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5月26日 · 2019-05-26. 手足部濕疹。 根據皮損特點和病程,濕疹一般可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三類。 急性濕疹. 自覺灼熱及劇烈瘙癢,皮損開始為彌漫性潮紅,以後發展為丘疹、水皰、糜爛、滲液、結痂,常常同時並存數種皮損。 皮損無明顯邊界,常為片狀或彌漫性,常對稱發病,以頭面、四肢多見,嚴重者可泛發全身。 急性濕疹經過急劇,傾向濕潤糜爛,炎症明顯,常易反覆發作。 亞急性濕疹. 介於急性濕疹與慢性濕疹之間的階段,常因急性濕疹治療不當或治療不及時所致。 皮損一般較急性濕疹輕,常以丘疹、鱗屑、結痂為主,亦可有少量水皰及輕度糜爛。 慢性濕疹. 平時自覺症狀不明顯,每當精神緊張時或睡前出現劇烈瘙癢。 皮損多局限於某一部位,如手、肘窩、上肢、下肢、陰囊等處,邊界明顯,炎症不明顯。

  2. 2018年9月30日 · 2018-09-30. 近年香港有不少人受濕疹困擾。 其實,濕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淺層及表皮炎症,具有滲出傾向的變態反應性皮膚病。 濕疹的成因複雜與遺傳免疫環境微生物個人體質等多種因素相關。 從部位而言,以「濕」為特點的濕疹都是皮膚皺褶較多或汗腺較密集的部位,如耳部、乳房、臍周、肛周、陰部;以「疹」為特點的濕疹則以暴露於外的部位,如頭面、手部、小腿、足部等。 中醫認為,「濕」有病情反覆、纏綿難癒的意思。 濕疹這個病名,既提示發病時皮膚破損流滋,亦預示病情反覆。 文:藍永豪博士(香港中醫學會教務長) 圖︰藍永豪博士、資料圖片. 濕疹相當於中醫古籍所稱的濕瘡,其特徵為皮損多樣、對稱分佈、劇烈痕癢、滲出流滋、反覆發作及易成慢性。

  3. 2018年6月27日 · 主要談過濕疹不是皮膚病,是臟腑的問題,一定要從內裡清,而非以外治的方向去做。 和眾多父母交流,加上太太產後身體重啟排毒功能,爆了一年濕疹(現已斷尾,清好後更少了近視,減了水腫),得出以下幾點可以分享︰. 1. 一定要找個你相信──徹底相信的中醫、自然療法醫師幫忙調理身體和排毒。 濕疹多有複雜的成因,很難自己進行治療,且難分辨是排毒反應還是惡化了,醫師的職責是可以帶 你走這條路。 又由於濕疹很受情緒影響,若途中懷疑及不相信,藥效也會反覆,形成惡性循環。 同一個醫師,可以醫好很多人;但醫不好你,醫緣不夾,就不要勉強。 2. 排毒或反彈反應很難捱,故若不是百分百相信醫師,自己也會跌入深淵。 另可以找網上的支援組,可以傾訴及找過來人支持。 3.

  4. 2019年11月10日 · 濕疹顧名思義是以濕的表現為主症狀上以表皮發癢紅腫滲出表面溫度上升等發炎指徵作為診斷濕疹是過敏反應中較為劇烈和常見的臨床表現在患者身上常常出現對稱性發炎的現象即在身體或肢體的同樣位置雙側同時發病。 患者皮膚紅癢難當,滲出黃水結痂,反覆無常,同時亦與季節轉變相應,也與皮膚接觸致敏源、飲食、體質相關,中醫治療時應當辨證施治,標本兼顧,內外夾擊,以竟全功。 中醫認為,一切疾病,必然是內外相應,氣血不暢所致,而致敏接觸便即由外牽動,身體裡的病理機制諸如內風、血熱、內濕、內熱自生,此即內而發之。

  5. 2015年9月6日 · 【關閉】 醫訊:浸大臨床觀察顯示 中醫治療濕疹總有效率逾八成.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5-09-06] 治療濕疹的常見中藥材濕疹是一類特殊的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的統稱,在香港尤為常見。 由於香港地區氣候潮濕結合西式的飲食文化特色,導致其發病率格外高。 濕疹大致可分為「急性濕疹」、「亞急性濕疹」和「慢性濕疹」三個類型,中醫一般會以中藥內服並輔以外敷治療該病。 而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最近完成了一項有關中醫治療濕疹的臨床觀察,結果顯示中醫治療濕疹的總有效率達81.3%。

  6. 2019年5月26日 · 符文澍博士. 夏季濕熱 藥膳食療防發病. 香港天氣潮濕,特別是夏季天氣又熱又濕,是濕疹發病的旺季。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有滲出傾向的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 臨床表現以劇烈瘙癢傾向濕潤多種形態的皮疹對稱性分佈容易反覆發作不易治癒為特徵中醫稱之為濕瘡」。 中國古代由於濕疹不同的發病部位,而有不同的名稱,如發於膕窩、肘窩彎曲部者,稱為「四彎風」;發於耳部者,稱為「旋耳瘡」;發於乳頭者,稱為「乳頭風」等。 文︰香港中醫學會副會長 符文澍博士 圖︰符文澍博士、資料圖片. 讀文匯報PDF版面. 相關新聞.

  7. 2019年5月26日 ·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有滲出傾向的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 臨床表現以劇烈瘙癢、傾向濕潤、多種形態的皮疹,對稱性分佈,容易反覆發作,不易治癒為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