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0月21日 · 縈青繚白。 作者刻劃登西山後遠眺的景象時,運用了借代手法。 「縈青繚白」中的「青」,就是指「山」,作者以遠看山嵐的一片青綠顏色,以借代山。 至於「白」,就是指「水」,作者以遠看流水的一片蒼白顏色,以借代水。 這樣處理,既可以引發讀者思考,亦概括作者眼前的景象。 4 比喻. 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 運用比喻能夠印象化地刻劃描寫對象。 為了突出西山的高聳不凡,作者特意將附近的山丘和山谷,以「蟻穴」和「小土堆」為喻,突顯它們「矮」、「小」、「淺」的本質,令讀者更容易明白「西山之高」和「群山之矮」的分別何在。 5 排比. 上高山,入深林,窮迴溪。 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 作者在交代遊歷永州山水和登西山的過程,就用了排比法。

  2. 2024年1月10日 · 【明報專訊】繼2023年中陳蕾為MC張天賦譜上《第二人格》的歌詞,相隔近半年,二人首度合唱作品終於派台。 大部分合唱歌曲以二人對話形式鋪排歌詞,《永久損毀》並非如此,而是兩個主角抒發自己在感情受到的創傷。

  3. 2016年10月14日 · 特意描述從西山之巔俯視群山的景色,「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隱」,西山之下,山谷只是小土坑,山丘亦只如小土丘,而且周圍的景像一覽無遺,突顯了西山之高。 2 結構嚴謹. 作者寫作本文時,結構極為嚴謹,整篇文章分別為「未得西山」、「得西山之景」、「西山有感」三部分。 起首先寫自己的身份和心情,未得見西山時的體會。 在第一部分的結尾,自言以為盡覽永州山水獨特之處,就是為了鋪陳西山之遊。 第二部分交代看到西山,並出發訪尋。 到達西山之巔,又以「俯視」和「遠眺」兩個角度描述西山所見之景象,處處突顯西山之高聳特立,群山的矮小,亦見大自然的浩瀚無邊。 這部分,正為下文抒發見西山諸景後的感受作一鋪墊。

  4. 2016年10月7日 · 1) 對大自然的感受. 作者登上西山,從山巔遠眺,感受大自然的浩瀚。 眼前的景象,讓作者有「悠悠乎」、「洋洋乎」之感,並引發對自然環境的想像,於是有感與天地共遊 (「與顥氣俱」和「與造物者遊」)。 作者覺得大自然廣闊無垠、無邊無際、無窮無盡 (「而莫得其涯」和「不知其所窮)。 2) 宴飲過程. 作者在山上飲酒作樂,直至醉倒,不知不覺已到日暮,看到天色漸暗,不想歸去。 3) 精神解脫. 作者集中精神,身心得到解脫,渾忘物我,與浩瀚的自然暗暗相合,一切榮辱和得失、個人的不快,都得以消除。 4) 對遊歷的新看法. 作者在遊歷西山之前,只是集中尋幽訪勝。 自從遊西山之後,看到大自然壯闊景色,心情得以紓解,於是真正的遊歷才開始。 佈局重點. 作者撰寫這一段的目的: 1. 交代身份,並為遊西山作鋪墊。

  5. 2016年9月30日 · 1)交代身份. 作者因為革新失敗,被貶永州,一直被投閒置散。 由於自己是帶罪之身,因此自稱「僇人」,至於「恆惴慄」,就是指終日戰戰兢兢的心情。 2)遊歷過程. 作者在公餘與友人結伴,在永州附近遊歷。 作者寫一行人遊歷了「高山」、「深林」、「迴溪」,並自言是「幽泉怪石,無遠不到」,自以為已經盡覽永州奇山異水。 3)宴飲過程. 作者在遊歷的時候,跟友人「披草而坐」,甚至是「傾壺而醉」,喝醉後就「相枕以臥」,平日思慮的事情,在夢中也會出現,醒來之後,就想離開當地。 佈局重點. 作者撰寫這一段的目的: 1.交代身份,並為遊西山作鋪墊。 2.以永州各處山水,突出西山景色奇特,與別不同。 3.作者遊西山前「起而歸」,跟下文遊歷西山後「猶不欲歸」的表現,形成強烈對比。 第二部分:得見西山.

  6. 2015年11月27日 · 第一段. 第一點:帶出「捨生取義」 (見表) 第二點:解釋捨生取義的原因 (見表) 第三點:人人皆有「本心」之論 (見表) 第二段. 第一點:「義」比「生命」尤為重要 (見表) 第二點:關於「見利忘義」的討論 (見表) 文:甄沃奇 - 高考3A,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一級榮譽,哲學碩士,現職中學中文科教師,曾任《5**作文系列》、《5**作文預備班》顧問。 【明報專訊】姓名:黃欣欣(中四) 學校:南屯門官立中學 幸福對於人生「短暫的旅行」來說,定義是什麼? 有人會答﹕健康、愛情、財富... 【明報專訊】寫作,立意是很重要的,立意就是確立文章的主旨、故事的核心。 文章不能東寫寫,西寫寫,零碎不堪,總要有一個中心主題貫徹全文。 一些散文...

  7. 2016年10月21日 · 縈青繚白。 作者刻劃登西山後遠眺的景象時,運用了借代手法。 「縈青繚白」中的「青」,就是指「山」,作者以遠看山嵐的一片青綠顏色,以借代山。 至於「白」,就是指「水」,作者以遠看流水的一片蒼白顏色,以借代水。 這樣處理,既可以引發讀者思考,亦概括作者眼前的景象。 4 比喻. 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 運用比喻能夠印象化地刻劃描寫對象。 為了突出西山的高聳不凡,作者特意將附近的山丘和山谷,以「蟻穴」和「小土堆」為喻,突顯它們「矮」、「小」、「淺」的本質,令讀者更容易明白「西山之高」和「群山之矮」的分別何在。 5 排比. 上高山,入深林,窮迴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