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annuity table 相關

    廣告
  2. 提供終身、100%保證每月年金,穩陣之選。計劃及優惠受條款及細則約束,並涉及風險。 立即預約會面,了解更多優惠詳情!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16日 ·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透露,新一批俗稱長者iBond的銀債將於本月底公布發售詳情,總額240億元,市料7月開賣,若保證年回報維持去年的3.5厘,遠較iBond(新上市編號:04246)兩厘保底息高,專家料這保守產品的銷情旺丁又旺財,畢竟銀債的墊底息遠勝普遍港元定期存款息率。 雖然現時市面至少有5間銀行提供3厘或以上的港元定期存款息率,其中高息王更達5厘,但業界提醒3大注意,包括: 1、超短存: 眼下4至5厘特高息,全屬7天超短存,如恒生(00011)冠絕全城的5厘息為以年息計,再舉高息王的門檻為5萬元,按理7天只賺約47元利息。 部分港銀提供高息港元定存,詳情可按下圖了解. 點擊圖片放大. +3.

  2. 2020年12月1日 · 理財智慧. 發布時間: 2020/12/01 20:17. 最後更新: 2021/02/04 23:26. 分享: 近年港府推出交通、醫療、長者生活津貼(簡稱「長生津」)等多項長者福利,亦透過按證公司推出「退休3寶」,即安老按揭、香港年金及保單逆按,讓退休人士自製長糧。 想一方面買入銀債及退休三寶,同時取得政府長生津,並非不可能,只要符合長生津要求的資產或收入上限,就可兩者兼得。 據長生津的申請要求,申請人需通過入息及資產限制。 入息不但指工資,就算每月收到的租金、佣金,及參與年金計劃獲發的每月年金等款項,也計為「入息」,但逆按揭計劃下每月所得金額,則不計算在內。 至於資產,非自住物業、現金、銀行儲蓄、股票及債劵等都要計算,但逆按揭下的自住物業、人壽保單的現金價值等,則可獲豁免。

  3. 2021年9月9日 · 年金是作為日後退休理財的計劃,其運作與政府積極考慮的全民退休保障計劃類似,投保人可以向保險公司交付保費後,在指定年期開始收到年金收入。 年金主要分為即期年金和延期年金,兩者分別是前者沒有累積期,即一筆過繳付保費後,每月享有年金收入。 而後者是設有累積期,而只有後者才享有稅務優惠,因此本文主要聚焦在延期年金計劃。 【精明理財】嚴選亞洲創新產業板塊基金 同類基金表現NO.1【 下一頁 】 什麼是延期年金和合適的人士. 延期年金設有累積期,投保人可一筆過或分期繳付保費,保費會在一定時間內生息和由保險公司進行投資,直到指定時間才可以按月領取年金收入。 延期年金的主要投資對象是收入不錯的在職的人士,令投保人既可以在供款期間也享受稅法優惠,為日後退休提供穩定的收入保障。

  4. 2022年4月22日 · 政府統計處近日出版《2021年按區議會分區劃分的人口及住戶統計資料》報告書,公布18區家庭收入中位數,當中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最高為中西區,最低為深水埗區。 而全港住户平均月入2.75萬,較前年增加5.

  5. 2022年1月11日 · 原來簡單用你想退休的年齡乘一乘便知道。 根據富達國際的調查顯示,有近四分之一受訪港人卻對退休所需的儲蓄金額沒有概念。 富達建議,如果想在退休後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港人應盡早實踐退休計劃。 富達認為,一項可靠的退休收入策略應具備三項條件(見下文): *《ET財智Talk》助你看清市場形勢,做好財富管理* ET財智Talk. 【ET財智Talk】元宇宙概念股應點揀? 利達黃耀宗「從實建虛」分析受惠產業鏈首選. 1.能夠估算退休後的可預計收入. 假設由25歲起,每年儲蓄年收入的20%,在65歲時應擁有12倍退休前的年薪以應付退休生活所需。 按「富達退休儲蓄法則」,在30歲時應擁有年收入2倍,40歲時應為5倍、50歲時為8倍、60歲時為11倍的儲蓄。 2.其次是足以應付退休後的基本生活開支.

  6. 2023年6月7日 · 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於周二(6日)公布最新一份「香港退休開支指數」,該指數是按香港退休人士真實生活開支編定的指數,結果顯示只有28%港人能維持退休收入替代率,是為調查開始三年以來,港人對其財務穩健程度最悲觀的一年;退休人士每月真實退休開支較去年僅微升300港元至 $13,800,指數升幅為1.4;有意移居海外的港人亦明顯增加。 【MPF】5月強積金表現疲弱 人均蝕7014元 邊幾隻基金成逆市贏家? 【 見下頁 】 調查結果顯示,在退休收入方面,四成港人的退休收入不及退休前的一半,而達到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建議替代率(即收取退休前收入的七成)的僅有28%,顯示退休人士需要壓低消費以迎合退休生活。

  7. 2023年2月6日 · 分享: 【被動收入】8成受訪者冀有被動收入 恒生推壽險非保證年息達5厘. 恒生 (00011) 公布投資前景調查,上月訪問500位30歲以上港人,當中70%受訪者認為香港未來5年投資前景「良好或平穩」 84%受訪者表示冀透過理財產品、基金或人壽保險增加被動收入;半數表示亦有被動收入,主要為股票派息及銀行高息定存。 另一方面,部分沒有被動收入受訪者則表示,因不懂獲得被動收入、沒有足夠資金購買物業或可提供被動收入的理財產品,及如何選擇理財產品。 64%受訪者有意加入基金作投資組合,認為基金投資或可擴闊投資組合及涵蓋更多類型的產品。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