膏,給燒傷、燙傷、灼傷和嚴重糖尿病患者一個選擇。. 而且,其生產的hEGF和hbFGF更引來外國同行採購。.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攝影 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