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月4日 · 美國收水是2022年甚少高確定性的事件。 加息時間點則是全球看重的數據。 這一方面影響環球流動性,會將資金牽扯到美國; 同時亦反映美國經濟條件。 與中國一樣,美國今年GDP增速預測亦回落至3.9%水平,當中依賴私人投資部份。 PMI來說,美國於年內突破60水平,及至年底Omicron 威脅下再回調。 加上消費上依然有不極定性,這或將延後加息時間點。 就股市而言,美股再經歷美好的2021,估值,尤其以納指已見壓力,在經濟增速回落下,估值再度提升空間不多,要著力看企業盈利數據。 美股於2022應該會穩步上揚,著眼點將重回傳統經濟上。 美國經濟預期數字. 美國製造業PMI. 美國儲蓄率及個人消費支出. 港股2021差絕全球。 恒指估值已是過去10年的低位,但單純的估值低廉並不是買入港股的原因。

  2. 2023年3月20日 · 美國銀行業資金缺口問題在蔓延 繼矽谷銀行 (SIVB.US) 和Signature Bank (SBNY.US) 後,於上周四 (3月16日) 第一共和銀行 (FRC.US) 也表示出現資金缺口,雖於美股交易時段有報導指美國十一間大型銀行聯手向該銀行存款300億美元,市場對美國金融體系穩健信心 ...

    • 監管因素觀乎收入構成
    • 三季度業績看投資計劃
    • 被忽略的才是黃金
    • 合理估值在什麼水平
    • 大行目標價可以參考?

    國務院對科技企業監管一路著重於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不正當經營行為。「二選一」、「大數據殺熟」都是常見的處罰原因。所以要考慮公司主營業務是否過度集中,有否不當使用高集中度來營運。從市佔情況來看,騰訊音樂 (TME,已處罰)、百度 (未處罰)、美團外送 (已處罰)、騰訊遊戲 (叫停遊戲直播合併)、阿里巴巴淘寶 (已處罰)、騰訊閱文 (己處罰)、線上視頻 (未處罰)、雲計算 (未處罰)。 基本上主要的行業已有判處的罰則。政府對案件有歷時約半年至一年的處理時間。罰款的計算按收入比例的3-4%是暫時的上限。而被處罰的公司都有表露出殷切改善的態度。相信對已罰公司的下一輪處罰可能性極低。

    科技公司與監管博奕預計未來一年都會持續。槍打出頭鳥, 第二季度業績已見到科技公司的盈利水平 (毛利率、純利率等)已有回落。 相信科技公司將會加大投資力度,將短期盈利移送到未來體現。對科技股的價值判斷將單純從盈利或營收增長轉到去旗下投資的潛力。 從各科技企業手頭現金看,都是百億級以上的水平。應對監管罰款可以處之泰然外,亦可以繼續尋找良好標的。

    從年初到近月,ATMX 都是緩步向下,中間只有零星的反彈。可以判斷現時港股的ATMX不是被主流投資者看好的 (Under own)。兩個數據可以看到國內的投資人對ATMX唾棄程度。 第一個是公募的港股持倉比例 (第三季數字截至執筆未出爐):根據基金二季報,1483隻可投資港股基金港股持倉總規模為5836億人民幣,較一季末的5200億元增加12%,但較一季度51%環比增速明顯回落;5836億港股持倉佔股票總持倉的24.4%,較一季度的27%也有所下降。類似的,873隻可投港股的主動偏股型基金持港股市值4742億元,較一季度增長13%,持倉佔比從28.3%降至25.2%。筆者相信第三季度的內地公募對港股持股未會有大幅增加。 第二則是港股通對TMX (阿里未於港股通中)的比例。從CCASS 上的港...

    有盈利基礎的ATX較易去衡量估值合理水平。從預測市盈率區間看,騰訊及阿里已跌穿平均值一個標準差下的水平 ( – 1 standard deviation)。而小米亦是去到一個標準差以下的水平。按均值回歸 (Mean reversion)的理念,估值可以回到平均值,拉升股價。

    作為曾經的賣方分析師,大行報告的目標價多數是跟紅頂白。而且目標價的時間尺度是12個月至18個月,不同類型的投資人的持貨能力會有所不同。現時大行目標價對比現價約20%至60%上行空間,筆者認為以1年尺度來看是合理的。 操作上,筆者認為如芒格這類長線投資人已見到科技股的價值,開始累積部位。但食糊時間可能是1年甚至更長。現時港股氣氛未有明顯改善,不過底部已經出現,建議是分注吸納科技股,現水平可以先下第一注,待第三季度業績、11月的六中全會、美國的收水進程這些事件下再加注。到明年第二季度,ATMX平均回報要達40%是合理水平。綜合監管、投資、被忽略程度及估值後,排名則以騰訊 > 阿里 > 美團 > 小米。

  3. 2021年7月13日 · 參考財經網站 M orningstar,騰訊在過去五年的平均市盈率 約為 4 2 倍,2 017 年更接近 5 3 倍,而現價水平卻只有不足 3 0 倍,估值復甦的空間頗大。 目前股價受壓的主要因素是不確定性,有待更多監管 措施 出爐,塵埃落定後市場資金或將重 ...

  4. 2021年9月13日 · 其實簡單來看,只需用9月8及10日的恆指收市位作比較,就是淨跌115點 (26,321 → 26,206點),僅跌0.44%,根本毋須在意。 另觀乎9月7、8和10日分別收報26,353、26,321和26,206點,均收高於26,200點,加上現時恆指仍處於10天和20天線之上,形態與9月7和8日的相同,即就上述周四及周五兩則消息來看,未有破壞港股升勢,即就外圍形勢沒大變化的情況下,於9月9日發佈的市評文章筆者提出三個向上位置分別是50天線、26,800和27,200點,若見全部都是兩天或以上收高,視為確立港股續升之勢仍然適用。 道指在過去短短九日已見跌八日.

  5. 2020年1月23日 · 武漢肺炎是由新型病毒引起,現時專家仍在研究階段,對其仍了解有限,現時並無特效藥,治療主要集中在減輕病人發燒等症狀,上表所料的藥物隨著研究或發現對資料新型肺炎無效或過多副作用而停用,而疫苗何時可以研發以及疫情會否如沙士嚴重也是尚未可知。 3.會否令其他病症延醫. 社會將焦點集中在肺炎、流感的治療,亦有可能延誤其他病症的治療,藥企如同時生產多種不同藥物,儘管抗生素等肺炎藥大賣,但其他病症的藥物需求轉向下,公司生意也有可能得不償失。 4.疫情刺激短暫. 疫情會否大爆發難料,但過去多次發生重要傳染病(如中東呼吸綜合症)等,疫情持續時間普遍不長,多以季度計算,因此相信此番武漢肺炎對藥品生意的刺激也是短期為主,長期影響未必大。 結語.

  6. 2021年5月20日 · 2021-05-20 聶振邦. 恆指連升三日 (5月14至18日),累升近900點,周二 (5月18日) 收報28,593點,已重上5月6至10日收報約28,600點之本月高水平。 但當時未見連續三個交易日收高於28,600點,繼而便見回落。 證明如今倘若同樣未能企穩在28,600點之上,恆指仍未能擺脫上落市格局。 誠如5月13日發佈市評文章時表示由5月3至12日恆指收市位介乎28,013至28,637點,所以橫行區底部和頂部分別是28,000和28,700點。 觀乎5月13至18日收市位介乎27,718至28,593點,僅見一日收低於28,000點,未算跌破橫行區底部,證明上述橫行區參考仍然適用。 恆指現補下跌裂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