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2月1日 · 首先是 真正的原因 ,無論是因為家裡有人在做保險、時間彈性、想賺錢、想實現自身的夢想,無論理由為何都無傷大雅,因為這也不是客戶在意的。 重點是與客戶分享改變自己的 理賠故事 ,並讓其瞭解保險業務員的工作是協助大家瞭解風險與保障,更重要的是建立客戶心中的信任感,產生只要有業務員在就安心的感受。 我會加入保險業是因為我媽媽就是一名保險業務員。 (真正的理由)在我從事保險工作的第3個月,我接到一個要去協助辦理身故理賠的任務,當我到客戶家門口,一個聲音對我大罵;「我的老公癱瘓4年,現在死了才賠400萬,中途解約只剩200萬,你覺得保險有用嗎? 當時還是新人的我,站在門口邊立正聽邊發抖,後來我還是很盡責地把單據拿給客戶簽名,客戶在簽完名後拿著那疊紙朝我臉上丟下去,要我不要再來了。

  2. 2024年1月1日 · 利率一直是臺灣壽險業經營上相當關鍵的變數目前整個產業所面臨問題的核心與2002年前後市場利率大幅降低並長期持續維持低利率有高度相關保險公司為填補過往利差損經營主軸改為重利差益而輕死費差的營運架構當壽險業開始習慣長期低利率的環境時在2022年美國聯準會啟動暴力升息後立刻讓保險公司學到利率波動可以帶來的巨大經營風險也讓業者對利率的敏感度和警覺度大幅提升對資產負債管理的看法也有了重大的轉變。 在過去低利率環境,利差損主要因為是銷售利率保證過高的商品,保險公司策略就是透過更多海外長期投資收益,弭補高利保單所造成的利差損失,但是這樣的經營脈絡是奠基在低利率持續且利率相對在比較穩定的環境假設下。

  3. 2020年4月1日 · 增員年輕世代是必然趨勢,但如果主管本身不是九 後,雙方之間的代溝就會造成管理不便。代溝並非不可彌平,但是想要彌平代溝,首先要明白九 後都在想什麼,都在說什麼,有瞭解才有理解,才有共同語言,也才能溝通,進而給予合適的管理。

  4. 2023年9月1日 · 2023 年 9 月 1 日. 0. 281. 一、生生不息的系統(2014年8月刊) 對於龍之家族聲名在外的系統運作,其實有其建立的淵源,最早要追溯到我加入保險業之初。 在決定加入保險業時,我的目標就訂在用15年時間建立一個500人團隊,而我之所以敢定這樣的目標,源於我曾在香港青年商會的經歷,當時我看到一個百人工作團隊透過分工合作,即可舉辦一個萬人大會,因此對於一個500人團隊的管理,我內心篤定是可以做到的。 但我也非常清楚,如果沒有建立起分工合作的文化與做法,而是靠一個人來管理,就無法建立這樣的團隊。 因此在團隊成立之初,我就鼓勵團隊成員分工合作,而且從第一批同事開始就培養分工合作的習慣,當他們習慣了在團隊中分工合作的作業模式後,後來進入團隊的同事看到前輩們這樣做,就會依循下去。

  5. 2019年8月1日 ·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19 年 8 月 1 日. 1555. 0. 現在的環境變化速度比起過往快了許多, 已經不容易用單一思維或是技能,來長時間維持個人或組織的榮景。 也由於變化速度快,過往的經驗也不一定完全適用於眼前的新挑戰, 因為保險從業人員面對的, 可能是一種新的需求呈現方式,新的客戶族群,甚至是新的市場模式。 能否適應現在甚至於未來的環境, 端看從業人員的「學習敏銳度」程度, 藉此來自我衡量「邁向成功的要素」,具備了嗎? 業務人員邁向成功的 4個敏銳度. 以利他為本,師法他業,建立靈活思維. 培養彈性思維,不斷變化的趨勢,需要不斷進化的思維. 充實內在知識的深廣度, 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6. 2020年3月1日 ·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二 二 年是臺灣壽險業面臨巨大挑戰的一年,很大原因是來自於臺灣壽險業資產來到了一定的規模,面臨到諸多環境與內部因素改變,導致經營上不得不轉型的壓力。 其中一個驅動因子是來自於外在大環境的改變,也就是過去利率與匯率改變、國內外的政經情勢發展,雖為保險公司帶來了機會,但於今也創造了巨大的威脅。 其二是臺灣壽險市場本身也在進行劇烈調整,就是監理機關對保險公司經營衡量的方式與資本計提有結構性轉換,2項變數加在一起,逼得保險公司必須做大幅度的轉型,相對就會影響到保險公司未來的業務方向、投資的作法等,對此我們可以從以下角度來看: 過去保險公司以追求業績與資產成長為主軸的經營模式,資產累積到一定程度後,就會面臨巨大投資市場波動產生的風險。

  7. 2019年8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19 年 8 月 1 日. 1341. 0. 從事保險業十三年的王天倫,時刻保持自己的學習敏銳度,不斷地自我改進,並善用自身的優勢,以保二代的身分,走出一條不同於上一代的保險事業經營之路。 自我認知. 提高自我認知,從衝動到穩重. 大學時期王天倫念的是會計系,對於數字、財務報表等已培養出一定的敏感度,雖然不是直接和保險專業相關,但都屬於金融商業學科,對於財金方面的資訊,吸收與消化會比較快,因此進入保險業學習新知,理解速度也比其他人較占優勢。 另一方面,王天倫是「保二代」,入行之前的耳濡目染,使他對保險就已有相當程度的瞭解。 由於所學及環境的影響,大學還沒畢業前,王天倫就早已決定未來只會走2條路──考會計師或是直接進入保險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