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0年1月12日 · 詞的起源說:. 一、樂府說:1句法相似,長短不一. 2合樂(兩者音樂體系不同:樂府屬清樂(官方的,中原固有的),而詞屬俗樂(受胡樂的傳入,與傳統中原音樂結合而生的民間音樂). 3能歌(詞興時樂府早已離樂,如白居易之新樂府已不合樂). 二、詩餘說 ...

  2. 1. 倒吊的問號 → 按住 shift 鍵加上 backspace 旁邊有 + 號和 = 號的按鍵. 2. 正常的問號 →和英文不同,雪兒們如果照英文按法 shift 加注音ㄥ,跑出來的會是底線;直接按則會跑出連接號「-」。 西文的正問號,要 按住 shift 鍵加上注音ㄦ. 再來說說驚嘆號。 " ¡....! " 西文中一樣要有兩個驚嘆號才是正確的喔!! 1. 倒吊的驚嘆號 →和倒問號很像,差別在於它只需要 按一下 backspace 旁邊的 + 號和 = 號 即可. 2. 正常的驚嘆號 →和英文一樣, shift 鍵加 Tab 右上的 1 鍵. 切換成西文鍵盤之後 ~ 那一排的 1 到 + 號都可以打出符號,雪兒們有興趣可以去試試窩:)) 以上就是西文各種奇怪符號字母的打法囉~~

  3. 2023年6月18日 · 女星掛頭牌的1960年代華語影壇,男演員的價值主要體現在「擔任稱職的另一半」,他們不用肩負領銜主演的重擔,卻是電影能否賣座的關鍵。對觀眾而言,男、女主角不僅需外型登對、氣質相仿、戲路吻合,更重要是對戲時得有產生化學變化、帶有玄學氛圍的「CP感」(即Co

  4. A大調豎笛協奏曲K622,是莫札特一生中最後的一首協奏曲,同時也是唯一的一首豎笛協奏曲。 這首作品在音樂史上有何重要地位,竟能改變豎笛的命運? 它的曲調究竟是如何地優美? 讓許多樂迷被誘身陷古典的世界,連電影「遠離非洲」都以它為配樂。 創作背景. 不少作曲家如:Crusell、Spohr、Weber、Standford、Finzi、Berkeley也寫有豎笛協奏曲,不過還是以莫札特這首K622最有資格稱為「豎笛協奏曲中的協奏曲」。 此曲不僅名氣大,更是影響豎笛這項樂器日後的發展至鉅。 豎笛在木管家族中是較晚發展的遲來者,一直到十八世紀樂器本身的發展才較完備。 在海頓時代,豎笛在樂曲中大多扮演和聲的綠葉角色,沒有機會獨挑大樑。

  5. 中文與日文歌名 「母親教我的歌 」與 「我が母の教えたまいし歌 」由自英文歌名。 捷克語歌名與原詩名為 「Kdyz mne stará matka」 。 樂譜上註冊由女中音或男中音演唱,但傳統上多由女高音演唱。 英文版維基百科「 Songs My Mother Taught Me (Dvo řá k) 」上,有捷克語、英語、德語的歌詞,請讀者自行參閱。 樂曲是稍快的行版( Andante con moto ), B 大調, 6/8 拍子。 在 8 小節鋼琴或管弦樂導奏之後,歌聲以 2/4 拍子,柔軟半音量的弱音開始歌唱。 鋼琴伴奏仍然維持 6/8 拍子,因此釀出搖動搖籃似的效果: 在那早已消失的歲月裡, 當母親教我這些歌時, 她的眼眶裡總是閃爍著淚珠。 隔著 4 小節間奏後:

  6. 2015年1月23日 · 輕歌劇「天堂與地獄」是葛路克(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的歌劇「奧菲與歐利蒂絲」(Orfeo ed Euridice)的戲仿作品。 第二帝國時期,法國社會瀰漫偽善性與矛盾,作家阿烈維(Ludovic Halévy)與克列姆 (Hector-Jonathan Crémieux)就在葛路克的作品中運用戲仿手法諷刺當時的世俗,本來是希臘神話中赴冥府救妻子的感人愛情悲劇,篡改為夫妻間已無愛情而各有外遇,妻亡而夫礙於面子勉強到冥府找妻子。 「在冥府的奧菲」就是這麼一齣諷刺喜劇。 奧芬巴赫經營劇場在經濟上 資金短絀,必須有成功大作的收入浥注,就使用這齣諷刺喜劇譜成2幕 4景輕歌劇。 1858年10月20日輕歌劇「天堂與地獄」首演,大成功。

  7. 2016年5月3日 · 捷克作曲家徳弗乍克的交響曲第9號e小調「新世界 (From the New World)」作品95是1893年作曲的作品。 以前,這首作品依出版次序而稱為交響曲第5號,後來依作曲次序重新整理而改為第9號,因此現在都以第9號稱呼此曲。 副題「新世界」,其實應該翻譯為「來自新世界」,表示這是作曲者自新世界美國寄到故鄉波希米亞的訊息。 整個音樂語法基本上是波希米亞的,再加上研究布拉姆斯的成果,以及譜寫第7、8號交響曲之心得,就把這首他最後的交響曲昇華為西歐式古典交響曲的樣式。 1892年,徳弗乍克受紐約國家音樂學院之聘請,就任該院院長之職,直到1895年4月。 在這3年在美期間,他完成作品95到作品106的十幾首重要的後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