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鹿兒島縣

    日本

    晴朗
    26°18°
    24°C
    • Tuesday
      大致晴朗
      26°18°
    • Wednesday
      天晴多雲
      26°18°
    • Thursday
      大致晴朗
      25°18°
    • Friday
      天晴多雲
      26°19°
    • Saturday
      天晴多雲
      26°20°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5日 · 文章日期:2021年03月05日. Share. 紅棉盛放:春暖花開,石崗軍營一帶的紅棉花在樹上盛放,豔麗奪目。. (蘇智鑫攝). 【明報專訊】是日驚蟄,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 春暖花開的3月,正是賞花好時節。. 就趁春光明媚,我們跳上來往荃灣與元朗上 ...

  2. 2020年3月3日 · 「由於在冬天時,沿岸水域經常受到冷空氣影響,海水溫度偏低,到了春天時海水仍未回暖,與此同時,偏南風把南面海洋溫暖潮濕的空氣帶到香港,低溫海水遇上濕暖空氣,使水氣凝結形成海霧(平流霧),隨着偏南氣流飄移到香港,能見度下降,而且非常潮濕。 氣溫回升 「回南」現象減退. 同樣地,受冬季寒冷天氣影響,建築物被冷卻,當溫暖潮濕空氣遇到較冷的牆壁、地板及天花時,空氣中的水凝結成水珠,附在牆壁和地板上,使牆壁和地板好像在「冒汗」。 當氣溫逐漸回升,「回南」天氣的種種現象亦會減退。 有些人會選擇開冷氣機抽濕,但冷氣會降低家裏物件溫度,關掉冷氣開窗時,吹入較暖空氣,水氣容易凝結成水滴,因此使用抽濕機效果較理想。 專家意見. 梁榮武(香港天文台前助理台長) 文:李佩雯. 編輯:王翠麗.

  3. 2021年4月18日 · 去年全年香港熱夜日數(全日最低溫度28℃或以上)達50天錄新高;全年總雨量達2395毫米,只是比上一年度減少0.05%或1.2毫米;在藍天日數增多的時候,雨量未有大變化,意味着集中在某些日子降雨。 但當全球暖化其中一個現象就是會帶來極端降雨、酷熱日數和熱夜多了,這些不是同時亦代表令藍天日數增加嗎? 梁榮武解答記者疑難:「你這樣說都是正確的,天文台的數字都有說我們每一年有幾多個小時下雨呢? 的而且確是愈來愈少的(去年降雨日數213天,少於30年平均數216.8天)。 但你說的藍天又不止關乎下雨,有時你沒有下雨,但是有雲都看不見藍天。 不是那麼簡單的,但你所說的論點都有關連。 碳排放下跌,二氧化碳濃度不跌? 疫情雖然令香港人體會到空氣變得清新,不過對於地球來說,因疫情減低的碳排放始終太少。

    • 香港「凍極有限」 甚少深層睡眠
    • 冬眠減新陳代謝 應對缺糧
    • 變溫動物遇冷身體機能「停擺」
    • 切忌打擾 動物被喚醒可致死
    • ■小知識:遺傳特徵「變異」 適應生存環境

    香港位處亞熱帶地區,整體氣溫較暖和,即使冬天亦甚少低於零度以下。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首席講師侯智恒表示,由於香港天氣「凍極有限」,即使有變溫動物(俗稱冷血動物)冬眠,如兩棲類的青蛙;爬蟲類的蜥蜴、蛇類;哺乳類的蝙蝠等,牠們在本地的冬眠模式,一般都只是「不怎麼動」、「不活躍」,甚少像溫帶地區的動物一樣會進入一動不動、叫不醒的那種「深層睡眠狀態」,因此即使近來天氣寒冷,我們在郊區仍會看見蛇類出沒。 侯智恒解釋,動物冬眠是一個「自然選擇」(natural selection,詳見「小知識」)下的結果。多年來,動物經過對外在環境的適應,演化出一個能高度配合冬季環境的生存策略。各種動物選擇冬眠的原因各有不同,但一般可分為「面對食物短缺」和「抵禦寒冷天氣」兩大原因。一般來說,溫血動物(endotherm...

    侯智恒以溫血動物阿拉斯加棕熊為例子,阿拉斯加北部天氣較寒冷,因此當地棕熊每年有約7個月時間冬眠;但在較溫暖的沿海地區,棕熊只有約2至5個月時間冬眠。雖然看起來牠們是因為外界溫度而決定冬眠時間的長短,事實卻不然,牠們的主要食物是草、葉、動物屍骸、魚。當天氣變冷,這些植物被冰雪覆蓋,或小動物躲起來過冬,引致食物量驟減,牠們為了減少對食物(能量)的需求而選擇用「睡」的方式來減緩新陳代謝,渡過這艱難時期。有趣的是,同樣身處阿拉斯加的北極熊,其生活環境比棕熊身處的環境都要冷,但牠們卻從不冬眠,原因是牠們的主要食物為肉類:如海豹、鳥類、魚類等,這些食物的供應量不會因為氣候寒冷而明顯減少,因此北極熊是不會冬眠。

    對大部分變溫動物來說,冬眠更多是基於環境溫度所影響,相對較被動。變溫動物身體的溫度取決於外面的天氣,牠們不會像溫血動物如人一樣,身體會自行調節,保持恆溫以確保身體各個部分正常運作。當天氣寒冷,變溫動物體內的酶會因為體溫過低而無法運作,因而導致身體各個機能陸續減緩甚至停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要進入冬眠狀態,這些變溫動物有蛇、青蛙、蟾蜍等,在天氣令牠們冷得不能動之前,就要預先吃下大量食物,為身體儲備能量,尋找過冬的地點。牠們同時也會把體內的「廢物」清空,包括整個消化道的食物、糞便等,避免冬眠期間,這些有機物在體內發酵變壞產生細菌,造成腸道感染,而發酵產生的氣體甚至有可能撐破腸壁導致死亡。 不同物種,各有不同的冬眠方式。漁農自然護理署網站上有特別提及「冬眠」和「半冬眠」這兩個講法,但侯智恒和香港戶外...

    漁農自然護理署提醒,如果市民遇上正在冬眠的小動物,不要打擾。因為冬眠的動物被喚醒,就會被迫消耗牠們的能量儲備,有一些動物甚至會因能量過度消耗而死亡。如遇見一些需處理或是懷疑動物受傷的情况,可致電1823尋求漁護署的協助。沈鼎榮補充,一般野生動物不會無緣無故攻擊或靠近人類,「若碰見的話,只需避開、繞過牠們就好了,始終那是動物生活的地方,是牠們的家,我們享受大自然景色時,同時也應該好好愛護自然生態,保護和尊重野生動物」。

    科學界很多時候會用「自然選擇論」來解釋一種生物的適應特徵。沈鼎榮和侯智恒解釋,一般是指生物在遺傳特徵上產生的差異,具有某些生存的優勢或劣勢,再影響繁殖上的能力差異,最終使某一類特徵得以流傳至後代,以使該生物更適應生存環境。 一般最常引用的例子為長頸鹿,相信「自然選擇論」的學者認為長頸鹿的祖先脖子並非這麼長,而是這群鹿裏,只有脖子比較長的個體才能吃到樹上的葉子得以存活,也導致只擁有長脖子基因的鹿才能生存繁殖下去,漸漸地整個生物群體隨着一代又一代「變高」,成為現時我們所見的長頸鹿。同樣地,冬眠這個習性也是經過多年演化而來的適應特徵,會冬眠的個體存活下來的機會較大,繁衍下一代的機會也就更高,多年後,後代都有了冬眠的習性。

  4. 2021年7月25日 · 」屋久島工作室創辦人伍震傑(阿傑)就是愛苔蘚這分強韌生命力,2013年設立工作室,全情投入在苔蘚世界,製作苔蘚溫室瓶及雨林生態缸。屋久島是日本一個海島,位於鹿兒島縣對出,島上有一個古老森林,好些大樹逾千歲,全年氣候潮濕,遍地苔蘚。

  5. 2020年7月14日 · 氣候變化帶來極端天氣,使暴雨次數增加,今年6月初在黑雨警告下,多區出現水浸,甚至有居民被洪水圍困。被困的原因,很多時是事前「無諗過」以令自己身陷險境。外國有資料顯示,即使站在水深只有15厘米的湍急流水中,也有可能被冲倒。

  6. 2020年3月31日 · 【明報專訊】避疫行山熱潮,衍生不少問題和風險,網上有人建議大家「就近行山」,免卻搭幾轉車才能起步之苦,亦可減少集中在熱門行山徑。 《由我帶路》今期開始,邀請達人介紹「就近行山」的路線,讓大家可在自家附近輕鬆登高。 今日,山藝教練吳銨洋(Ken sir)就選了將軍澳區附近的路線,帶我們由港鐵調景嶺站出發,途經五桂山、茅湖山觀測台、小夏威夷瀑布,沿途欣賞開揚美景,暫且放下防疫壓力。 擁有20年山藝教練資格的Ken sir,是登毅戶外培訓公司訓練總監,熟悉香港各區山路,常帶領山藝班學生出行。 雖然Ken sir喜歡行長程路線,挑戰難度,但今次為讀者選了一條新手山徑。 「這是入門級路徑,但一樣有挑戰及趣味;加上起點及終點也接近港鐵站,途中又有多個『撤退點』,相當方便。 俯瞰城景 易行易「撤退」

  1. 其他人也搜尋了