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7年1月19日 · 傷城是一個調查的故事作為一部在聖誕節公映的城市悲劇是值得多疑的觀眾再追查下去過渡是身份變遷的另一個說法傷城的複雜結構裡率先帶出傷痛回憶是一切情感生活終站的是邱建邦金城武飾這角色當女友黃伊汶飾自殺後他辭去警員的工作私家偵探遂為一個滯留的身份讓他在未過渡之時有一個還要繼續生活下去的空間他亦有一處值得勾留的地方是女友臨死當晚到過的酒吧他要在那裡找到解釋才有離開——順利過渡的理由

  2. 書名: 香港電影2020:紀實遺. 主編: 鄭超、致寧. 出版社: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出版日期: 2021年8月. 定價: HK$ 108. 簡介: 多年後回顧2020年香港電影,我們會記得甚麼?. 假如「後九七」曾是理解香港電影的重要座標,如今我們業已進入壓抑的「後二零一九 ...

  3. 2007年1月21日 · 梁朝偉飾演的總督察劉正熙無疑是一個城市的符碼。 他的復仇故事的耐人尋味之處在於他永遠都是一個輸家:友情上、親情上——他註定甚麼都沒有。 但吊詭的是正熙所表現的,並不是沒有身分,而是身分與時間,永遠是錯配的。 當他小時候慘被滅門之時,澳門人的身分失去了,香港人的身分卻被建立起來,當他想一報被奪身分之仇之時,則才發現自己是摧毀真正身分的始作俑者:梁朝偉在電影末段的醫院病房,著意表現出一種出自內心關心的表情,與之前虛假的情意作鮮明對照,一個輸家的形象突然浮於水面之上。 將之放大於城市當中,則香港的身分彷彿永遠是不對的。 導演彷彿說著:「我們是有根的,可是這根從來不帶給我們養分。 」則傷之傷,在這處有頗特別的闡述。

  4. 2010年11月1日 · 香港影人認識到內地吸納港片的形式,只是要把港片納入成為大主體的一部份,只要港片的技術,主流意識則須向中央靠攏。 在這期間便出現了掙扎和鬥爭,不少港片都作出「向內看」之餘都盡量保持香港特色的努力和嘗試。 期間出現的「無能男」,正是港片借以自況的角色,是一種有技術卻無法發揮、無所用的人種,情節和象徵上便是無能、失勢、雄風不再;箇中代表首推古天樂(飾演的角色)。 他的變種是「骨精強」(由陳奕迅飾演的角色代表),表現為保留技藝,但求留得青山在。 相對於男人,此期港片的女角表現為「古墓女」或「獅吼女」,前者以困守自得為特色,後者則相應男子的無能而作出「突圍」之態。 2003 SARS事件;圍牆正式成立(香港都市文化崩潰失落,正式進入特區文化期) 2004 女人對生育有恐懼,新生令人忘不了舊事.

  5. 2009年7月17日 · 演員:呂麗萍、陳沖、陳建斌、趙濤. 一大群勞動工人走進工廠,揭開電影的序幕,一模一樣的工作服,大合唱的歌聲,獨特的個體一下子被納入類體裡去,這意味著:個體的特殊性逐漸消隱,人,變得典型、平凡,最後自然會被徹底遺忘,而《二十四記》正是在這惘惘的威脅下展開的。 空間的幽靈,記憶的浪濤. 電影把焦點集中於軍事工廠 420 被收購,然後被發展成大型住宅項目二十四一事上。 420 工廠在成都曾經輝煌,但終為歷史所淘汰,當中所貫徹的政治脈落,處理得舉重若輕。 導演甚至有意把它褪為背景,而把一群營營役役的工人在歷史浪潮裡,或隨波逐流、或堅強求活的生活細節、生命波濤放在前台。 作為工人或是工人的兒女們,從他們的口中,觀眾聽到受訪者不住訴說自己的故事。

  6. 2010年10月29日 · 作者 editor 2010-10-29.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於1995年成立之初,曾趁著電影誕生一百周年,特邀會員選出「十大香港電影」及「十大世界電影」,亦曾於2001年趁著世紀之交,編撰《經典200─最佳華語電影二百部》時,邀請會員及該書作者選出「十大華語電影」。. 轉眼 ...

  7. 2008年1月22日 · 》裡最後被親姐棍擊至死的Panadol,以及親姐被相同方法取命)?這個問題,可以再被延伸,提問如此似乎貫穿廿年的青少年問題想像,究竟來到今天劉氏之手,是否仍然一樣?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