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5月13日 · 香港專業攝影師公會年度盛事「柴灣日」,去年吸引近6000人次入場參觀,成績斐然。 適逢公會成立30周年,今年五月將以「香港.攝谷」為題,出走柴灣,進佔清水灣電影製片廠,把這歷史悠久兼鮮有對外開放的拍攝場地,打造成一個集展覽、攝影示範、展銷及講座於一身的大型攝影活動。 今年參展及示範的攝影師多達50位,大會以「攝.味.生活」為題,希望透過攝影示範及展覽,與大眾展開一段段對話,讓其他攝影愛好者探視攝影師背後的生活品味與人生態度,體會如何用影像品味人生。 時間:5月27至28日. 地點:清水灣電影製片廠. 新界西貢坑口清水灣道影業道224地段368號. (安排往返坑口港鐵站的接駁巴士) 公眾免費入場. 讀文匯報PDF版面. 相關新聞. 周末好去處:香港.攝谷 走進清水灣電影製片廠.

  2. 2019年4月7日 · 2019-04-07. 自上世紀六十年代起,香港戲院改以播放電影為主,粵劇改以空地戲棚為演出的主要場地。 踏入八十年代,隨着政府興建大量室內綜合表演場地,粵劇戲班便成為這些表演場地的常客。 究竟粵劇在現代劇場表演有什麼特點呢? 我以一個傳媒製作人的身份,把過去觀察所得,向大家陳述一下。 特點之一是保留技藝性表演特色。 當演出者走進專業劇場,由於在封閉的環境演出,充足的燈光、靈敏的話筒,令觀眾集中精神觀看台上的演出,所以他們的要求必定較高,傳統技藝性的特徵理應減弱和淡化,例如上海越劇「歌劇化」便是其中一個例子。 但粵劇除了在1920年代以白話代官話,用「軟弓組合」代替「硬弓組合」外,其它成功的改革都只達到豐富和提高傳統表演形式的效果,而沒有徹底改變它的面貌。

  3. 2020年9月4日 · 粵劇與觀眾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紀錄片《六月雪》探索李沛妍人生旅途 - 香港文匯報. 2020-09-04. Dean(左)和Eliza都在兩個文化之間遊走。 妝抹上濃脂厚粉、塗口紅、畫眉毛,在粵劇的舞台上展開另類人生,這種憧憬與實踐來自於當時一個24歲的紐約華裔女生李沛妍(Eliza)。 旅居香港超過25年的美籍新聞工作者Dean Napolitano,這次放下手上的筆,以紀錄片《六月雪》(June Snow)為華裔面孔、但充滿紐約靈魂的Eliza,記錄她怎樣從平凡的打工者走上粵劇之路,以及探索自我身份的旅途。 第十八屆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HAF)日前圓滿結束,其中一部入圍紀錄片《六月雪》由居住香港25年的美籍新聞工作者Dean Napolitano執導。

  4.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思穎)現年37歲的羅鈞滿(Moon)於2016年離開無綫後,中間經歷過一段「空白期」讓自己去沉澱思考,認清楚事情的可為與 ...

  5. 2019年12月13日 · 無論你覺得誰是最美,今個聖誕公映的《魔鏡肥緣》(Red Shoes and Seven Dwarfs,圖)都值得大家去思考。. 《魔鏡肥緣》故事骨幹其實繼續跟隨經典德國 ...

  6. 2017年1月10日 · Enta表示對於禪繞畫,官方是有特定的紙和筆,例如Enta當日的工作坊教學,則選用了0.1粗幼的針筆。 「當然,畫禪繞亦不一定要用官方所規定的工具,因為創辦人亦不希望大家因工具的問題畀太多借口自己,所以即使用普通的紙和筆都是可以的,讓人可以隨時隨地執起紙和筆畫。 」而且畫畫的過程亦很輕鬆隨性,「一幅禪繞畫,可以由幾部分的圖案組成,我們可以從任何方向開始畫,例如我教你畫圓圈,亦不會硬性規定你要由中間開始,你可以隨意地畫,務求令畫畫的過程是輕鬆的,甚至乎喜歡的話配合一些音樂也可以的。 畫禪繞畫亦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不用橡皮擦。 為什麼會這樣呢?

  7. 2017年6月27日 · 1928年梅蘭芳攜120餘人應廣東戊辰同樂社的邀請南下廣州和香港演出。當時他的夫人剛去世,辦完喪事後,10月22日,梅蘭芳乘船從大連轉上海,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